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2/4页)

康熙半点没将胤礽“我没养猪”这几个字听进去,满脑子都沉浸在他家太子居然去养猪了的震惊中,花了好一会儿才醒过神来,看着兴致勃勃的胤礽,硬是把快要脱口而出的话咽了回去,嘴巴张了半天,到底没说出扫兴的话,心里不断给自己做思想工作,勉强接受了这个现实。

“汗阿玛,咱们可以在各地建饲料厂,凡是购买饲料的,人手送一本喂养指南。不识字也不要紧,我们可以不定期开设免费培训班,宣教猪崽喂养的知识。”

不但自己养猪,还要去教别人养猪。

康熙:……

养猪实验与饲料厂的事交待完毕,康熙留陵光用了晚膳,大加赏赐一番,才让人送他出宫。晚间,没了外人,胤礽很没形象地瘫在康熙身侧拍着肚子:“美食佳肴,吃饱喝足,人生真美好!”

康熙:……

有吃有喝就美好?你一个太子,能不能有点志气!

胤礽翻身坐起来:“汗阿玛,现在朝廷有了水泥厂,红砖厂,日化厂,如今又要建饲料厂,会不会管不过来?”

康熙眼神扫过去,“你又有什么想法?”

胤礽笑呵呵问:“汗阿玛怎么知道我有想法?”

康熙瞪眼,没回答。知子莫若父,就胤礽这副模样,说句粗俗的。一撅屁股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

“汗阿玛,如今朝廷名下各大厂子越来越多,往后还会更多。虽然成立了商业部,但商业部毕竟初建,官员少,各项法规政策也不完善,难免出现纰漏,管不过来。

“我有两个想法。一则朝廷与当地官府联合督办,在各地建厂,召集当地百姓做工,给予工钱。朝廷从中选取能力强的人,或从别处调派合适的人担任一厂之长。厂中琐事皆由厂长负责。但厂长则需听从官府与朝廷安排。

“另一种法子,我们可以把不怎么重要的东西的制作方法卖出去,比如红砖,比如猪饲料。全国大小商户乡绅,凡有意愿都可参与。我们从中挑出合适的人家,收取一定的银钱,教授他们技术。由他们自行建厂,自行召集员工,自负盈亏。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一种权利皆在朝廷手中,朝廷可随意调整。若有其他项目需要协助之处,可做调派,配合强度高,也便利。

“但全国售卖皆为官营,百姓购买没有别处可选。未免会让这些官营厂家沾沾自喜,久而久之,恐生出懒怠。毕竟不论如何,没有竞争,东西不愁卖,不管怎么干,工钱照拿。谁不想怎么舒服怎么来?

“第二种交由民间自营。自营工厂可一地多家,彼此竞争,若想生意好,自然会你追我赶,想方设法把东西做得比别人更出色。如此百姓有多种选择,可以挑其中最物美价廉者。

“但如此一来,厂子为民间所有,与朝廷无关。朝廷无法随意调配。也可能存在部分黑心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联合囤货,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

“对此,朝廷需有一定的监管。由商业部议定价格区间,货物售卖不得超过此区间,防止物价高涨。也要有相应的质量检测。另外便是官府需有所作为,若遇黑心商家坑害百姓,百姓可报官。官府需从重处理。”

说白了,就是一种为国家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全由国家制定。一种是私营企业,国家只做宏观调控。对比后世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策与此后的改革开放,一眼便知哪种更好。但此时大清的国情现状不一样,其中利弊还真不一定。

胤礽也摸不准应该选用何种方式,只能把这个问题交给康熙。

康熙久久不语,直愣愣盯着胤礽,看得胤礽浑身发毛。

“汗……汗阿玛,怎……怎么了?我说的哪里不对?”

没哪里不对,但鬼主意一个接一个,就是不肯正经揽活儿干。康熙思忖着,到底是大清的太子,就算想着让他多松快两年,也不能太由着他。

“说得挺好,你既然心里已经有了章程,不如写个折子呈上来。”

胤礽:???

卧槽!这都南巡过去半年了,你怎么还没忘记让我写折子的事!

胤礽左看右看,眼神乱瞟,支支吾吾,就是不答应。

康熙直接拍板:“就这样吧。改日等你写好折子呈上来再说。今儿时辰不早了,回去吧,别老赖在朕这!”

康熙挥手赶人。

胤礽:……

要不要这样,你好歹多说几句话劝我一下,给我点讨价还价的空间啊!不带你这样的!

胤礽郁卒。因这回康熙态度十分坚决,他只能被迫停止刷题,开始写折子。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写个折子还有这么多考究,还有格式要求。尤其是随口跟康熙提个建议与把这事写成折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好比你本来只打算告诉别人,XX家书生的小娘子是个狐妖。一句话完事。可现在,你得说清楚狐妖从哪里来的,几百年道行,与书生有何前缘,如何成就夫妻,现今生活是否美满等等。

不但需得讲究故事性的完整性,逻辑性,还得掌握故事的节奏性,设置悬念与起伏。

这忒妈跟原先的一句话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胤礽:……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为折子而头秃的时候,康熙已经悄咪咪召集大臣进行商议。等他把折子呈上去时,商议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君臣共同决定,水泥为官营,红砖猪饲料以及各类日化用品可民营。

胤礽:说好的等我呈上折子再谈呢!

你这都玩完了,还让我写什么折子!

胤礽深深觉得自己被康熙耍了一把,十分恼怒,气呼呼转头就走,下定决心,一个星期,哦不,三天不理他。

康熙:……

傍晚的时候,梁九功又把他的折子送了回来,上头康熙朱笔批阅了许多内容,不妥之处一一点出,可行方案也标记赞赏。

胤礽:……你忒妈当是改试卷呢!

梁九功笑道:“太子殿下,皇上召您前去乾清宫一起用晚膳。”

胤礽:“不去!”

梁九功无奈,只能孤身回去复命。听闻胤礽不肯来,康熙又气又笑:“这脾气也不知道随了谁,好大的气性!越长个儿,越任性。还不如小时候懂事听话,时不时要同朕使使性子。他不想来就不来吧。惯得他!摆饭!”

梁九功:……得嘞!人家父子俩置气,他一个奴才掺和什么。皇上怎么吩咐,他怎么做就是。

康熙不等,胤礽也果然没来。

第二日仍是如此。

到了第三日,胤礽坐不住了,委委屈屈跑到御书房控诉:“汗阿玛,你是不是想废太子?”

康熙怒瞪:“你从哪儿听来的浑话,什么废太子不废太子的!谁又在你耳边嚼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