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2页)

虽然说是房子在半空,但并不是整体都在半空的,而是根据地面倾斜角度一部分接触地面,然后立柱的高度随着地面水平高度的下降逐渐增长。

也就是说房子的地板跟地面几乎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样子。

这样地面不受降雨和地表排水的威胁就会好很多。

但这样的结构对于承重的计算要求很高,骆时行需要亲自去测量才行,因为他会的计算方法用的都是后世的单位,换算成时下单位会出小数点后面除不尽的情况,太麻烦了。

程敬微见他搞了一根竹板和一根绳索就开始测量,就决定先去忙自己的。

这中间也没他的事情,他干脆带着人开始去挖土晒干,然后将之前晒干的那些土和泥做成泥砖。

骆时行想办法在竹板上标了刻度,其中单位米是最好确定的,因为一米就是三尺,在确定一米的长度之后,他再将其中分成十等分,就有了分米再分成十等分就有了厘米。

哪怕手工制作的竹尺精确度不够,不过在建造的过程中毫米级别的微小差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在搞出竹尺之后,骆时行就开始拿着削好的竹竿在地表上做标记。

房子的长宽都要标出来,因为地表倾斜是南北方向的倾斜,所以能够用来做立柱的空间很大。

骆时行本来还要发愁怎么计算称重,等规划好了一看发现其实也不需要太仔细的计算,因为负责承重的立柱不少,高度也算不上高,感觉做完之后称呼立柱都有点过,叫庄墩差不多。

在确定这一点之后,骆时行放心不少,真要让他计算承重怕是要死很多脑细胞。

尤其是要计算出泥砖的重量还有大致内部装修的情况,尤其是多层楼结构更复杂,复杂到骆时行都觉得不太好计算,因为就算他现在做好了内部装修的设计,到时候也不一定能完成。

不过想到泥砖,骆时行就忍不住跑到程敬微那边看了看。

为了能够有更大的场地方便和泥以及尽量不影响骆时行做规划。

程敬微直接带着人一路到了溪边,在那里直接砍了一片竹子清理出了空地准备在这里工作。

骆时行过去的时候一群人正在光着脚踩泥,那样子感觉不像是来做工的,反而像是一群人在欢快的玩泥巴。

程敬微看到骆时行过来便问道:“都算好了?”

骆时行说道:“嗯,还要一些数据才可以,其他可以等一等再说,现在最主要的是知道泥砖的情况,要等第一批泥砖出来之后确定之后泥砖的规格,然后预估重量再算承重。”

骆时行叭叭地说了一堆,程敬微听得头都晕了,他再一次确定小猞猁的数学可能不仅仅是不错,甚至算得上是顶尖了。

要知道他年纪还小,学到的东西也有限,骆宾王也不可能天天教儿子术数,说不定这些还是小猞猁看书自学来的。

想到这里连程敬微都忍不住多看骆时行两眼,这得是什么样的天纵奇才啊,让他去过普通人的日子都感觉在浪费对方的资质。

若是让骆时行知道程敬微的想法肯定会很心累地表示:这属于物理范畴,跟数学的关系有但也不多。

骆时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问道:“打算还烧制之前那种泥砖吗?大小会不会有变化?”

程敬微回过神来有些迟疑说道:“其实我……不太想用泥砖,泥砖不够好,能够支撑的时间也不长,与其以后一次次修葺,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烧制青砖。”

以前他觉得泥砖好是因为他跟骆时行的劳动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泥砖是最优选择。

现在他们有人来帮忙了干嘛还要委屈自己?

而且自从骆时行当上祭司之后,程敬微已经改变了主意,以骆时行的身份为基础,一点一点从岭南发展也不是不行。

这样他就很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了,起码住的地方要安全结实一些。

骆时行歪了歪头:“烧砖的话来得及吗?”

程敬微解释说道:“自然是来得及的,烧砖最麻烦的就是晒土,那个也只是耗费时间而已,之前我们已经晒了不少,一边烧制一边晒土应该也能跟上使用。”

他们之前挖地窖出来的土并没有用多少,经过自然晾晒已经正适合了。

骆时行干脆的一拍巴掌:“那好,我们就烧砖。”

能用正经的砖谁想用泥砖啊,冰窖里就不说了,盖成房子只怕每次下雨骆时行都要担心泥砖够不够结实。

程敬微叹了口气:“只怕不行,这里没人知道怎么烧砖。”

烧砖的方法几乎是如今的大唐所独有的,当地人当然不可能知道,程敬微自然也不知道,他落魄的时候用不到砖,能用砖的时候哪里还需要他亲自去管这些事情?

骆时行听了之后理所当然说道:“没关系,这个我会啊。”

程敬微:???你怎么什么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