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就问谁还是对手!(第2/2页)

当然了。

最好还是使用单晶硅材料。

赵奕估计普通民用单晶硅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板,嵌入内壁封闭空间的设计,转化率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这个数据还是有些低,主要考虑的是两点——

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装置大小限制。

封闭空间的太阳能转化,没有转化的部分就会变成热量,大量的热量聚集,一定会让接受装置成为火炉,常规的降温手段不一定有效。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直接手段就是增加电能转化功率。

“如果使用的是国际最高技术的太阳能电池,转化率还可以往上提升十个百分点。”

“装置大小——”

“设计上还是有很多不足!”

赵奕看着稿纸上的图形,皱着眉头思考起来。

封闭空间内壁嵌入电池板,设计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电池板转化功率是个大问题。

正常而言,需要最大化硅材料和光线的接触面积,就必须让装置内部空间到处充斥硅材料片,甚至把整个空间挤满,并且不占用太多的体积。

这个就需要制造很薄的单晶硅片,并且以最科学的规律进行排列,才能够达到目的。

设计,是没有问题的;工艺上还是要咨询高端制造企业。

另外,这样设计有一个好处就是,因为独特的设计和需求,错开了绝大部分太阳能电池板相关的专利问题,就可以节省大笔的专利开支。

“如果以目前的设计,接收端要满足输出30千瓦需求,依旧需要零点八立方米的空间。”

“还是有些大了啊!”

赵奕认为理想的是低于零点五立方米。

想要满足这个需求,就必须大大提升电能转化率,使用压缩三倍以上的单晶硅材料。

“压缩单晶硅材料,成本肯定会大大提升,还是要联系一下高等压缩材料制造公司。”

虽然Z波压缩就是赵奕研究出来的技术,但是奕星科技是要实现盈利,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不是为高端技术做研发投入,想要得到相关的材料,肯定要走正常路线。

赵奕马上又联系了高等压缩材料公司。

很快。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就派来了负责人来商谈。

赵奕询问了制造大批量压缩多晶硅的费用,负责人也说的很直接,“如果是单独制造压缩单晶硅材料,价格会以质量来计算。”

负责人说了单价。

赵奕粗略的估算了下,压缩五倍的单晶硅材料,制造费用比普通单晶硅高出十倍以上。

这个价格还是非常高昂的,只是采购每一个接受装置所需的压缩单晶硅材料,就需要两万人民币以上,再考虑到空间链接设备、制造相关成本,接受装置的成本不低于五万人民币。

“五万块,也可以接受吧!”

赵奕做好了设计以后,连续做了一圈的咨询,仔细思考了了一下,也就把设计定了下来。

如果使用压缩五倍的单晶硅材料,高效的电能转化率会让接收装置大大缩小,甚至可以缩小到零点三立方米以下。

这个大小足以满足需求了。

五万人民币的费用听起来不低,只是对比低档的汽车而言,但要接受聚能卫星光能产生动力的汽车,肯定是科技程度最高的汽车,无限能源的垄断技术,售价可以大大提升。

所以还是拥有非常大的利润空间。

现在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解决了,也应该转向了相关的软技术研发了,赵奕马上召开了相关的技术会议,提出了一个新的工作。

赵奕坐在核心位置,认真说道,“你们中有的人可能知道,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正在进行一个大项目,制造环绕太阳的聚能卫星。”

这个消息好多人都知道了,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议论。

赵奕继续道,“但你们肯定不知道,我正在着手设计空间能量传输的接受端,而且是民用领域的小型接收端,可以高效的转化光能、输出电能。”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即将制造出无限能源动力的民用汽车!”

“呼啦~~~”

赵奕的话顿时引起了哗然,会议室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公司好多人的知道空间能量传输技术,他们有些人直接参与了实验,还做了一些研发相关的工作。

之前他们认为这项技术的使用面对,是为了制造出更高功率的Z波发生卫星,来为小型太空飞船实现太空穿梭做准备。

现在突然听说设计出无限能源动力的民用汽车,顿时感到非常的惊讶,但了解相关技术的人,仔细一想就明白过来。

“还真行啊!”

“如果制造出小型的接收端,岂不是就具有了无限能源!”

“这太神奇了吧!”

“无限能源啊!马上就要实现了!如果我们制造出无限能源的汽车,新能源市场领域,还有谁是对手?”

有了解技术数据的人,马上提出了疑问,“就算是能制造出无限能源的汽车,数量也肯定会有限制吧?”

那是当然了。

赵奕肯定的点头,“按照我们和其他公司的合作协议,以及对聚能卫星的设计,再考虑到预留的能源——”

“通过详细的计算,聚能卫星剩余传输的能源,能供给六千辆三十千瓦功率的汽车,持续不断以最高功率行驶。”

“但是,这是最高功率。哪怕是这个功率计算,我们依旧能支持生产最低超过一万辆汽车。”

“如果能够降低汽车的功率,对于空间传输效能进行限制以及动态调整,就会大大降低能源消耗,能支持的汽车数量就会大大增加。”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