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三章合一(第4/4页)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没两年合资车将会大行其道,这样的车子是没办法跟合资车竞争的。

要知道上新款也是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到时候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彻底被挤垮,那不是对这些厂子好,是坑人。

她的目标又不是自己赚钱,而是想一个行业兴盛起来,所以更愿意的是等一等。

这道理曲荷是不明白的:“怎么会,质量差点也比现在的强,大家肯定会喜欢的。”

不过她也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左右不了,就换了话题:“那怎么办,我们不挣钱啊?”

何熙就说:“怎么不挣,不是马上进出口交易会开始了吗?我们卖出去。然后将设备进口进来,不就行了!”

曲荷是真觉得这位何总是真敢想,她知道何熙有二手设备进口公司,可这发动机拿过去就能卖了?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自信?

何熙自然明白她的想法,她心想你都不知道我往里面加了多少超前的技术,怎么可能不行呢。

不过这话却没法一点点解释,干脆直接进了厂子,这会儿大家都已经到的差不多了,都等在办公楼前,瞧见何熙,都叫了一声何总。

李仲国提前已经到了,还有担任生产副厂长的付南河——他曾经跟着何熙去了樱花国,车间主任倪亚明——倪亚明的腿需要长时间治疗,留在镇上已经不合适了,外加水泵厂也搬迁到了青阳县,所以倪亚明也跟了过来。

水泵厂那边工艺简单,倪亚明将过去张庄镇维修厂技术好的师傅招了来,已经培养了一批不错的售后维修人员,何熙这边更需要有人来坐镇,就请了他来。

至于销售科的科长,目前还是何熙兼任着,实在是因为没人跟得上她的思路。

又不多会儿,祖一康带着秘书周威就过来了,不过他这个县长有点磕碜,居然是自行车来的。

何熙瞧见了就说:“您不是配车了吗?”

祖一康摆摆手:“有同事下乡,路太远了,让他坐了,我这里这么近,自行车就挺好。”

又说了会儿话,大门口传来了汽车滴滴的声音,门卫大爷就将自动感应门给打开了,两辆吉普车才陆续开了进来。

等着车停下,为首的先下来的是熟悉的张千山,还有一位五十来岁很老成持重的领导,何熙倒是认识,这是南河省机械厅的副厅长徐成。还有一位记者,这个张千山提前跟她说过,是省报的记者,跟着采访的。

后一辆车下来的就是熟人了,海州厂的徐海信,还有两位则是海州汽车厂的厂长陆华,南河省汽配厂的厂长鲁田硕。

后两者为了这个CS系列发动机,借着地利的关系,没少找何熙。

这种场合,何熙虽然是厂长,但是有祖一康县长在呢,何熙就跟着就可以了。

何熙没跟徐成见过,所以话不多,却不想徐厅长人非常好,见了何熙就笑呵呵地问:“这自动门很先进啊,你们自己搞的?”

何熙就笑着说:“这个樱花国那边都有,我瞧着好,问了问,就是个芯片的事儿,这不让人做了一个。”

徐成就笑了:“你这里到处都很先进啊。走吧,让我们看看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线。”

何熙连忙领着人,直接进了车间。

如果去过樱花国大工车间的人,看到这个车间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跟大工一样,整个车间高大宽敞,足足囊括了六条生产线和两条装配线。

但是却又有不一样的感觉。

入口处,何熙直接放置了展示台,放置了每条生产线的产品,还有布局图用来介绍每条生产线和装配线的位置。

徐成带着大家将每个零部件看了看,忍不住说:“很不错啊。开始吧,何熙你来讲解。”

何熙早就准备好了,带着他们向着右手边走去:“这里是缸盖生产线,我们的缸盖年产量可以达到50万件,整条生产线全长200米,经过改装后,已经可以自动上料,无需人工上料。”

“我怎么记得CS是人工生产线,不是全自动的,你这是自己改装的?”

“对!”何熙点点头,“我们加了电子眼装置,当缸盖铸件放到了生产线的时候,就会辨别它的方向,然后进行调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也加了传送装置,方便在各个加工线中间传送。”

何熙接着介绍:“这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四缸和六缸发动机的缸盖。”

徐成忍不住问了句:“CS系列不是四缸吗?”

何熙点头:“对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生产六缸的缸盖,便于以后扩容。”

“从一个缸盖铸件到生产完毕,需要八个小时,所以我们已经提前生产好了,等会儿装配就可以。”

“下面是缸盖装配线……”

徐成也是懂行的,越听越点头,何熙倒还好,发动机厂的其他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至于海州汽车厂的厂长陆华,南河省汽配厂的厂长鲁田硕,那真是两眼放光,这好东西,一定要拿下!

倒是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工作人员王云将一份文件交给了处长吴大力:“吴处长,这是今年咱们省参加进出口交易会的名单,您看一下。”

吴大力点点头,就拿了过来。

夏国的进出口交易会每年冬夏两季在东粤市举办,已经举办了二十多年了,这是夏国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国际性贸易商会,各国的贸易使团都会过来进行采购交易,也是夏国各省市创汇的关键。

所以,每年这个去交易会的名额那可是十分珍贵,可以用抢破头来形容——哪个厂子不想有外汇啊,即便会层层留存,但多少会剩一些,如果存够了,购买设备等等,就可以自主了。

也正是因为关系到重要的外汇,所以每年他们的审核也特别严格,如果没有拳头产品,是万万不可能上去的。

吴大力仔细看着名单,这个工作他干了很多年了,对名单上的企业如数家珍,哪个产品销量好,哪个产品有口碑,哪个产品是创汇大户,他都知道。

只是,当翻到了最后一页,看到了晴天机械发动机厂的时候,吴大力停了下来,问了一句:“这个晴天机械怎么回事?”

王云立刻说:“这是一家民营的发动机厂,国内第一家。部委打了招呼过来,说是要它参加。”

吴大力就说:“我能不知道它有生产线吗?我怎么记得它产品还没开始卖呢,都不知道好坏,怎么就能占一个名额去参加呢?!”

“先撤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