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4/5页)

庄内显然已经做过整改。除前头几个院子外,后面全都做成了一排排的猪圈。用庄子养猪,属实奢侈了些。然陵光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地儿,再者他与胤礽都属皇室,最不缺钱,倒也不用在意这个。

孟吉祥一边介绍一边提醒胤礽:“主子小心脚下,这边走。奴才自从领了差事便一直住在庄上。这里的猪从挑选到喂养都是奴才一手打理的。因之前帮公子种地的时候,公子曾说过,但凡实验尝试,都需设立多项不同组别进行对照参考,比较哪一组最优。

“奴才谨记主子教诲,当日买猪时特别选了黑皮猪白皮猪等不同品种,不同品种之中又在猪崽与成年母猪公猪之间各挑了一些。再将这些猪崽和成年母猪公猪分成几组,每一组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与比例。”

胤礽举目望去,猪圈确实设立了分区,分区与分区之间用墙体阻隔。每个分区的墙面上都挂了个数字牌。从一到九,共做了九组。

养个猪还分九组对照喂养,也是难为孟吉祥了。

“去势了吗?”

“都去过了。有些是买来时便已劁过,没劁过的,到庄子上后,也统一请了劁猪的熟手帮忙去势。”

各色事宜安排妥帖,考虑细致。

胤礽投去赞赏的目光:“不错!干得漂亮!”

孟吉祥心喜:“可惜养猪非是一时之功,现如今时间还短,便是有些许区别,也无法确定是否全是饲料所致。”

胤礽并不在意:“不打紧,我也没想着这会儿就能出结果,不说半年,怎么也得三四个月吧。养得久一点,数据也齐全些。你别忘了记录。”

孟吉祥应下。

在猪圈走了一遭,胤礽见孟吉祥办事处处妥帖,找不出缺漏来,十分满意。

猪圈中,正巧有个农户在给猪喂食,见到胤礽,动作一顿,转而脸上堆满惊喜,立马放下活儿跑过来:“恩公!我终于找到你了!”

全然陌生的脸,胤礽有些懵:“你是?”

孟吉祥蹙眉提醒:“老胡,这位是庄上的主子,不得无礼。”

“是是是!”老胡笑嘻嘻点头,这才发现自己手上脏兮兮的,忙在衣服上擦了擦。这一擦又发现衣服脏兮兮,怎么拍都拍不干净,又气又急,胀得一张脸通红,“恩公,我……我身上太脏了。对不住。我……我没想到能在这里见过恩公。恩公什么时候走,可能等我下去换身衣服?”

一副怕又脏又臭污了胤礽,又怕转头换衣服的功夫胤礽不见了的模样。

胤礽轻笑:“你认识我?”

“恩公不记得了?我是胡老三啊!”

胤礽:???

胡老三?谁?

“恩公是贵人,自然不记得了。可我们全家都记得恩公。”说完,胡老三扑通直接跪下给胤礽磕头,“恩公的大恩大德,我胡家没齿难忘。”

见胤礽一头雾水,胡老三道:“恩公,四年半前,你到我们村闲逛,好奇农田上的事,向我们村的人询问,还给赏钱。当时我儿子病重,我得到消息前去求你,你不但没怪罪,还给了我二十两银子。”

胤礽:???

原谅他,没想起来。

小柱子适时凑到胤礽耳畔提醒:“主子,那年索大人的工坊刚制出玻璃,你前去查看。因要等一份玻璃制品做出来,又不愿留在工坊干等,便出来走动,可还记得吗?”

这一提醒胤礽恍惚忆起些许,当时他看到索额图的工坊附近是个村子,有大片农田,为了给研制杂交水稻找个由头,便去走访了一圈,询问了农户许多问题,做了回散财童子。彼时确实有个男人突然冲出来向他求助,他身边的侍卫还差点把人当了刺客呢。

“原来是你啊!”

见他记得,胡老三更是高兴了,“是我!是我!恩公,多亏你给的二十两,我儿子才能顺利医治,好转过来。恩公,我给你磕头了。”

又是三拜。

胤礽哭笑不得:“你起来吧,我不过是顺手为之。”

“不不不!对恩公来说是顺手为之,但对我们全家来说却是救命之恩。恩公,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找你,可惜我们不知道你的姓名,也不知道你是哪家贵府出身,一直寻不到。今日既见到了,当初的银子便该还给你。”

胤礽摇头:“不用了。”

胡老三却坚持:“要的!一定要的!”

但怎么还呢?胡老三说完才反应过来,他身上没这么多钱,一时尴尬起来,“我……恩公要不等等我,我回家去取?”

胤礽笑说:“这里离你家不算近,等你取过来,我该回去了。”

胡老三犯了难,突然看到孟吉祥,道:“恩公既然是孟管事的主子,要不改日我把银钱带过来交给孟管事,让孟管事转交给你?或是恩公哪天再来,孟管事可否提前同我说一声?”

胤礽不答,只问:“你们家现在手头宽裕了吗?”

“还行!我们村运气好,朝廷第一年试种新稻的时候就被选中,而且当时两种新稻一起试种。分什么一代二代的。我也不懂。但我们村拿到了一代稻种,不但有补贴,收成还特别好。往后每年我们都在朝廷登记名额领稻种。如今家中粮食富余,除自己吃用,还能剩下一些拿去卖。

“再有,前两年朝廷不是研制出了牛痘吗?痘庄跟京城这边的医署长期招人帮工,我婆娘一直有活儿干。去年又有了水泥,京中到处在修官道,我跟着他们跑,修路我不会,但打杂我行啊。干了一整年,也赚了些。

“正巧那边工期结束,又听闻这边在招有经验的人养猪,我就来了。公子,你给的待遇好,银钱多。离家远一点也不怕,庄子上安排了地方给我们住,在这住可以帮忙守夜,照料晚上猪圈的活儿,还能得一笔补贴。

“我们家现今存了不少钱,我把孩子都送去读书了。我幼年家里条件好,父亲也曾送我读书,可惜我脑子不行,读不进去,学不出来,也就只能算点账,认几个字。但我儿子聪明,先生常夸呢。”

胤礽眼睛弯起来:“读书好!若有条件,是该多读书。不拘一定要读出个什么样来,考不考得上功名还在其次,能明白事理,辨别是非才是首要的。就算只能认字算账,也已经很不错了。”

胡老三连连点头。

胤礽又问:“你有几个儿子?”

“早年没了两个。如今除长生外,还有个幼子长康,加一个女儿。我女儿也识字的。长生跟长康回家都会教她。”

“挺好。”胤礽想了想,“孩子们都要读书,你若一下子还我二十两,家中银钱可还支应得开吗?”

胡老三一顿,蹙眉算了算。二十两家里倒是能拿得出来,可马上就要过年,得花银子。年后两个儿子又得交束脩。如此算来,恐怕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