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3页)

陆林希拿着洗漱用品,看了一眼小卖部,她爸正在给街坊四邻讲香港那边的见闻呢。

他讲的时候,大家屏气凝神听着,听说有45层的高楼,个个发出惊呼声。

陆林希洗漱的时候,时不时听到他们的喝彩声、惊呼声、质疑声等等。

每当这时候,爸爸就会拿说等他把照片洗出来,他就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

陆林希摇头失笑,没有打扰爸爸在跟其他人科普,她到灶房拿吃食,正在享用早餐时,石刚从外面走了进来。

陆林希招呼他进来坐,“你不在首都管你的商场,怎么回家了?”

A大的课程比较紧,石刚估计没那么多时间管理商场。好不容易赶上暑假,他居然还有空回来。

石刚笑道,“没事儿。我现在生意好着呢。”

陆林希惊讶看着他,“混混解决了?”

石刚颔首,“算是吧。我刚好救了市长的女儿。他帮我解决了麻烦。”

“哇,太巧了吧?”陆林希一听就有八卦,两眼放光,“你怎么救她的?”

石刚有些不好意思,“就是五一那会儿,不是放假嘛,我没回家,就留在首都,想把混混解决了。我找了许多人,都说解决不了。有一晚回家,刚好看到有个混混正在为难一对情侣。男的吓跑了,直接把女的留在原地。混混想把女孩拖进巷子,我拿着一根棍子把他打晕救了她。谁知后来才知道她是市长女儿。”

陆林希双眼冒光,“你这是英雄救美啊,她就没有以身相许什么的?”

石刚哭笑不得,“什么以身相许?你以为我是在演电视剧啊。”

陆林希不服气,“电视剧也是人写的,艺术来源于生活。”

石刚这件事解决,心情好了不少,“我打探到一则内幕消息,有块商场要拍卖。我打算投资。你想不想加入?”

陆林希吃了一惊,“你本钱收回来了吗?”

“已经收回大半。不用交保护费,我现在的利润翻倍,很快就能凑到钱。先把地拍下来,然后再盖房子。要好几个月才行的。所以我想问问你要不要加入。”石刚笑道,“我听说你们也打算开商场,楼都盖好了?”

“是啊。就是原来邮局那个地方。”陆林希想了想,“现在应该在装修。国庆就开业。”

石刚颔首,“那个地方不错。首都人流量比咱们市中心还要强。同样都是五百万,首都回本会比咱们这边快多了。”

陆林希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不定主意,“你打算什么时候拍地?”

石刚猜测,“政府有这个意向,但是还没对外放消息,我估摸怎么也得十月才会拍。”

陆林希算了一下时间,十月的话,账上的确有一笔钱,“你能凑多少钱?”

石刚仔细盘算了一下,“我这边大概能有一百万分红。我再找银行贷一百万。你这边越多越好。”

陆林希算了一笔账,“我这边大概能凑出两百五十万。”她顿了顿,“不过你爸领的分红能有七十万。”

石刚算了一下,“那就够了。”

“你跟亲戚借钱,当时说多久还啊?”陆林希好奇问。

“三年。”石刚笑道,“不过要付利息的。利息会比银行低很多,等于白送。”

陆林希有点想不通了,“那你完全没必要找我投资啊?”

石刚压低声音,“我又不是只拍一家。那边在招商引资,经常举行拍卖会。上次就有个非常好的地段拍卖,可惜我没钱,所以白白错过了。这次我先把钱凑好了。到时候咱们一次多拍两个地盘,一起盖。”

陆林希有些心动,“你忙得过来吗?”

“我从别的地方挖了人才。给的是高工资。”石刚摊了摊手,“我不在的时候,都是他帮我管理。”

陆林希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她一直以为自己胆子大,可跟他一比,自己这胆子都算小的了。

陆林希没有一口答应,“这事我得跟爸爸好好商量。你知道的,多美多也有他的股份。”

石刚点头,表示明白。

两人正说着话,叶建川站在门口喊石刚。说家里来了客人。

石刚让她明天给队答复,后天他就要回首都了。

“这么急?”陆林希吃了一惊。

“我想趁暑假的时候,多培养两个人才,等新店开起来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石刚见她要站起来,手压了压,“别送了,吃你的饭吧。”

陆林希点点头。

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人都大,陆林希把石刚那边的情况说了一遍。

陆观华摇头失笑,“他这胆子比你还大。他不怕周转不开啊?”

陆林希笑道,“他是商场,前期花钱比较多,比如拍地和盖楼。接下来只负责管理商场。不需要承担营业成本。”

陆家的超市和酒店都是自己经营,他们需要自己进一批货,然后自负盈亏。可商场是直接分成。

周兰芳却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借鉴,“之前我不是在家乐福遇到前同事吗?我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我听他讲了家乐福那边的销售模式,我听着有点像商场那种管理模式。”

陆林希和陆观华好奇看着她,“怎么说?”

“就是商场的模式。”周兰芳最近就在琢磨怎么把这个模式照搬过来,她也反复测算过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如果一个产品想进入超市,需要需要交进场费。不同的位置费用不同。如果他们觉得销量不行,可以自己搞促销,如果加大力度,也可以自己安排促销员。我们直接按照扣点分成。”

陆观华听出来了,“那你们岂不是要买电脑?”

周兰芳点头,“对。但是这种方式更利于咱们扩张。咱们现在的模式是小卖部模式,自负盈亏。如果生意不好,吃亏的是咱们。而且有可能积压库存。也得亏T市没有竞争对手,要不然有人跟咱们打价格战,咱们肯定吃亏。”

陆林希觉得她的想法确实有道理。一开始她以为超市就是小卖部的扩大版,其实并不然,两者的经营模式根本就不一致。她的超市只是徒有这个名字,其实内里还是小卖部。未来他们肯定会跟这些国外抢占市场,学习他们的优点就非常有必要。

她沉吟片刻追问,“如果按照你这种方法,咱们需要多少成本?”

周兰芳算过一笔账,“每个超市需要添置两台电脑、六个收银机、六个扫描枪、六个防盗器、十八个条码电子称、六台前台票据打印机和两台条码打印机。收银软件咱们可以自已定制,十万应该够了。我跟联想谈过,四个超市全配,需要81万2千块钱。抹个零80万。”

陆林希觉得两种方式,的确是后一种更好,“你先跟你的那个朋友好好取经,最好是把人挖过来。然后再找供应商谈条款,最后再采购这些电子设备。在年底之前把这件事落实就行。咱们要平稳渡过这个阶段,不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