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4/5页)

等所有部门说完,众人只见六位大学士的表情更加严肃,再面对苏菀的时候,态度明显更好,俨然已经当以后的皇后对待。

本以为苏菀会推辞一下,谁料她竟然笑着回礼。

还不等众人有反应,先高兴的反而是陛下,陛下直接牵住苏菀的手。

谢沛当然高兴,这还是苏菀头一次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身份,这种事多难得,他不知道?

他就是知道,所以才那么高兴,这不还趁机拉拉手?那还等什么时候拉?

天祥国这一年,这三年的情况说完,那就要说后面的事情了。

首先规范商船,如今商船的潜力大家都看得到,赚的钱数以万计都是少的,想必以后还大有可为,苏菀更是认定以后商船税收绝对能反哺农税。

这个观点其他人从未想过,可想想近来商船的利润,好像确实如此。

不过有利润就有危机,周围眼红的人可不在少数。

所以周边的军备必须发展,朝廷还要有管辖的方法,否则很容易造成沿海拥兵自重,拥钱自重。

说白了,苏菀写下的东西谁都能看出来面面俱到,现在也不用直接说解决方法,只是看看前景而已。

如此种种,等众人从山川坛出来,仿佛看到五年后,十年后天祥国的景象。

那必然繁荣昌盛,必然天下安澜。

甚至可能成为百年来最强盛的时间。

这可不是大家吹牛,而是确实有这个可能。

几个大学士也没想到,临老了,还可能看到这样的天祥国。

甚至有可能超过元宗那会,他们心中最敬重的先皇终于后继有人。

有人还在想,要是先皇走之后,直接是如今的陛下登基,估计天祥国早就昌盛无比。

当然这也是开玩笑,那会陛下还没出生,苏菀更是不知踪影。

只能说天佑天祥国,才在怀宗扰乱朝纲,捣毁基业的时候出现两个人力挽狂澜,这话只能在心里说说,实际自然不能讲出,毕竟面子还是要给的。

总觉得以前冬祭是折磨,现在冬祭却有实际意义,也不枉大家兴师动众跑这一场。

山川坛出来,外面等着的人明显看见陛下牵着苏菀离开,反而苏菀女官甩甩手,让他去做自己的事,她不过去了。

这也行?

还能拒绝陛下的吗?

还真拒绝了。

周围人只觉得,他们根本不懂陛下,更不懂苏菀女官到底有多厉害。

但大臣们跟着陛下离开,还朝苏菀微微拱手,这?

已经可以用惊悚来形容了吧。

尚食司长官看着,心里还是五味杂陈,但她知道,这一切都是苏菀自己争取过来的,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陛下确实用心铺路,可也要能走上去,走得平稳才行。

反正苏菀是做到了。

不过陛下登基第一年的冬祭,群臣承认了陛下。

第三年的冬祭,承认了苏菀,似乎一切都在陛下掌握当中。

若真是如此?

长官根本不敢细想。

若是如此,陛下的谋划比想象中还要深,而苏菀似乎早就落入“圈套”。

冬祭这次回去,苏菀再次被请过去,这次自然是坐到谢沛銮驾上,两人一起迎接百姓盛迎。

从冬祭回京都再回皇宫的路上,这一路上两侧都有文武百官各家扎的彩棚,今年可以说近十几年里最热闹的一次。

到处都是鲜花漫天,到处都是喜乐快舞。

京都百姓跟各家是真心在道路两旁迎接,因为他们知道如今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更知道朝廷确实为他们做了很多事。

否则这个年会这么好过吗?

朝廷到底有没有用心做事,其实大家都明白着呢。

若让怀宗看到这一幕,只怕会再气死过去,他冬祭十几年,年年还用大象开路,就没这么热闹过。

反而谢沛登基三年,就能被万民拥戴?

凭什么?

可能凭的就是他有苏菀?

百姓们夹道欢迎,周围还有身穿盔甲的兵士保护,而两人就在华丽的銮驾上坐着,这景象确实不同。

谢沛看着苏菀道:“十四岁的我说这些话你不信,十九岁的我说这些话,总能信了吧,信个四五分对我来说就足够。”

苏菀认真看着谢沛,今年是她在宫里当宫女的最后一年。

明显感觉到谢沛是着急的,特别是最后这段时间,像是很着急地要确认什么,可在提前的安排下又显得行云流水。

可是再周密的计划,也会在眼神里流露出些许的急切。

现在的谢沛就是这样。

不过也不能被他这会可怜的眼神给骗到,毕竟他最会这样了。

只是这会知道他故意的,苏菀还是有些心软,开口道:“信个四五分?要求真就这样简单?”

“但我好像对你的喜欢,就不止四五分了。”

说过这话,苏菀就感觉到什么是后悔,銮驾帘子拉上,两人在万人簇拥的狭小密闭空间里完成这个绵长又深切的吻。

以至于快到皇宫之后才打开帘子透透气。

只能说幸好周围兵士离得够远。

一路迎接众人目光回到京都,到皇宫的时候天已经到了傍晚,车驾刚刚停下,只见后面天祥门燃起腾空而起的各色烟花。

火药局的大佬们最先研制出来的烟火,格外绚烂好看。

满城百姓几乎都出来观看这场盛大的烟火。

真好,这样的天祥国,再好不过了。

冬祭过后,正式开始了过年的气息。

但各家准备过年,各家的女子们却不能过。

以前女子们想读书,还会被家里推搡,稍微读基本女则女训就行了,什么四书五经战国策,又不科考,读那些有什么用。

现在不同,明年的科举可能会加开一科女子科举,各家各户识字的女子都能报名,先过初试,再过二试,最后加开正式的科考,如果考过会有孺人的称号。

天祥国第一次女子科考,规则是简单了点,甚至因为时间原因,能通知到的地方还有限。

可这是朝中大臣们自己争取的,自然不在意这些事。

现在各家女子被逼着读书,也就是为了这件事。

平日里腹有诗书的女子们自然胸有成竹,特别是当初被苏菀找到编写京都物景的几位才女,听说已经是科举的热门人选,估计这个年也会主动闭关读书,倒是跟家里男子们一样了。

不少人说女子科举这事跟苏菀有关。

但苏菀跟谢沛可从未提过,而是静静看着事情发展。

之前苏菀就说过,上行下效这事很难说,之前怀宗,甚至元宗时候,都是爱纳妾,爱奢华,所以官员民间风气都是如此。

怀宗礼佛,那天祥国就佛院遍地,和尚满街。

上面人喜欢什么,看重什么,那下面不由自主就会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