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第2/3页)

萧其臻说:“万里春虽是通缉犯,但多年来扶弱抑强,救焚拯溺,是个大善大勇的侠盗。我也很敬佩他,就算当面遇着了也不会去告发。”

柳竹秋欢喜拱手:“大人明辨是非,也可谓侠义心肠,我先替万大侠谢过了。”

萧其臻笑出甜意,再告知一些她不知道的传闻。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二十多年前荆襄一带也有一个名叫‘万里春’的侠盗,行事风格与这个万里春很像,不知是否是同一人。”

柳竹秋寻思:“应该不是吧,我见过的万里春不到四十岁,倒回去二十多年还是个稚嫩少年,不太可能有那么大的本事。”

萧其臻点头:“我听到的那个万里春是个成年男子,那会不会是如今这个万里春的师长呢?”

“他曾在荆襄活动……的确有这种可能。”

“现在的万里春也来自荆襄?”

柳竹秋忙否认:“那倒不是,我只是猜测而已,毕竟用迎春花枝做记号也是个很鲜明的特征了。”

萧其臻看出她不愿泄露万里春的隐秘,转为关心她的安危。

“小姐看今天那些杀手是谁派来的?”

不用猜也知道,除了贾栋父子还能有谁?

萧其臻万分担忧,认为此地不安全,想为她另寻个隐秘的住所。

柳竹秋还很淡定:“东躲西藏也不是办法,大人待会儿可替我送信给孙荣,请他像前几次那样将我遇刺的消息散播出去,明说刺客很可能是贾令策派来的,我若真死了必定是他所为。这样让奸党有了顾虑,便不敢明目张胆下手了。”

安排好防御措施,她告诉萧其臻今天去昌平州的目的和行动内容。

萧其臻惊喜叹服:“小姐真是张良转世,奇谋妙计层出不穷。”

柳竹秋自谦:“我这点诡计顶多算陈平①的学徒,若是正当竞争我断不会使这卑鄙伎俩。”

萧其臻说:“那帮人长年为鬼为蜮,迫害忠良义士时将世间最最阴险毒辣的手段都使尽了,小姐以眼还眼再公平不过。”

他请柳竹秋立即修书,告辞时留下一队人在宅子外守卫。

柳竹秋正在屋里与文小青、瑞福说话,听见柳尧章在外面喊门,瑞福去开门,兴冲冲跑回禀报:“先生,蒋妈回来了!”

柳竹秋连忙出门,蒋少芬跟在柳尧章身后,见她跑来也微笑着伸手相迎。

“蒋妈,你几时到的?”

“赶在关城门时回来的,去隔壁放下包袱,就跟着三爷过来了。”

前番牛敦厚差人去提解温霄寒的姑母,蒋少芬赶去成都拦截,等牛敦厚召回差役,她才跟着返京。

她想单独同小姐说话,二人去到卧房,她握住柳竹秋的手关问:“小姐这几天可还安好?没遇上危险吧?”

柳竹秋故意摇头否认,蒋少芬不悦:“你还瞒着我,你若无事外面怎会有那么多官差站岗?再不说实话,我就让三爷来审你。”

柳竹秋笑着拦住她:“蒋妈别去,我是怕你们担心嘛。前些天真没事,就今天我从昌平州回来的路上遇到十几个刺客,马都被他们杀死了。”

蒋少芬表情凝重,侧过身去半晌不语。

柳竹秋凑近调皮:“你怎不问我有没有受伤?”

蒋少芬瞟她一眼:“你这不好好的吗?”

“那你也该问问我是如何脱险的啊。”

“是谁救了你?”

“你猜?”

“萧大人?太子殿下?”

“都不是。”

“那是谁?”

“蒋妈真笨,你想想前几次我遇险的情形就该猜到又是万里春救了我呀。”

蒋少芬抿嘴而笑:“你跟他还真有缘。”

柳竹秋两眼放光:“正是呢,我很想问问万大侠为何那么关注我,每次都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出手,可惜他总不理我。”

“……也许是不想给你惹麻烦吧,也怕你给他添负担。”

“有道理,那下次再见面我还是老实配合他,他不想理我,我就不去烦他。”

蒋少芬笑着戳了戳她的脑门,重现忧色:“那些杀手多半是唐振奇或者贾令策派来的,你在这儿不安全,回隔壁去住吧。”

柳竹秋拒绝:“文娘子和瑞福还在这儿呢,尤其是文娘子,是为掩护我才留下的,我不能丢下他们只顾自己躲藏。你放心,萧大人给我留了守备,过了今晚就安全了。”

蒋少芬拗不过她,无奈叮嘱:“那随你吧,但你一定要多小心,这几天别独自乱跑了。万里春不是神,不可能次次都及时赶到的。”

说着慈爱地拍了拍她的脸庞,柔声道:“今晚我就睡在那暗门后,你夜间也惊醒点,有动静马上叫我。”

柳竹秋胸口暖融,深深点头,亲热地抱住她,将头依偎在那给过她无数关爱温暖的肩膀上,动情低语:“蒋妈,有你这样的长辈,我真有福气。”

萧其臻向朝廷上报了温霄寒遇刺案,相关传闻也在两三天内传遍京城,轰动朝野。

贾令策慌忙连上两道奏疏力表清白,庆德帝未予理睬,只传旨有司全力彻查,另外命令温霄寒近期不得离京,免得遭遇意外,损害官员声誉。

这无疑于钦赐温霄寒一把保护伞,谁还敢在皇帝眼皮底下乱来?

柳竹秋安心等待她栽下的树苗结果,那支童谣一旦在昌平州流传开来,朝廷的特务们必会奏报庆德帝,他在茶楼听了温霄寒的话,必定认为那流言已大范围散播开,到时就能借他的刀来杀人。

事情比她预料的还顺利,庆德帝早答应替庄世珍在他的陵寝附近选块好寿地,来日君臣还能相伴。

上次听温霄寒说起东家坳附近有风水宝地,他便留了心,这天与庄世珍下棋时神宫监②来奏报他的陵墓修筑情况。

庆德帝趁便对庄世珍说:“朕许你的事有着落了,听说东家坳附近有好地,朕明日就派人去那边打听,若果真如此,你再亲自去看看是否中意。”

庄世珍喜得一宿没睡,也悄悄派了人去东家坳查访,两路人马先后抵达昌平州,很快获悉了那首正在当地风传的童谣。

童言无忌,反而最为可信,自古童谣就被视作“天兆预言”,比如三国时“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预兆了董卓之死。隋代时“桃李子,洪水绕杨山”,预言李唐代隋。赵匡胤更是凭“日出处,点检做天子”一句煽惑人心,篡了后周江山。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这些玄奥之说,庆德帝也不能免俗,即刻下令追查童谣来源,得到的回报说:“是一名青年道士教镇上小儿唱的。”

又形容那道士面目俊秀,飘逸出尘,似神仙中人。

这更令下庆德帝介怀,单有童谣就够诡异了,再配上一个神秘的教授者,那就是玄上加玄,不禁让人联想起那句准确预言了西周灭亡的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