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科举文婆婆对照组9(第2/2页)

众人闻言惊愕,太子眼里却是露出了赏识的目光。

不过太子也并没有直接认可他这个提议,而是转向众人:“众卿以为静安此计如何?”

“妙啊!”为首的杨大人感叹,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太子亲自去白云庵相请,既给足了玄清仙姑面子,让她给太子解了毒,还可以趁机讨好皇帝一把,若到时候玄清真的得了皇帝的信赖,那太子在皇帝面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正好可以消弭的太子解毒带来的影响。

高,简直是太高了。

跟众臣商议过后,太子便换了一身衣服,而后乘坐软轿前往御书房求见皇帝。

皇帝虽然不待见太子,但太子向来安分守己,再加上他如今身患痼疾(中毒),特特来求见,若是皇帝不见,便显得太过无情,刚刚出了天谴这样的事情,皇帝可不想再落下什么坏名声,于是便让太子进来。

太子中等身材,皮肤白皙,五官清秀,因博览群书,脾性温润,彬彬有礼,是以给人一种温雅如玉的感觉,犹如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再加上如今他久病在床,脸色便带了几分清白,身形也消瘦得犹如一把干柴,太子制服穿在他身上有种空荡荡的感觉。

他在小太监的搀扶下气喘吁吁的走了进来,跪下给皇帝请安:“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看到太子这般孱弱,好像一阵风就能将他吹走一般,不由得就想起了他高大俊朗,英气勃发的二儿子和三儿子。

三儿子曾经是他最喜欢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吴贵妃所出,也是因为他最像自己,二皇子则是因为淑妃所出,子凭母贵,他就算是看在镇北公府的面子上,也不好对他冷待,因此面上总有几分疼爱。

唯有太子乃中宫所出,跟中宫像了个十足。

皇帝年少时并不得宠,虽然也对皇位有了奢望,但那时候在他上面有好些实力强劲的兄弟争抢,他根本就没有丝毫可能,因此他也没想过要当皇帝,就打算娶自家表妹,做个闲散王爷,逍遥自在的过一世。

谁知先帝却给他赐婚中宫皇后,中宫皇后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容貌虽然算不上绝美,但礼仪规矩却极好,嫁给他之后兢兢业业的做个贤妻,并没有什么可叫人指摘的地方。

可他不爱皇后,又因皇后而错失心爱的表妹,更兼且他总觉得皇后清高自傲,看不上他,是以他并不喜皇后,对皇后所出的太子自然也不喜。

但此时皇帝又觉得,相对于二皇子和三皇子的高大魁梧,处处彰显出年轻人的强壮,映衬出他一日日衰老,太子这般孱弱无害,更叫他安心。

如此想着,皇帝便对太子多了几分耐心,将他叫起赐座,淡声说道:“你即是身体不好,便安心在东宫里好好养着,出来折腾又是为何?”

太子在小太监的搀扶下站起来坐下,青白的脸上已是染上了一层薄汗,他也不擦拭,拱拱手回道:“儿臣多日不曾向父皇请安,心中甚是愧疚。”

皇帝没好气的说:“行了,就你这身体,若是日日来请安,只怕朕的日子就都不安了。”

太子忙站起来惶恐的说道:“让父皇担忧,是儿臣的罪过。”

皇帝摆摆手,让他重又坐下,“行了,莫说这些场面话,你今日来找朕到底是为何,不妨直言。”

太子便道:“父皇可曾听闻,近日京外白云庵来了一位真仙?”

“哦?”皇帝直起身来:“有此事?”

太子点头:“确有此事。儿臣数日前听闻此事,而后便派了人前往查探,发现这位玄清仙姑却有些神仙手段。”

太子将玄清仙姑以玄符将两个病重将死之人在短短数日之间内救治回来,恢复有如常人之事道来。

皇帝惊讶:“灵符治病,百病尽消?”

“确实如此。”太子颔首:“此乃高祭酒府中高夫人亲眼所见,绝无半句虚言。”

皇帝便明白了。

太子这是让高夫人找了将死的重症病人去试探过这个玄清仙姑,且亲眼目睹她画符救人。

太子又道:“儿臣又闻,玄清仙姑落脚白云庵后,曾在白云庵中讲课,道法之玄妙,令庵主以及众尼臣服。而后又前往普济寺与无以大师论道,无以大师亦对其赞不绝口,深以为其道法之高深,尚在其上,欲拟贴邀约天下僧道前来,请仙姑开坛授法,沐浴仙风。”

皇帝越听越是神奇:“如此果然是真仙了。”

太子起身,朝皇帝下拜:“恭喜父皇,父皇自亲政以来勤政爱民,使得天下吏治清明,老百姓安居乐业,尽享繁华,方才有真仙下凡,才乃父皇功德也!”

“哈哈哈哈!”皇帝被这一记马屁拍得那叫一个身心舒畅,一扫今日的郁闷,他满面春风的看着太子,越看越觉得这儿子简直是深得他意啊。

别以为他在深宫就不知道,那些人私底下都在议论,吴修文犯下累累罪行,是以遭受天谴,而吴修文到底是为何能如此嚣张?还不是因为他宠信吴贵妃和三皇子?

所以归根结底就是他的错,这天谴就是上天对他的警告。

个屁警告啊。

他就不信这些大臣就真的一个个都跟白莲花一样纯洁无瑕,没做半点儿错事?

现在好了,真仙啊。

连真仙都愿意下凡,岂不是更能说明他是个明君?

说不定真仙就是特地下凡来接引他回归仙位的。

想到这里,皇帝心头都火热起来。

“来人。”皇帝叫人。

“父皇。”太子知道皇帝这是想派人去请玄清仙姑入宫,忙阻止他:“且听儿臣一言。”

皇帝心情好,看太子格外顺眼,“你说。也别站着了,坐下来说。”

“是,谢父皇恩典。”太子从善如流的坐下,他这身体是真的有些撑不住。

“你刚才想说什么?说来听听。”

“是。”太子拱拱手道:“儿臣以为,玄清仙姑既是真仙下凡,吾等便不能以尘礼待之,如若不然,真仙感到怠慢,怒而离去,岂非得不偿失?”

皇帝沉吟:“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如果是真仙,就是他亲自前去迎接也是理所应当的啊。

太子便道:“父皇乃是真命天子,岂可轻易离宫?不若儿臣代父皇前往白云庵,将玄清仙姑请回宫中,父皇以为如何?”

皇帝看向太子:“你这身体?”

太子笑道:“若是能为父皇分忧,儿臣纵死亦甘之如饴。”

皇帝大为感动:“太子之孝心,令朕深为感动。既然如此,便由你出城去将真仙请回宫中吧。”

太子领命:“儿臣定不辱皇命。”

皇帝当即便吩咐御林军统领带三百人护送太子前往白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