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魂曲(第6/13页)

“晓东……不必为这具破躯壳浪费药物了,飞船上药物有限……这辈子能死在飞船上我已经满意了……”

谢晓东制止他:“不要说话!——请服从医生,配合治疗。”

这会儿两个孩子已完全脱去孩子气,行动干练自信。周涵宇喜悦地想:不愧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啊,我即使死去也放心了。

他在药物的催眠下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醒来,小星在房间里值班,她伏在床边睡得很甜。周涵宇怕惊醒她,小心翼翼不敢稍动。但狄小星还是立即醒来,俯身问:“爷爷醒了,您感觉怎么样?”

“我已经完全恢复了,小星,快点休息吧。”

“不,我不困,我现在给您拿早饭。”

两个孩子围在他的病床边吃了早饭,仍是千篇一律的太空流食。在飞船的食物封闭循环中,如果想实现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美食,则机器的结构过于复杂。为了环宇飞船早日上天,乘员们不得不放弃了口腹享受。在早年的宇航训练中,晓东和小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食品,所以他们吃起饭来并不觉得是吃苦。老人看着他们,泪珠悄悄溢出来。

“爷爷,您怎么啦?”

“没什么。”老人掩饰着,“大病之后一时的感情脆弱。孩子,你们选择了这条人生之路,不后悔吗?”

“不!”两人同声回答。谢晓东看看小星,笑着说:“爷爷,知道我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吗?说来和您有关呢。”

“是吗?”

“我早就想把这件事告诉您了,我要完成我爷爷谢大成的嘱托——亲口向您道歉。”

老人困惑地说:“你说的什么呀,为什么要道歉?”

收拾了餐具,两人围在老人床边,晓东说:“爷爷,您为了环宇飞船,从25岁起就在全国演讲募捐,整整奔波了50年。还记得第一次募捐是在什么地方吗?”

“当然记得,是在我家乡附近一所小学,菩提寺小学。”

“您还记得第一个捐款的学生吗?”

老人坐直了身子,急急地说:“记得!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还记得他的样子,是个又黑又瘦的男孩子,额门特别高,他……”

晓东笑了:“难道您没有发现我的大额门吗?他是我爷爷,谢大成,飞船上天前他已经去世了。”

老人定定地看着他,百感交集,喃喃地说:“对,你和他很相像,这已经是60多年前的事了。”

“我爷爷是环宇事业的铁杆支持者,我爸爸、妈妈也是。如果可能,他们都乐意当夸父号的船员。他们都没赶上,我赶上了。我这辈子是在环宇之梦中长大的,您想我会后悔吗?”

小星说:“我也是一样,爷爷,我从小就是您的崇拜者,能和您在一条飞船上,您不知道我们有多高兴!昨天晚上您把我们吓坏了,以后您可不许再犯病,要陪我俩一直走完整个航程!”

老人发自内心地笑了:“好的,好的。放心吧,咱们的飞船越飞越快,死神追不上啦。”

04.第一名捐款者

菩提寺小学在一片浅山区,当25岁的周涵宇把它选为募捐第一站时,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选中的,是天意,还是偶然。小学比较贫穷,教学楼虽然刚刚翻盖过,但建筑粗糙简朴,学生们衣着式样也比较陈旧。他硬着头皮找到校长,一个刚过30岁的瘦削男子,戴一副近视眼镜,面相很和善。周涵宇红着面孔讲完来意。他知道自己的设想对一般人来说过于玄妙,很可能会被人当成骗子。王校长耐心地听完,仰着头思索片刻,又盯着周涵宇看了一会儿,忽然出人意料地说:

“行啊,给你一小时。”他补充一句,“中国孩子还是要有一点梦想的!”

周涵宇猛然拉住校长的手,热泪刷刷地流下来,他哽咽着,仅仅说出两个字:

“谢谢。”

下午课外活动时,100多名小学生集合在操场上,主席台是一张课桌,上面放了一个粗糙的捐款箱,是用硬纸箱临时糊成的。周涵宇望着100多个人头,100多双眼睛,口里发干,心中扑通扑通地跳着。自从14岁那年他把倡议书交给曾郁爷爷后,就一直盼着回信。但倡议书石沉大海。此后,他把一封一封的倡议书寄给有关单位,仍如泥牛入海。他并不怪罪有关单位的掌权者,毕竟“环宇探险”的想法太超前,太胆大包天,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太大。曾郁老人说得对,中国百废待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但他没有停止努力,他决定改变方法,从下面开始,先感动老百姓,再去推动上层。今天,是他进行募捐的头一次讲演,但愿它能成功。

他终于让自己镇定下来:“同学们,”他开门见山地说,“人类具有探索与探险的天性。人类是在东非诞生的,在25万~30万年前,他们开始沿非洲东部向北迁徙,经过西奈半岛、中东,进入亚洲,又向北扩展,大约在3.5万年前,进入欧洲,在世界各地区进化出黑人、黄种人、白人等各个人种。在4000~2万年前,几支属于蒙古人种的部落(一说是日本列岛的绳纹人和阿伊努人)先后跨过辽阔蛮荒的西伯利亚,经过串珠似的阿留申群岛,进入北美。随后迅速向南蔓延,在美洲大陆上留下了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和玛雅人的足迹。大致在同样的时代,马来半岛上的土著民族也向大洋洲扩张,使人类的足迹遍布大洋洲的各个群岛、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形成了众多的岛屿土著民族。你们在历史书上知道,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库克发现了大洋洲。但实际上这只是人类的第二次发现,早在数万年前,人类就发现了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这些发现都是由不知名的英雄们完成的!”

操场上鸦雀无声,100多双黑黑的瞳仁紧盯着他,他益发进入状态,把心中萦回十几年的激情倾倒给听众:

“这些史前探险家的探险生涯是无比艰难、无比危险的。不妨设想一下,一支蒙古人种的部落沿水草丰饶的西伯利亚草原逐年北上,进入冻土带,进入冰天雪地的北极圈。他们根本不知道白令海峡另一边有一块广袤的大陆,他们很可能认为这个酷寒的世界就是地狱的入口,那么,是什么信念支持他们毅然跨过白令海峡的?再看看大洋洲,不少岛屿,比如复活节岛、夏威夷群岛都孤悬大洋深处,离最近的陆地也有数千公里。那时,人们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和六分仪,没有能长期保存的罐头食品和瓶装淡水,没有设施齐全的越洋木船,尤其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浩瀚大洋的对面有没有大陆或岛域。那么,他们为什么有勇气开始孤注一掷的探险?每每想到这里,我都由衷地佩服这些无名的探险家,包括无数在探险中牺牲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