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称帝(第2/3页)

“更何况,宛城离常安不过千余里,仓猝称帝,王莽必然调遣大兵来攻,绝非善策。”

“昔日高皇帝直到垓下之战后才于定陶称帝,在此之前皆称汉王。”

“我同意尊吾兄圣公为主,但不如暂且称王,王号足以号令诸将,待攻克宛城,入关灭莽,收服了赤眉,再称帝,亦未晚也。”

这是刘秀的原话,有理有据,此刻由刘伯升浑厚的声音说出,还是颇能令人信服的。

绿林本就是条三头龙,在任何事上都不齐心,今日亦如是,被其他人裹挟被迫同意的王常、马武二人当即赞同刘伯升之言。

眼看形势就要翻了过来,下江兵中的渠帅朱鲔,却猛地起身,抽出了剑,以刃击地道:“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支持此议的绿林渠帅们纷纷拔剑而起,将其放到了一块:“诚如斯言,管他赤眉立谁,吾等就只尊圣公为帝,此事,今日就要做出决断!”

就算是一人一票,亦是完胜,看来事情已经难以扭转了。

他们恶狠狠地盯着在场众人:“谁支持,谁反对,且当面说个清楚!”

眼看刘伯升更怒了,脸上青筋直冒,刘秀遂猛地从案后起身,一手拦下老哥要去拔剑的手,脸上则笑道:“诸君!此事我兄弟二人皆无疑虑,吾兄圣公,乃是族中长者,德高望重,当为天子,复兴汉家!”

……

刘縯憋了一肚子火气,才回到营中,就让亲信去准备兵马。

“点齐兵卒,既然绿林不仁,休怪我不义,不就是要比谁剑刃更利么?刘伯升怕过谁?”

刘秀连忙跪倒在地:“绿林诸帅欲以私心坏公义,但兄长,吾等当以大局为重!”

“此时倘若决裂火并,自己斗起来,也休要提什么复汉大业,只怕还不等新军开到,吾等便自相残杀殆尽。”

“宛城中的严尤,只怕要笑得疾病全消,而京师的王莽,亦会大喜过望。这是亲者痛,仇者快啊!”

“那此事就算了?”刘伯升依然心有不甘,袒露胸膛,让弟弟看看他身上的箭伤:“我筹划此事十年,在蔡阳首义举兵,每一场仗都冲锋在前,身被数创。又亲自劝降数县,舂陵诸人中,论功劳,吾敢居第二,无人能当第一。”

“倒是那刘玄一事未做,连战场都未亲临,却成了皇帝,休说是我不服,南阳豪杰亦无人心服!”

这是对他的羞辱,更别说过今日刘玄称帝后,他们还要对他稽首膜拜,简直是一辱再辱,大丈夫岂能忍之?

刘秀抱住哥哥的腿,力劝道:“且让弟为兄长分析如今形势。”

秀儿就是这样,平日话不多,可一到关键时刻,脑子却极其清醒:“秦末时,高皇帝先入关灭秦,当王于秦;然项羽背约,主持分封,将关中私相授予亲近降将。如今绿林诸将,也譬如项籍,而刘圣公,立圣公,犹如项氏立熊心为义帝,名为复汉,实为谋私,刘圣公,不过是彼辈用来发号施令,制衡兄长与南阳豪右的工具。”

“高皇帝的敌人,从来不是义帝,而是项籍。但哪怕对项羽,亦有入关前亲如兄弟的协作,一直等到完成灭秦事业后,才渐渐决裂。”

“兄长如今应该效仿高祖,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不如暂且同意此事,明面上尊奉圣公,实则继续收揽士心,与南阳各家联姻结好,打下宛城,壮大军容,以早日入关灭莽为要务。”

“等到吾等进了常安,斩了王莽头颅,让大汉还于旧都,谁才是灭莽第一功臣,天下人难道还看不清楚么?那时绿林必然骄纵,难免亦会像项籍谋杀义帝一般,对圣公不利……”

刘秀已经说得极其露骨,咱们学学老祖宗,先忍一口气,日后再翻脸,他抬头看着兄长。

“高皇帝奋布衣,提三尺剑,八年而取天下,岂是依靠帝号?”

“而是反过来,正因高皇帝扫平天下,拯救黎民苍生,由此才成为众望所归的皇帝!”

“这才是弟希望兄长走的,复汉之路!”

……

绿林这件事虽然做得干脆利落,但毕竟是一群盗匪,对礼仪研究得不太够,纵有南阳本地各路士人协助,但刘玄继位的仪式,怎么看都显得草率。

时间是二月初一,地点选在淯水之上的沙洲中,台子是个夯土草台,先祭了天地,又祠了刘邦,然后衅鼓旗,帜皆赤,好歹有个汉的模样。

刘玄则穿戴着匆匆赶制的皇帝冕服,被绿林渠帅们推上了台。

他为人本就平庸懦弱,虽然已经演练过很多遍,今日上到台前,看着周围数万人,仍颇为紧张,一时间竟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背了一夜的话竟然一句憋不出来,惹得近处南阳豪杰暗暗窃笑:“比之刘伯升差得太远了,这怕是一位‘闭口皇帝’罢。”

直到下头绿林诸帅帮刘玄圆场,喊了一声:“皇帝说得极妙!”

然后大伙也一起叫好,就这么草率地跳过了许多环节,直接快进到大赦、改元。

年号定的是“更始”,倒不是向反新的大功臣更始将军廉丹致敬,而是因为,这原本就是汉末新室时,很喜欢提的热门词。

世人崇信儒家的三统之说,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

与年岁相同,王朝终有尽时,而在一个世道接近尾声时,自然有新的来更替,是为焕然与天下更始!

于是刘玄变成了“更始皇帝”。

刘伯升远远看着这一幕,心中的轻蔑仍在,但被刘秀劝了一次后,他倒是看开了。

弟弟说得对啊,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刘玄这皇帝衣冠是穿上了,可他有为帝的器量和运势么?等着瞧!

刘玄称帝之后,亦给诸多功臣封官,以舂陵宗主、族父刘良为国三老,绿林渠帅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

那个力推他为帝的朱鲔为大司马,刘伯升为大司徒,平林渠帅陈牧为大司空,如此三辅三公就凑齐了——他们好歹是正儿八经的宗室,知道何为汉家制度、汉家衣冠,复辟起来有模有样,不会像卢芳一样乱取。

而王常、马武、张卬、廖湛等人,则分别作为九卿,皆废新号而用汉名。

当轮到刘秀时,他虽然没太大功劳,但因为劝下了刘伯升,还是被封为“执金吾”!

这曾经是刘秀的梦想,仕官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啊!

如今执金吾有了,阴丽华呢?

刘秀心里一点都不感到高兴,或许是因另一个梦想与他渐行渐远,本该是双倍的快乐,如今却是悲喜相互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