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2页)

“旱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去……”一路上看过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林真真真切切地在此时,天灾人祸对底层的百姓是怎样的毁天灭地的打击,十室九空不是夸大之语。

如同此刻躺在这里的无人收敛的尸骨,不也是谁的儿子,谁的女儿,谁的丈夫,谁的父母亲,灾祸来临他们连抵挡的余力都没有,只能跟随着同村人的脚步离开熟悉的土地,去异地他乡。

可还是死在了这里,死在了那些趁乱而起,有几分武力便把自己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自命不凡的刽子手手里。

或许他们也后悔过吧,还不如留在家里,好歹有个遮挡的地方,不用暴尸荒野,不用被野兽啃食。

林真低头走着路,突然道:“当个治下如此的官,找根柱子撞死算了,占着位子害人。”

他像是开了闸的洪水,想忍也忍不住,说起旱情露出端倪的时候就应该鼓动百姓种植抗旱的农作物,而不是继续种植洛州味道好,但是产量低,又比其他水稻娇气的洛州稻,像高粱、荞麦、红薯就是非常好的抗旱作物,哪怕不能有好收成,但也不至于颗粒无收,能安住府城以及府城周边百姓的心。

然后在局势眼看着要控制不住的时候走通府兵那边,一天天阴谋阴谋地斗个屁,斗得府城被一群流民集结起来的流民军大摇大摆地进了城门,数百年的繁华付之一炬。

顾凛自小跟在他身边,读书后写的每篇策论都会拿给他批阅,知道自己林叔说的是对的,林叔虽然不是他们这些要科考的读书人,但是在策论这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民生这块。

就像林叔说的,若是府城的知府,或者能够做决断的其他人,能够早些由雍州的旱情联想到自身,让春耕的百姓换钟抗旱的高粱、荞麦、红薯,府城的民心不会溃散得如此之快,要不是那位府城的知府和府城宣抚使司之间的争权夺利连城中百姓都有所耳闻,导致府城的文官与武官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共同协作,偌大的府城根本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流民军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