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第2/3页)

萧其臻听说她准备逃往鞑靼,纠结片刻说:“我马上辞了官,跟你一块儿去。”

柳竹秋微微一惊,感念他的痴情,却断然拒绝。

“不行,你得留下。陛下病重,朝廷不日将有巨变,正需要你这样清正刚毅的官员辅政,有你在百姓起码多一份保障。”

“可是……”

萧其臻焦急地想抓住她的手,胳膊抬到半空顿住,萎靡地低下头。

柳竹秋毫不扭捏地主动伸出双手握住他的手,在他惊讶抬头时诚恳嘱托:“萧大人,救扶黎民百姓是我们共同的信念,我被迫离开,只好请你替我守好这份职责。套用古人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后即使相隔万水千山,我依然会时刻记得你对我的情义,这份牵绊会比做夫妻更牢固。”

她遭受重创仍无怨无悔地坚守初衷,萧其臻不忍再辜负她,哽咽憾恨:“小姐是人杰,这世道配不上你。”

柳竹秋笑道:“不管世道多坏,我也会积极入世,但求稍稍为受苦受难者减轻不幸。屈原投江,陶令避世,是想让世人知道人间仍有清白正义之士,不是让我们效仿的。”

受她旷达心胸感染,萧其臻渐渐恢复理智,忍住悲惋回答她的提问。

听说他是受太子逼迫撞桌自残受伤的,柳竹秋责他冲动,又暗笑朱昀曦到底稚嫩,凭这点微末道行要统御群臣等于痴人说梦,预感今后还能利用他的弱势实现风水轮流转。

“萧大人你就当他是刚学捕食的猛兽,让他长点教训也行,但今后断不可如此莽撞。死谏是臣子万不得已的绝招,切记轻易动用。”

萧其臻承认自己当时欠考虑,犹豫再三说:“太子说是太后决定让你出家的,并非他怂恿。”

柳竹秋讥笑:“你信吗?”

萧其臻摇头:“但他这么说了,我想还是应该让你知道。”

他的厚道深入骨髓,柳竹秋遗憾与这样好的丈夫失之交臂,默默祝愿他能找到可心的伴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隔天是望日大朝会,柳竹秋也将于当天启程。

柳邦彦见命数无法更改,前一天晚上召全家齐聚吃了最后一顿团圆饭。说好次日朝会结束便回来为她送行。

席间柳尧哲又对柳竹秋冷嘲热讽,被柳邦彦狠狠泼了一脸酒水。

“你妹妹的成就是你这辈子都比不上的,你没资格贬低她!”

柳尧范不满老父护短说胡话,帮二弟埋怨他。柳邦彦激动叱骂,忍不住动手抽打二子,现场乱做一团。

柳竹秋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父亲公开袒护,虽不能抵消对他的怨念,也足以动容。好言劝住他,扶他去卧房歇气。

柳邦彦擦干老泪,抓紧机会问出之前不敢开口的关怀。

“你不会真的在那座尼庵待一辈子吧?有什么打算吗?”

柳竹秋淡定地看他一眼,收回视线。

“您还是多保重自个儿的身子吧,还有,对太太好点,以后分家最好让她跟着三哥过,她在这个家受了太多委屈,不能再让她受苦了。”

柳邦彦听这是永别的语气,难过道:“我看太子殿下对你还有情,等他继位时估计气也消了,那时大概还会接你回来。”

他当过朱昀曦的教师,相信这主子心软宽厚,这次定是被女儿气急了才使辣手教训,以后多半会原谅她,就是不知自己这老骨头还能不能等到父女团聚的一天。

次日朱昀曦四更起床,穿上笨重的冕服去皇极殿主持朝会,今□□会的主要事项有两件:一、接受地方官员觐见,听两京十三省、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的地方首官汇报政绩;二、传旨命颍川王即日启程就藩。

卯时,百官已在殿外侯驾。

朱昀曦摆驾皇极殿,途中有内官来报。

“侍卫们在皇极门前的御道上发现一封匿名的帖子。”

朱昀曦惊骇,忙让人呈上来。

本朝太、祖在编定《刑律》时规定,凡上匿名文书者,一经查处立即处死。以杜绝诬告之风,禁止小人靠匿名文书中伤他人,制造混乱。

地方上发现此情官府都会严阵以待,遑论天子居住的紫禁城?

朱昀曦拿到那帖子,展开一看,竟是给庆德帝的谏疏,上面罗列了皇帝近年来的多项过失,如:

亲近宦官,猜忌大臣。

“大臣之奏本多不闻不问,宦官片纸朝入,严命夕传。遂令奸邪之流,操生杀之柄。唐阉之乱,此为肇因。”

滥赏宗室贵戚,霸占民田,广置皇庄。

“庆德二十五年,天下土地只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皇庄计占七分之一。管庒官校招集群小,占民田,夺财物,污妇女。致良民失安身立命之根基,民心伤痛入骨,举家逃亡,沦落为盗。此为牛六牛七等反贼作乱之动因。”

横征民夫,修筑皇陵。

“三省壮夫几无遗存,赴役之日亲人牵衣顿哭,尘埃弊道。千州村落,良田无人耕,陇亩生荆棘。山陵下白骨相撑,劳民伤财直追暴秦。”

………………

越往后骂得越狠。

“陛下豢养虎狼,驱率食民,使天下人尽为鱼肉。处君父之尊,宁不问百姓之生死,民何曾负君,君实负民。臣窃观举国之势,如烈火烹鼎,万众煎熬,小民财尽,衣食无着,饿殍盈野,里陌萧条。敢问圣心能安乎?”

………………

朱昀曦看得额头冒汗,急忙扔给陈维远,命他立刻销毁。

也不知是哪个不知死活的狗才写出这种犯天颜的文章,被父皇看到非出大事不可。

他命左右及报讯者不得声张,想将案情遮过。

不料朝会结束,上千侍卫突然包围了皇极殿,内官前来传旨:“陛下御令,命百官都去奉天门外罚跪,清查投递匿名文书者。”

朱昀曦忙目示陈维远上去询问。

内官说:“有人在午门前的御道上捡到一封匿名帖子,陛下看了甚是生气,下令严查投书者。不揪出此人,外臣均不得出宫。”

作者有话说:

①折槛,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列传·朱云》。汉槐里令朱云朝见成帝时,请赐剑以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命将朱云拉下斩首。云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云始得免。后修槛时,成帝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②砍断马鞅。鞅﹐夹贴在马颈两旁的皮条。《左传.襄公十年》:"齐侯驾﹐将走邮棠。太子与郭荣扣马﹐曰:'师速而疾﹐略也。将退矣﹐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君必待之!'将犯之﹐太子抽剑断鞅﹐乃止。"杨伯峻注:"太子砍断马鞅﹐则居中两马与衡离﹐不能持车矣。"后用作强谏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