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5页)

她好像在大年初一的时候给苏家埋了个雷。

现在雷终于可以引燃了?

上次还是大年初一,这会都已经三月初四,两个月才解决两个麻烦,不行啊。

苏菀接到信件之后,抽空出宫回了苏家一趟。

她现在出宫自然不受限制,苏家人看着她坐着宫里马车回来,又看看她身上浅绿色女官服饰,又见她气宇跟之前不同,身边甚至还跟了宫女服侍。

如果把没进宫的苏菀跟现在的苏菀对比,都不会相信,眼前漂亮灵动的女子是当初那个人。

苏家三姑娘,也就是当初把进宫应按在苏菀头上的女子,越来越觉得不敢置信。

好像自己当初的怜悯显得很好笑。

虽然再选一次,自己还是不会进宫,进宫耽误岁月,哪能在正当年纪嫁人。

但她一点也不可怜苏菀了,明明她应该感谢自己把名额给了她,否则怎么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现在不仅如此好看让人敬畏,全家还要都捧着她。

她姨娘说了,苏菀从宫里偷的东西,足以让全家比祖父那会还有钱。

偷的东西,也没必要让自己尊敬吧。

不过全家迎接,还是说明重视程度。

苏菀对跟着的宫女道:“你在这附近转一转逛会街吧,”

说着,从荷包拿了些散碎银子:“想买什么买什么,若是太贵就等着我来付钱。”

“谢谢女官大人!那我不客气了!”宫女雯沁立刻道。

众人只知道她叫雯沁,是跟着苏菀的宫女,却不知晓她实际上是谢沛派来保护苏菀的人,别看个子不算高,却有一身好武艺,苏菀对自己的保镖肯定好。

但在这苏家人眼里,简直就是发达了的表现。

看看那散碎银子,她就不肉疼的吗?

定然在宫里发了大财。

听说她最近在宫里内务府办差,内务府那什么地方,那是肥差。

按照她都能拿小苏打的性格,能不拿其他东西吗,看看她出手这么阔绰,那就是有原因的。

等苏菀进了苏家,三姨娘自然坐在她身边。

苏老爷,苏正妻,二姨家,以及她的一子一女皆在对面,有种泾渭分明的感觉。

不过苏正妻身边多了个年轻人,显然是她侄子。

等大家都坐下,井菊就把茶端过来,然后悄悄离开。

苏菀笑道:“我看到信件,说家中有急事,这才退了差事,请了长官恩典回来,是有什么事吗?”

“有什么事?难道你给忘了?”苏正妻立刻道,“我们开店的事啊。”

当初苏菀几乎明说了。

开店三件事,清风楼那边怎么辞职,利润怎么分配,店面怎么收回。

全都做好,她这边多供应小苏打不是问题。

现在苏家人竭尽全力把这些事完全,见苏菀眼神疑惑,能不着急吗?

苏二姨娘道:“看我们四姑娘贵人多忘事,你忘了,咱们家开店,指望着宫里的小苏打。”

“你现在不会反悔吧。”

“你都当女官了,虽然只有八品,但也是有品阶的,总不好说话不算数。”

苏菀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件事,那清风楼已经辞了?店面也要回来,利润也想好怎么分?”

苏老爷脸色难看,但还是点头,让苏正妻简单说了事情经过。

不用他说,苏菀来之前都知道的。

有她姨娘还有井菊,再有可用的侍卫周兆柴焕,苏菀甚至比他们还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先说清风楼的事。

清风楼老板知道小苏打“内情”,也以为是从宫中偷盗。

所以苏老爷有离开意向的时候,老板自然不愿意,再知道他儿子也离开,要带着小苏打自己开店,当下变了脸。

其中肯定威胁利诱什么都试过了。

一想到自己开店,一想到自家开店苏菀肯定出力更多,自己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

苏老爷自然坚持,清风楼老之前就讲过,不是个好惹的,既然苏老爷执意要走,那就两个条件,要么赔偿他们一大笔银子,要么他就去告官,说苏老爷的女儿偷盗宫中财物。

最近宫里彻查得非常利落,这种节骨眼上出事,他们全家都要被连累。

而且清风楼老板还花大力气知道,苏老爷女儿竟然在帮着彻查此事,那岂不是监守自盗?罪加一等?

反正来回拉扯,苏老爷只得认赔,但心里暗暗记着,以后一定要赚回来。

那官办的甜食司日入千两,他能赚不回来?

清风楼老板也是抱着敲一笔的打算,毕竟真要报官,他们清风楼也脱不了干系,那宫里的小姑娘都当女官了,自己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

从漫天要价的三千两,最后定到八百两。

等于用八百两买断这秘密材料的事,以后清风楼老板直接闭嘴。

但这八百两根本没有啊,好在那边给了几日期限。

苏老爷回去一算,他以前一个月十两银子,一年一百二,等于七年左右白干了。

但苏老爷的烦心事还没结束。

苏正妻带着亲侄子到家中住下,这两个人跟二姨娘母子女三人针锋相对,一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

现在可不是瞎吵闹,谁压制住谁,以后分的钱就更多。

不过苏正妻还要腾出手去收回铺面,这个铺面就在他们所住的崇南坊附近,就在苏菀姨娘他们开店的永崇街上,苏家的店面是在永崇街以前最繁华的位置,苏菀姨娘他们则在稍微偏僻的位置,所以有段距离。

苏正妻跟那租下店面的老板说要收店面,人家竟然爽快答应,只要给一个月时间整理东西就好,说是早就有换地方的想法,但一直犹豫没下决心。

这事办得简单,也让苏正妻得意一阵,但算起来二月上旬正式搬走,不仅要退还人家店面的租金,还要三倍赔偿,二月到六月,正好五个月,也就是一百五十两银子。

两边加起来,店面还没开呢,就要支出九百五十两银子。

而且苏老爷跟苏家长子也没工作了。

一家人坐吃山空不说,五月六月还有两桩婚事要办。

那两个亲家知道他们辞了活计,还很疑惑地登门问问,特别是苏家长子,连个活计都没有,还娶亲呢?

等知道他们家是想自己开店,这心才安稳下来。

苏家人愁,九百五十两银子,就算掏空家底,也只能拿出三百多两。

就算典卖物件,四处借钱,顶天了四百五十两。

那还剩五百两呢?

这些人缺钱到都去问苏菀姨娘了,觉得她手里应该有些。

按照苏菀的提醒,姨娘只给了十多两,说这是她做工攒下来的,实在没了。

在他们眼里,姨娘就是给别人打工的,哪能想到她怀里揣两张五百两银票,可苏菀姨娘怎么可能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