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2/2页)

白秀英情知公公胆小畏祸,已容不下她这个儿媳,丈夫又是老实巴交的文弱书生,唯有这智勇双全的小姑尚可指望,得她承诺犹如绝处逢生,抱住哭谢一回,复又忧虑。

“你被老爷禁足,如何出得去呢?”

柳竹秋已心生一计,当着她修书一封,把蒋少芬叫进来,吩咐她去找瑞福,让他将信转呈朱昀曦。

隔天柳邦彦去东宫上课,一向恹恹听讲的太子忽然主动发问:“柳先生,孤王这几日读《论语.雍也》,看到‘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②’这句,心中感触颇多,想和你探讨一番。”

见他终于对学习产生兴趣,柳邦彦还以为自己的教学有了起色,忙问:“不知殿下有何感触,可否先让微臣聆听一二。”

朱昀曦正经道:“圣人说君子的人生目的是‘为仁’,要做到这点必须以正直为行为准则。正直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础,不正直的人固然能欺世盗名,趋利避害以谋求富贵,但最终会多行不义必自毙。是这样吗?”

柳邦彦拱手赞叹:“殿下说得极是,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③’,当年孟子奔走于列国,四处推行他的仁政思想,但假如诸侯不主动邀请,他是绝不会去求见的。他的学生陈代便劝说道:‘拜见诸侯就有机会让对方采纳自己的学说,老师为成大事应当以屈求伸,何必拘泥于小节’。孟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齐景公外出打猎,召唤猎场的守备。那守备因他召唤的方式不符合礼仪规范因而不予理睬。齐景公想杀了他,他也公然不惧。孔子对此大加称赞,说有志气和勇气的人宁愿身死也不违背做人处事的原则。连区区一个猎场守备都有自己必须遵循的规矩,何况是读书人呢?读书是为了行道,不在于谋求利益,假如不爱惜自己的身份,轻易屈就诸侯,必然得不到对方尊重,又如何让诸侯听信他的施仁主张呢?是以作为一个君子,就必须时刻坚持道义。”

朱昀曦不住点头:“你上次教的《子路篇》里也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是这个道理吧,自己首先要正直才能要求别人正直,宣圣和亚圣④虽然积极倡导通权达变,但在操守德性方面却绝不苟且,真令人敬仰钦服。”

“殿下能领会经典的含义,足见学业大为精进了。”

柳邦彦正要说几句恭维话,以侧面夸耀他这个老师的功劳,朱昀曦猝然发问:“前日礼部郎中白一瑾在家中自戕,留书承认他是顺天乡试舞弊案的祸首。孤王听说你与他是儿女亲家,可有此事?”

柳邦彦头皮一麻,怕他怀疑自己有连带干系,忙说:“微臣与白一瑾虽是姻亲,但平日鲜少往来,并不清楚他的行事作为。”

朱昀曦转为戏谑:“来往少也算亲戚嘛,孤还听说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嫁给你的三子柳尧章为妻,想来能为他张罗后事的也只有他们夫妇俩了,你怎么能拦着柳尧章不让他插手岳丈的丧事呢?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⑤,你刚刚才说做君子必须时刻坚持道义,为何自己先不遵守?”

柳邦彦做梦都想不到这些话是柳竹秋教太子说的,只当是特务告密,张皇地跪地请罪。

朱昀曦端然郑告:“都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⑥,有德之人才配为人师表。先生的学识有目共睹,日后还请修身正德,否则孤王便不敢奉教了。”

若被太子定性成“无德小人”,柳邦彦的好日子便到头了。他局天蹐地地回到家中,急命人传话给柳尧章,让他立刻去为白一瑾操办丧事。

柳竹秋听说风声,明白计策成功,让蒋少芬先去找范慧娘说情。

范慧娘见完蒋妈,替柳竹秋央求丈夫:“秀英身子骨弱,老三只管得了外面,让她一个人应付家里那一大堆事怕不把她累垮了,不如让阿秋去搭把手,也好替我们尽一份心意。”

柳邦彦此时唯恐外人说他对亲家袖手旁观,同意了夫人的建议。

柳竹秋带着春梨蒋妈前往白家,她的主要目的是去调查白一瑾之死,半路上先派蒋少芬去请萧其臻到白府会面。

来到白府,前院已搭好灵堂,家人们都扎白戴孝分批守灵,因锦衣卫的守卫还未撤去,暂无亲友前来悼祭,日常事务还不算太繁杂。

白秀英说她一人尽能张罗,让柳竹秋专心查案子。

柳竹秋先去白一瑾的死亡现场——内书房查看。

此处空无一人,外面守门的婆子是刑部派来的,禁止任何人接触屋内物品,所以数日来这里还保持着白一瑾身亡时的状态。

她进屋巡视,不放过任一缝隙角落,暂无特别的发现,走到书案前的大香炉旁,趁看守不备,悄悄揭开炉盖看了看。

炉内不见一点残留物。

这就有点奇怪了,白一瑾是个香迷,还曾撰写过一本名叫《抟香汇编》的制香秘籍。平日常以自制熏香赠送亲友,柳竹秋现在用的几款香就是他送给白秀英的。

据说这老先生时时离不开熏香,每晚读书时必要点一炉好香作伴,现在香炉如此洁净,难道他那晚没点香?一个嗜香如命的人,在死前更会点上最珍爱的香为自己送行才对。

柳竹秋向春梨耳语几句,春梨领命去了,过了约一顿饭的功夫,回来报告。

“三少奶奶问了那天在场的仆妇,她们说白老爷死的那晚照常点过一炉绘梦香,此后没人动过那香炉,不知是被谁清理干净的。”

“白老爷死的时候身边都有谁?”

“只有小莲在屋里过夜。”

“她现在人呢?”

“还病着,三少奶奶安排她在西院养病,听说这日一直没出门。”

柳竹秋不再多问,叫她带路去西院看望徐小莲。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②孔子说:“人凭着正直生存在世上,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是靠侥幸避免了祸害啊。”

③出自《论语.颜渊》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④宣圣和亚圣:孔子和孟子

⑤出自《论语·为政》的内容,意思是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⑥出自韩愈的《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