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3页)

那张鲁生今日与温霄寒相交甚欢,放话说日后有求必应。刚才接到温霄寒密报,毫不怀疑地带人来柳府巡查,到场却只看到柳邦彦、乔启光、梁怀梦三人。

锦衣卫上下监视,对京官们的情况尤为了解,知道这三个老臣都是安富尊荣,中规中矩,一门心思混日子等致仕的,没道理无端谤上。

张鲁生猜测温霄寒可能与三人有仇,想借他的手整治他们,故而鸡蛋里挑骨头,硬拿酒席上的鹅肉做文章。见柳邦彦等人理亏词穷,便说:“三位大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下官不忍心让您们去衙门里现眼,还请商量个主意,若说得过去,也好让下官早些回去交差。”

三个老头儿以为他意在敲竹杠,讪笑陪坐,等着范慧娘送银子来消灾。

柳竹秋来到屏风后,由缝隙内偷窥,见柳邦彦坐在大堂的主人席上,乔启光、梁怀梦依次坐在左手客座,三人都愁眉苦脸。张鲁生坐在右边的客座上闭门养神,一副守株待兔的架势。

她忍笑清了清喉咙,掐高声调说:“老爷,太太命我来给张大人献茶。”

堂上人都吃了一怔,柳邦彦熟知女儿习性,担心她又有出格举动,窘得老脸通红。

张鲁生疑惑请教:“柳大人,这位是……”

柳竹秋不劳父亲开口,柔声自荐:“小女子柳竹秋,在此见过张大人。”

她乃京中名人,张鲁生如何不晓?来时还寻思:“都说那柳家女儿风骚放荡,不知生得何等模样,今日若得便倒要瞧上两眼。”

此刻见她主动凑上来,登时来了兴头,笑呵呵行礼:“原来是柳大小姐,本官这厢有礼了。”

再给他一个脑子也想不到屏风后站着的就是下午与他碰杯豪饮的温霄寒。

柳竹秋命春梨去献茶。

春梨捧着托盘,袅袅婷婷走出屏风,来到张鲁生跟前跪下,呈上茶碗,同时抬起头冲他甜甜一笑。

张鲁生见她杏眼桃腮,好生娇俏,心道:“梅香生得俊,那小姐肯定更标致了,风流也是难免的。”

柳竹秋介绍说:“这是家兄刚寄来的安溪铁观音,请大人尝鲜。”

张鲁生道声“多谢”,端起茶碗打开盖子。

碗里哪有什么茶水,装的是一只大红色的金线鲤鱼荷包,和温霄寒腰上系的那只不差分毫。

领衔锦衣卫的都是侦破好手,张鲁生虽没读过什么书,脑筋却转得比一般人快,当此情形,心中瞬间有了定论——“温霄寒和柳竹秋有奸情,而且是后者把我引来的。”

理由有三:

一、温霄寒曾说荷包乃情人所赠,大凡定情信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柳大小姐这只荷包与他的一模一样,显然是同一双手做出来的。

二、温霄寒租住在柳尧章家后院,听说柳大小姐常去探亲,二人偷情有地利之便。

三、柳大小姐主动向我展示荷包,说明她已经知道温霄寒认识我,并且我也知道这荷包是温霄寒相好所赠。二人若无往来怎会互通声气?定是她派人传讯给温霄寒,借温霄寒之手引我来此。

张鲁生想透这层,接着面对更大的疑问。

柳竹秋是柳邦彦的亲女儿,为何要犯忤逆大罪,谎报她父亲伙同同僚诽谤朝廷?而那温霄寒看起来深明事理,又为何不阻止她的荒唐行径,还要大力协助呢?

是了,是了,定是乔启光梁怀梦风闻了这对小男女的奸情,跑来找老柳告状。柳大小姐怕自己和情郎受责罚,才想出这围魏救赵之计,想借我惊散这帮老家伙。

律法明令通奸是重罪,世俗要求女人守身如玉,以失贞为大忌,但对男人这方面的约束只流于表面。大多数男子将偷情视作风雅之事,在朋友间引为谈资,说者听者都津津乐道。

张鲁生就时常寻花问柳,心道:“以温老弟那样出众的才貌,不多结交点淑女佳丽才叫可惜。柳大小姐素以才学著称,两个人样样登对,私定终身也未尝不可。我既与温老弟做了朋友,能帮衬的地方就该尽力帮衬,先替他们撵了乔梁这对老书蠹。”

想罢假装品了口茶,合上碗盖,将茶碗放归托盘,向屏风致谢:“承蒙大小姐厚爱,这茶滋味极好,果是上品。”

柳竹秋笑道:“大人若不见弃,待会儿便带几斤回去。小女子还有几句话,请大人容禀。”

“请说。”

“方才听下人说,大人误会酒席上有鹅肉。太、祖有令,官宦之家不得食鹅,这百年的规矩我们如何敢忘?请大人再仔细瞧瞧,那真真的不是鹅,而是顶肥的海鸭肉。”

张鲁生明知她在狡辩,乐得顺竿下,假意问:“下官虽然眼拙,但还分得清鹅鸭,更未见过如此肥硕的鸭子。”

柳竹秋正儿八经胡诌:“那是三年生的海鸭子,每年春夏从爪哇国出发飞往罗刹国境内产卵,到了秋天再飞回南海过冬。来回行程数万里,历时大半年,每日又以鱼虾贝类为食,锻炼得膘肥体壮,是以身型比普通鸭子大一倍。”

“原来如此,是下官孤陋寡闻了。”

张鲁生爽快接受了柳竹秋的“澄清”,柳邦彦等人松了口长气,怀着侥幸与张鲁生逢迎,不料这官爷说完场面话,又带出个“不情之请”。

“久闻柳大小姐精通诗词,本官这个粗人也仰慕得紧,今日有幸拜会,可否请大小姐不吝笔墨,吟诗一首供本官拜聆?”

朋友妻不可欺,柳竹秋既是温霄寒的心上人,他就不便相看了,可就此别过甚为可惜,不如趁机见识一下她的文采,也好试试她是否配得上温霄寒。

此言正中柳竹秋下怀,轻声娇笑:“大人谬赞小女子愧不敢当,梁大人日前对我家多有惠赠,小女子正有一首诗想送给他,就用来领奉尊命吧。”

即兴赋诗道:“梁伯通辞令,工丽似子京④。玉楼春意闹,半臂止纷争。”

诗中所用典故三个文官听后都赧颜惊顾,张鲁生这草莽武官听不懂,随即向柳竹秋求解。

柳竹秋对父亲的咳嗽警告置若罔闻,悠悠洋洋解说道:“世人都知梁大人学识渊博,诗词语言之工整秀丽可与北宋的宋祁宋子京比较。那宋祁家中姬妾甚多,非常热闹,曾做《玉楼春》一首,中间一句正是描述此种景象,叫做‘红杏枝头春意闹’。”

张鲁生喜道:“这句很有名,本官也听过,但不知竟是这个意思,写得真是妙极了!”

柳竹秋又说:“那宋祁对家中爱宠一视同仁。一次赴宴,姬妾们担心天凉,每人送了一件半臂⑤去给他御寒。宋祁不知该穿哪件,为显示公允,索性谁的都不穿,忍着冻回家。梁大人不止诗文可与宋祁媲美,这怜香惜玉的态度也与宋祁如出一辙。日前因家中姬妾争宠,他为避厚薄之嫌,情愿忍痛将二十多位美姬遣送亲友,这不正与宋祁‘半臂怜姬’的典故相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