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5页)

不管旧事如何,她反正给皇上报备完了,就依旧告辞,回太医院去。

她现在每天的日子充实极了。虽则考试宝典的题库已经刷完,但她既有了【学霸的凝视】,是过目不忘的记性,自然每天抓紧时间沉浸在太医院的医山书海中去读书破万卷。

若是看书看累了,就去做做模拟手术实践一二换换脑子。

心里有规划有计较有盼头,人的精神气就十足,皇上就喜欢看人这样明亮爽快的,好似什么在她手里也不是难事。

这太医院正多靠谱啊,看着成竹在胸的,要弄个天天愁眉苦脸生无可恋的太医,皇上还不想看不肯信那张苦瓜脸呢。

心里刚赞许完林姜这经自己手挑出来的千里马得用,一转头下一封折子又是林长洲送上来的。

只见折子内,林常住汇报了下自从领了五百兵丁去,在海外‘以(武)德服人’多了,生意自然做得更大更顺畅。这不给皇上私折报账一下,让皇上自个儿勾,哪些钱财珠宝先入私库,其余的再报成游弈使的官方所得入国库。

皇上看的更愉悦了:这父女俩,一个负责朕的身心健康,一个负责朕的荷包满满,真是国之栋梁。

于是想起回京的林如海来。

说来在皇上眼里,林如海自是个人才,能压服江南各地,管着盐政多年不乱的朝臣实在少有。

虽说他是太上皇手里出来的探花,但是个不掌兵的文臣,且不与皇子们同流合污的直臣,皇上不会扔着不用。

但怎么用,皇上还真有点犹豫。

按说林如海在盐政上多年,财务上头自然是最通的,调回京中按旧例可升半级,去户部做从一品的尚书,可惜新任巡盐御史正是从前的户部尚书,两人还是同科之谊。

皇上自然不能行此两人官位调换之事,免得他们俩继续熟手搭班,那这官员调动防止专权的意义就没了。

可若不是户部,又要把林如海放到哪一处去呢。

皇上细细琢磨起来。

-

这日林姜出宫回到林府,却见黛玉在酿桂花酒,林姜托腮在一旁看了一会儿笑道:“妹妹酿好了要喝之前,可得先叫我验一下啊。”

黛玉不明所以,林姜就道:“外头酒家的酿酒严格些,粮食、水与桂花的比例严格不说,密封也跟咱们自家做的不同。自己酿的酒,可能把眼睛喝瞎了呢。”

就像现代很多人自己把葡萄装瓶酿葡萄酒,因甲醛超标而眼睛失明。

林姜之前就从系统花了五点声望值,兑换了一个甲醛测量仪,专门为了自己喜欢喝酒准备的。

哪怕是外头买来的酒,她都会测一测不超标再喝——她不太信任古代非工业标准化的的造酒工艺,谁知道哪一瓶就发生了不对的化学反应呢。

黛玉闻言顿觉还是算了,只将整理好的桂花交给嬷嬷,仍旧让人托付外头专门的大酒家去酿造。

之后洗了手,跟林姜分享了一下荣国府得到的最新消息。

今日黛玉去安慰了贾母一日,这也是刚刚回来。

毕竟是外祖家的差点演变成丧仪的大事,黛玉本人也是刚从贾家搬出来,这会子不闻不问反倒显得不好,自然是要上门探候的。

据说自打纸鬼没了,宝玉和凤姐儿便逐渐好了起来,今日已经开始认识人了,且能进下一点薄粥。

林姜听黛玉说起,那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倒也出现了。

只是此时纸鬼已经被毁了,宝玉凤姐儿性命无忧,那和尚道士虽然也说了将玉挂着等话,但贾家没有把他们当成什么救世主,只是无可无不可的把通灵宝玉挂在了床头,之后就把这和尚道士跟其余真人一起送了出去。

黛玉又叹道:“这事儿想来跟二舅舅家里的赵姨娘有关,今儿我去的时候,三妹妹躲着人在垂泪,说是老太太忽然发话,怜惜她年纪渐长,要她做做些针线,预备着明后年就说亲叫她出嫁,已经不让她管家了。”

可怜了探春,跟着凤姐儿管了半年家,刚摸到了门道立起了威望,正是觉得一切往好的方向走去的时候,却被赵姨娘一脚给踹到坑里去了。

探春拉着黛玉哭道:“咱们也是一家子骨肉,却是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她心里也很难过:毕竟凤姐儿和宝玉,都是对她不错的亲人,赵姨娘出手害人,探春夹在里头是最为难的。

也就是看在探春的面子上,贾母再生气,也没有直接处置了赵姨娘,甚至没将此事公布于众。只是说赵姨娘得了时疾,会过人,怕传染了老太太或者姑娘们,就先送到庄子上头去养着,以后再接回来。

当然,这以后是什么时候,可就没人说了。

探春这回是真的连哭都不敢当着人哭,生怕让那些下人议论:“姑娘还哭啊,倒是劝着姨娘少作孽,今日就不用哭出一缸眼泪来了,给谁看呢。”

就连探春躲在屋里落泪,周瑞家的还要把这些话直接说到她跟前去,将探春气的浑身发抖。

黛玉见探春两眼像是桃儿一般,就觉得三妹妹实惨。

林姜也觉得探春可以说是无妄之灾了,又想起探春那句悲愤无奈交加的:“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也觉得心酸,探春是个有志气的人,正因聪明又有心气儿,才会比随波逐流的人更加几倍痛苦。

她只好安慰黛玉道:“其实不从感情论,只说赵姨娘为人,去庄子上也好。早走早安生些,也不至于以后再做下什么事情,叫探春继续为难。到底那边史太君看重探春,没有点破此事,过段时间也就好了。”

黛玉也道:“是啊,等凤姐姐身子好了,我们再去帮着说合一二,别叫她心里怪罪上三妹妹。”

至于宝玉,两人难得觉得他有一点好处,就是从来不怪罪姊妹的。他就算知道了这件事是赵姨娘害他,可能也只会心疼探春有这么个亲娘裹乱,不会怪妹妹。

林姜应下:“嗯,是这个道理。等我下回休沐咱们就去,我是上门复诊的大夫,琏二奶奶总要给面子的。到时候再寻个由头,把三妹妹接过来住几天散散心吧。”

一来是散心,二来也是为了给她一点底气,别叫她被那边府里下人们都欺负了。

--

林姜与黛玉接探春过来的由头来的很快,都不需要格外去找,正是一件喜事——三日后,圣旨明发,升原二品巡盐御史林如海为从一品礼部尚书,十日内与原礼部尚书魏谦交接。

荣国府得了信儿的时候,贾母担忧宝玉多日的愁眉苦脸终于云开雾散。

“好事!好事!”

本朝不设宰相,可按着前朝那设六名宰相的旧例来说,这六部尚书也就是过去的宰相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