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3页)

猜出胤礽身份,本来还叫嚣的众人一个个闭了嘴。

胤礽伸手问护卫要了佩刀,一刀将顺天府右侧的鸣冤鼓切成两半,冷着脸说:“人是孤让抓的,孤连大哥都砍了,你们有何意见!”

看着骨碌碌滚到脚边的半边大鼓,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这谁敢有意见啊。而且,没听到吗?太子说他连大阿哥都砍了。再结合昨日传来的大阿哥被关进宗人府的消息。

先前还有所怀疑,如今看来,八成是真的。

太子砍了大阿哥,大阿哥关进了宗人府,太子啥事没有,这……

众人不自觉退后了两步。

胤礽勾唇:“很好,没意见就行!诸位家里也都是有头有脸的,可知道在官府门前聚众生事,该当何罪!”

该当……该当……不管什么罪,都惹不起啊!

“太子恕罪,我等没有生事,绝对没有生事。我等这就走,这就走!”

瞬间,被围的水泄不通的人群呼啦啦如鸟兽散。

胤礽反手将佩刀插入侍卫刀鞘,唐十九与新上任的顺天府尹刘元慧得到消息迎出来,纷纷行礼。胤礽淡淡看了眼大鼓,吩咐刘元慧:“让人去重新做一面吧。顺天府门前也没个木桩,不然孤也不至于只能砍这玩意儿。”

刘元慧:……哪家官衙门前会放木桩子挡路?谁也不知道你要砍啊。

几人进入后衙,坐下后,胤礽才问:“纳兰大人呢?”

唐十九言道:“聚贤庄的主子小厮并那十几个养女都已关入顺天府,因刘大人新上任,臣留在这边与他一起审问。聚贤庄那头现今按太子的意思,住着对阿芙蓉成瘾的人,纳兰大人守着。”

胤礽点头,这么安排也合理。那些吸食者中很多家世不简单,放是不能放的。胤礽必须将阿芙蓉杜绝掉,不给他们任何机会。若留他们在外面,一旦毒瘾发作,谁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来。不如拘在一块,如果闹起来,纳兰明珠的身份也压得住。

“可查到了什么没有?”

“有!”

胤礽正色起来。

唐十九接着说:“微臣查过聚贤庄的账本,发现聚贤庄前几个月生意冷清,但这三个月客似云来,赚得不少。这些银子四分之一留作聚贤庄支用,四分之一给了大阿哥,另外四分之二送去了江南。”

胤礽挑眉,又是江南。

“可知道江南何处?”

“江宁。”

胤礽一顿,燕燕就是江宁人,他转头问胤禛:“去江宁查燕燕的人有消息了吗?”

“还没有。”

此去江南路途遥远。加之当初康熙与胤禔都查过燕燕的身世都没有发现异常,可知她的问题藏得深,这种情况想要挖掘,自然需要时间。

胤礽轻嗤:“不要紧。当初是出师无名,不好抓人。现在燕燕已经落入我们手中,直接撬开她的嘴也一样。”

燕燕此刻虽不在顺天府,却在梁九功的手里,以梁九功的本事,就是不死,也会让她脱层皮。

“周庄主呢?”

“周庄主药效已经过了,但不论我们怎么审,用刑也好,威逼也罢,他一口咬定是为大阿哥做事。聚贤庄的一应安排都是大阿哥决定的,包括阿芙蓉。”

胤礽蹙眉。姓周的这话是想把罪名全推到胤禔头上,瞒下背后的人呢。

唐十九一嗤:“周庄主骨头硬,但聚贤庄那么多人,可不是人人都有这么硬的骨头。微臣与刘大人审了一夜,倒是发现了些东西。”

“聚贤庄的主厨说,他是被周庄主招工进去的。他的手艺一般,周庄主却给了大价钱。彼时他也疑惑,还问过周庄主。但周庄主说除了手艺,还想借他前朝御厨之后的名声用一用。

“他以为对方只是想拿这个名号去吸引客人,没有多想,便答应了。神仙汤是他做的,但是料包与他无关,都是马三提前准备好的。他只需要拿过来放进去一起熬汤就行。

“马三跟他说,这是秘方。他不是没怀疑过,但他本分做事,人家给的工钱多,他只想保住工作,也明白很多事情不知道比知道好,尤其是在听闻聚贤庄是大阿哥的产业后,就更不敢冒头了。”

胤礽挑眉:“马三?”

“是。周庄主在聚贤庄有两个心腹,一个是聚贤庄的总管,叫钱亮;一个是管厨房的,叫马三。这两个人也有些气性,但比周庄主差远了。昨夜用了几次刑,微臣估摸着今日应当会开口。”

胤礽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唐十九又道:“周庄主一共收养十三个女儿,其中十个是两年前陆续从拐子或家人手中买来的,之后请了青楼名女支用心教导。另三个据说是从小被养着,学习琴棋书画,吟诗作对。当然还会学习怎么讨好男人。”

胤礽眼目微敛,江南瘦马大多就是这么养的。

“根据这三个人的叙述,她们一个院子二十来个人。”

胤礽一顿:“她们?一个院子?这三个人是一块的?”

江南做这种瘦马生意的人不少,聚贤庄三个是同一家手里买来的可能性也有,但太凑巧了。

“对!她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被人教导。那个院子里的姑娘很多,管事的是个妇人,大家叫她红姑姑。她负责给这些姑娘们立规矩,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每天需要完成哪些课程任务,做不好的会受到惩罚。

“若有人想跑,被抓回来会打得很惨。但这种情况极少,因为有护院,红姑姑又看得严,几乎没有逃出去的机会。如果她们听话,在衣食方面,红姑姑不会亏待她们。所以也很少有人生出逃跑的心思。”

胤礽了然。生活还算过得去,谁会冒风险去逃呢?不说被抓回来的后果,便是成功了,孤身女子在外头生活也艰难,不如留在院子里。

“她们起先要学的东西很杂,等学个两年后,会根据她们的情况,选择一两门比较拿手的项目重点学,其他就不做要求了。

“后来,院子里来了个春姑姑。红姑姑就把院子里姑娘中比较聪明表现突出的,带去给春姑姑教导。姑娘们自此分成了两拨,虽还在一个院子里,却分成了东西两个小院,把控严实,不让互相走动。这三个资质平平,便没有去东院的机会。

“但是周主庄名下行七的那位姑娘说,她跟另一位姑娘十分要好,那位姑娘去了东院,她在西院。两人分开后,曾用狗洞子联系过。那位姑娘说,春姑姑教她们满语、满人的生活习惯,八旗权贵们的一些喜好,以及……”

唐十九话语一顿,抬头看了胤礽一眼,续道:“宫里的规矩。”

胤礽心弦收紧。学满语,满人的生活习惯,八旗权贵的喜好,甚至宫里的规矩,这是想做什么?他猛然想到胤祚之死,当时便是宫内与宫外的策应。对方在宫内放了好几个探子,这些探子从何而来?如今看来或许就是这样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