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4/4页)

齐阳长公主想了想:“王妃婶婶当年是惊艳绝伦,人人观之惊叹的人物。那林家姑娘或许容貌不这般明艳过人,但自有一种诗书之气,倒是气度之清美更胜容貌。况且她如今年纪还小,才十二岁,尚未到当年婶婶十六七岁时的盛景,将来如何还未可知。”

绍王一拍桌子:“哎呀,那这不现成是我们家儿媳妇嘛!”

齐阳长公主:???王叔你快闭嘴吧,万一再给你家世子念叨病了。

绍王已经在算了:“十二三岁的年纪,正好蘅儿也才十五岁,男儿家没什么本事前也不好说亲,正该再等两年。最要紧的便是齐阳说的这相貌,对了,方才你还说那姑娘学问佳,那更好了,带一带我们家的呆头鹅才是。蘅儿就是过于单纯厚道了,那嘴笨的,叫人欺负了也不会辩驳。”

见他说的开心,皇上和齐阳长公主一起来劝:“王叔可别论亲事。大过年的,万一再把蘅儿说病了。”

绍王闭了两秒钟的嘴,忽然再拍大腿:“怕什么,现在有个神医在京中啊!要是蘅儿再莫名其妙病了,正好让小林太医去看看——是病就治,若是小林太医都瞧不出的病,那就是有什么邪祟,好叫人去做法镇压,也不能一辈子就当和尚吧。”

齐阳长公主接口:“也有理,蘅儿的样貌,当和尚出家可惜了。要不是辈分不对,要不是我没有女儿,单看蘅儿的容貌,就必然要了做女婿。”

皇上:你们俩就绕不开脸了是吧,真是两个大俗人。

但看绍王兴奋,皇上就道:“王叔这话要是早说几天就好了,朕今年还想过,要不要叫林如海进京述职。只是想着,王叔刚从南边回来半年,他也正跟朕派去的钦差一起整治弊政,就没宣召他入京。”

绍王更兴奋了:“不用叫他,陛下忘了,我还在他家住过,早就见过他了。唉呀,可惜当时没见到他家女儿,不过看林如海的长相,若是生女随父,女儿也不会差的。”

齐阳长公主对官员了解不多,本来只知道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此时听绍王说起长相,才反应过来:“林大人生得好?难道是那年父皇亲自点中的探花郎?还金口玉言说这一科的探花郎才貌可压上下两代科举?是不是他?”

绍王点头:“是啊是啊!他是皇兄亲道‘文雅俊秀,莫可比拟’的——当年你咋不嫁他哩?”

齐阳长公主给气的恨不得翻白眼,这话也能随便说?何况听说林探花现在还不幸是个鳏夫,绍王这话说出去,京城人得吃瓜吃疯了。

皇上见话题越跑越远,只得打住:“当时妹妹都嫁人了,夫妻和美的很,如何会在意旁人。好了王叔,朕知道你的意思了。”您快打住吧,别招惹齐阳了。

然后又劝绍王爷:“只是这样的大事,王叔很该跟王妃商议一二,总得王妃见一见才好。”

绍王立刻起身:“那臣告退!”皇上刚一点头,他很快就消失了。

皇上:……都不跟朕多寒暄几句的吗?

齐阳长公主见此也起身告退:“那臣妹也就先回去了。说来多亏父皇和皇兄的隆恩,昨日见得闺秀比以往宴席上多许多,除了林姑娘,臣妹心底还有几个也算合心意的。正准备去跟母后商议一二,若是能有缘分,还请皇兄下旨赐婚,也让我家宇儿光辉一二。”

皇上点头应下,终于送走了这两位让他头疼的皇亲。

待两人走后,皇上站在窗前,看了片刻八皇子。

画眉公公想从皇上的脸上看出点什么,然而皇上脸色一片平静,似乎这廊下雪中跪着一个儿子在嘶声背书,对他来说,景致与往日并没有不同。

神色间既没有怒其不争,也没有痛心疾首,只是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