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外观、运用状况、工程外带设施(第4/11页)

当然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不同,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随即开展调查。电波天文学家也参与了进来,但不是主力。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天体释放的电波,而这次的电波明显是人工电波,最起劲的当数通信工程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在进行SETI活动的科学家。当然,也有人比他们先行一步,那就是天体地质学家和电子工学家。这群人一直在研究七年前第六大陆的毒蛇探测器带回的冻土样本,不过,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ENG是一种金属机械,金属本身可从月球提取。这点坊间早有传言,但之所以没有形成公认意见,是因为它的运转条件太过微妙。直截了当地说,它只在实验室运活动一次,还是在加利福尼亚周边发生七级地震时,接近震中的加州理工学院记录下来的,数据不是很精确。地震前和地震后,冻土中的ENG重量增长了好几个百分点。它似乎还能增殖。

借助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开展的研究陷入了停滞。初期研究表明,ENG有与植物细胞相似的粗糙构造,但在进一步放大到原子大小的纳米级之前,电子流和探针的状态被打乱了。加拿大某个团体声称,是因为用于扩大探测的能量被ENG吸走了。ENG内部似乎可以积蓄电荷及力学能量,这些能量就是电波的来源。但是,没人能解开其积蓄能量的方法,试图人为地命令其发出电波也以失败告终。

宏观一些的层面上而言,ENG纤维的编织方式有助于电波振荡及调制——自由女神岛的人通过调查发现。虽然他们开始着手调查时,青峰走也等人发现的电波振荡已经结束,但还是根据环形山内的ENG浓度分布发现了一些情况。从地表进行精密的雷达测定之后,他们发现冻土内近地表处,存在无数个由ENG密集形成的棒状构造物体。该物体长二点五米,从中部断开。

自由女神岛的调查小组立马察觉,该物体和最基本的天线——偶极天线构造一模一样,长度也同样对应六十兆赫的周波数。ENG正是在这种构造上接通电流后才发出电波。

青峰等人记录的电波发射时间只有四十秒多一点。他们在作业用的兆赫带收发器蹿入高次谐波之后才发现情况异常,之后利用十五分钟左右紧急制作了一个临时接收装置进行记录。电波内容就是强弱两类脉冲信号的简单罗列,没有复杂的周波数调制和偏振,但毕竟时间太过短促,而且又是从中途开始记录的,内容无法解读。

发射天线还能作为接收天线使用。发出电波的ENG能接收电波,一点也不值得惊讶。但是,几乎没有报告显示六十兆赫的电波来源于外宇宙。其周波数遭遇氧分子吸收带后,无法进入大气圈内。利用相近的周波数进行通信的轨道卫星也不是没有,但没有装备相应的接收器检测出星际通信的微弱电波——约为电视电波的一千亿分之一。而本可实现检测的电波望远镜却没有监视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宽。

可以接收电波的天线只有一架——妙设置在第六大陆的SETI模块。查阅该模块记录后,他们发现之前曾接收过五分钟左右同样周波数的电波。之所以没有报告给地球,是因为接收时间太短,无法判定是否是智能生命体的信号。幸好该模块使用的是收录了全部记录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可以倒回去查询,否则连信号的方向都无从得知。

不过,SETI模块也无法解读信号的内容。有一说认为,也许本就不该对解读信号抱有希望。虽然存在异议,但众多SETI学者选择支持该观点。毕竟,如果是寻求接触的信号,肯定有附带解开的钥匙。

换句话说,这些信号只是往返于ENG和太空中的某些东西之间。

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ENG的偶极天线构造简单,效率不高。如果ENG想进行星际级长距离通信——也许事实就是如此——锥形天线或者抛物面天线是最佳选择,但它却没有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偶极天线的优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可以在没有可动部分的前提下改变定向性。这意味着ENG其实是一架相控阵列天线——将几种存在电子位相差的电波合成一种定向性的电波。

为什么要改变定向性呢?在地球上,相控阵列天线一般用于雷达。因为它只需要一块固定的板,就可以实现大范围扫描,所以非常适合雷达。这就意味着,ENG在形成天线时,并不知道对准哪边好。不,更加合理的解释应该是,ENG为了实现不论目标在哪儿都能顺利收发信号的目的,刻意制造出相控阵列天线——一种灵活、耐久并且制造所需资源少的构造体。

还有人探讨过一种可能性,即ENG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生物,在冻土中发育成长后,和其他星球未知生命体通信。不过,这种猜想似乎也不对。的确,ENG会成长,既具备特定的结构,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灵活适应周边环境,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可以构建出这种起源于彗星的冻土中、并由金属元素汇聚发育而成的物体模型。应该有一个种子。

而播散种子的人正是太空中收发信号的人。

在深夜报道节目中,电波天文学家欲言又止的正是这种想法——ENG也许是地外生命播撒的种子。他之所以闭口不谈也是为了保护这种想法。为什么环形山中会出现那种物体?为什么月球上有地球上却没有?为什么在第六大陆旁边发射电波?又为什么在发射电波之后陷入沉寂?如果不能解释这些疑问,即使作为新见解提出来,也只会遭遇更猛烈的质问。正因为希望如此之大,所以他才更不想希望被摧毁。

忙于建设作业的第六大陆对这些疑问视若无睹,隔壁的自由女神岛也没有新发现。大部分的地球人就像当初在地球南极发现微生物化石一样,认知停留在“原来还存在这种物体啊”的层面上,除此以外,大家的生活和以往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政界、经济界、宗教界等领域的反应也基本大同小异,因为ENG没有宣称要侵略地球,也不是纯金打造的,更没有预告世界末日的来临。

但是,对于一部分好奇心强烈的人来说,现在是等待来信时怦然心动的时刻。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知道写信的人真实存在,即便信不是写给自己的。

正是为了探索这类现象而存在的设施——自由女神岛——展开了积极的调查,而率先发现ENG的第六大陆却没有任何相应的行动,非常讽刺。

方针上的差异使得双方在伊甸环形山内发生了微妙的争执。

二月二十日,早晨。

在密闭环境维持栋深处,机器排列错综复杂,如同化学工厂一般。走也和热能·电力部门的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观察水电解装置的反应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