第103章 一零二(第3/3页)

但赵维桢还是想努力一把。

万一就能成呢?

“王上说的是。”赵维桢温言说:“不过我可不打算在这个位置上做到死。”

嬴政猛然回头。

对上少年人锐利明晰的视线,赵维桢继续说了下去:“迟早有一天,会有人比我与吕不韦更能胜任协助王上的职责。到时候我们不走,就显得多余了。天下之势不停变换,不会有人永远适合固定的位置。”

“秦国的朝堂历来如此,商鞅如何,张仪如何,白起、范雎以及穰侯又如何?终有一日,我,或者吕不韦,纵然自身不想,牵扯到各个因素也一定会成为秦国这辆战车的绊脚石。”

赵维桢真挚且诚实地解释:“所以,我才希望多多为秦国招揽一些人才,多多培养一些年轻的苗苗。”

不论男女都是一样。

嬴政没说话。少年人稍稍蹙眉,一双凤眼里闪过几分复杂情绪。

这是他开始思考时的模样,从小就不曾变过。

与过去一样,赵维桢站在嬴政对面,耐心地等待他思索结束。

良久之后,少年国君才打破沉默:“夫人果然很欣赏韩国公子非。”

赵维桢:“怎么说?”

嬴政:“申不害之‘术’,意指驾驭、利用臣工的方法;慎到之‘势’,说是国君独章权势,凌驾于臣工之上。而夫人所言,便是公子非所谓国君之‘术’与‘势’的结合。”

这……

其实赵维桢根本没想这么多!

她说的,无非是后世对封建王朝帝王之术最简单的总结罢了!只能说韩非属实是一名天才,能一言说中未来封建专()制制()度的要害。

“如此,寡人就更想见见这位公子非了。”嬴政感慨道:“能不能为秦所用,来了再说。”

“王上求贤若渴,这是好事。”

赵维桢哭笑不得:“那就得看看,李卿究竟是不是真的了解他这位师弟,能料定对方的行动了。”

嬴政:“我若是公子非,我也会求春申君而非齐国。”

赵维桢:“倘若真是五国攻秦呢?”

嬴政嗤笑出声,没作回答。

…………

……

当晚,吕府。

烛火之下,吕不韦掂量着手中的棋瓮,听完赵维桢的阐述后,冷笑几声。

“攻秦就攻秦,到时候让不韦亲自会会春申君。”

他满不在乎道,一双温和清澈的明眸,因影影绰绰的火光而为阴影填充,看不分明。白日里谦逊文雅的一国之相,此时此刻展现出的却是不加遮拦的轻蔑和尖刻。

“不韦早就想看看。”吕不韦笑道:“同为送质子为王,究竟是春申君厉害,还是不韦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