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第2/3页)

只见朱昀曦正在书案前批阅奏章,听见动静也不抬头,用仍旧淡漠无情的声音问话。

“知道为什么不杀你?”

春梨心想这人让她睡了龙床就不会再下杀手,保持警惕,跪下恭敬道:“回万岁,奴婢不知。”

朱昀曦说:“你说你是为柳竹秋才进宫的,朕之前不信,现在信了。”

他验证了春梨对柳竹秋的忠诚,也暂时消除了对柳竹秋和陈尚志的怀疑,愿意尝试执行惠音昨日的教诲。

先向春梨通报柳竹秋的近况。

“柳竹秋怀孕了,你知道孩子是谁的?”

春梨提防皇帝又使诈,小心道:“小姐和裕哥成亲才一个多月,这么快就有孩子了?”

以她的了解,柳竹秋不会刚成亲就要孩子,失误什么的也不太可能,看皇帝的反应他才是始作俑者。

“莫非,那孩子是陛下的?”

朱昀曦对春梨的聪明也给予认可,觉得她有能力实现她所构想的计划。

“你那天说的要替柳竹秋拿回她应得的东西,看在孩子的份上,朕可以给你们。”

春梨眼珠向上转,偷偷打量皇帝,他的视线仍落在奏本上,似乎不屑与她沟通,专横地做出决定。

“等朕看完这摞奏书,你就准备侍寝吧。在这之前若改变心意随时可以走,朕会安排人送你出宫。”

春梨惊讶地抬起头,没想到事情进展这么突然。

朱昀曦没给她任何反应,摆出了交易规则,接不接受全在她。

没什么不能接受的,这本是她想走的捷径,还比预计的来得顺利。

春梨从容伏拜,主动解开缆绳,正式朝骇浪滔天的未知启航。

“奴婢就在这里等着陛下。”

当天宫里送了大量阿胶、红参、燕窝等适宜于孕妇滋补的珍材到荥阳府,还派出一名精通妇产科的医婆照顾柳竹秋起居。

这些都是以冯如月的名义打赏的,内官传话:“皇后娘娘说荥阳君曾立大功劳于社稷,如今有喜乃上天赐福。请您务必保重玉体,等孩子出世她还要认它做干儿干女呢。”

柳竹秋听出朱昀曦在为日后抢孩子埋伏笔,当下只能顺从。

三天后许应元悄悄登门,递来一则惊人消息。

“陛下昨天册封春梨为僖嫔,赐居景阳宫,还升我做了指挥佥事,领神机营左掖副将。”

许应元知道定是因为柳竹秋的缘故皇帝才会给予春梨和他超出常情的封擢,心里七上八下,想找柳竹秋求个踏实。

柳竹秋愕然良久,平静道:“许兄莫怕,这对你真是好事,以后努力当差,皇上定会重用你的。”

送走许应元,她神色变得凝重,陈尚志在一旁默默陪护,见妻子眼里聚起泪泉,忙问:“这件事究竟是祸是福?难道陛下在借春梨赌气报复你?”

皇帝得不到柳竹秋,便册封她的丫鬟,颠倒尊卑羞辱她。

可他仔细寻思又觉不通,柳竹秋早对表哥断情了,又对封妃嗤之以鼻,不会为这理由伤心。

柳竹秋拭泪道:“我在为春梨难过,她大概成功与陛下达成了协议,但这么一来终身都不得解脱了。”

促成协议的重要因素无疑是她肚子里的孩子。

她不清楚朱昀曦与春梨的谈判过程,却能预感谈判结果,她重新参政的愿望估计很快就会实现,但牺牲春梨来换取机会,这份愧疚将令她永难释怀。

果然,没过几天皇帝传旨命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上疏参加南方税改议案。

税改的反对派们也并非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也有一些真心为民着想的正人。他们所顾虑的是各地收税差事都由宦官把持,横征暴敛乃普遍现象,朝廷要求收两成税,宦官们至少会搜刮到七成,最后两成交国库,五成入私囊。

支持税改的官员也提出难点:税改施行地区官府与士绅勾结,策动平民暴力抗税,诬告攀咬征税宦官,朝廷的政令推行不下去,须派手腕强硬的官员主持。

………………

一向不参与实政的翰林院也授命议事,还领了旨意“可广发吸纳在野有识之士的意见,积极献策”。

柳尧章觉得妹妹善于谋略,又了解南方情况,跑来找她商议。

柳竹秋推测这是朱昀曦故意设机会让她建言,与三哥讨论后精心书写一份奏疏,列出施行税改的三大举措:严格执法,打击抗逆,重处典型;监督税官,严查账目,杜绝贪污。

这两条措施以目前的官场生态来说几乎是空中楼阁,所以第三条才是基础。

由皇帝亲自去南方巡游一年,推行税改。

南方的官僚势力根深蒂固,非寻常手段可攻克,只有至高的皇权能击碎这块铁板。

在皇帝近距离监督下官吏不敢执法不力,商贾豪绅不敢肆意抗税,宦官也不敢鱼肉百姓。

一年下来收的税可做为标准,将来官府民间都参考这一标准征税缴税,这样皇帝心里有数,百姓心里有数,就不怕贪官恶珰们弄虚造假了。

而且柳竹秋还有一层目的,朱昀曦南巡可亲眼见证民间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使其知道问题危害,便于日后再做针对性改革。

每条举措她都阐述了细则,比如第一条里提到一些良善商贾经常出资为本地捐建桥梁、道路、堤坝、海塘……朝廷可允许他们用善款冲抵纳税,这样可促进商贾们积极捐建公共工程,减少官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由此产生的腐败。当然慈善工程须经过验收核算方允许抵税,防止官商勾结,谎报工程金额和以劣质工程敷衍。

再比如收税标准不能一刀切,对资产雄厚的大商户和暴利行业提高征税额度,减少小商户的纳税,避免与民争利。

奏疏属上柳尧章的名字递交上去,朱昀曦看后命发六部讨论。

不出他所料,绝大多数大臣们不分派系集体反对,因为这份奏疏不止涉及税改,还威胁到官老爷们的切身利益。

打个比方说,皇帝是大佛,官员是和尚,百姓是善男信女。

这尊大佛供在紫禁城里,和尚们可轻轻松松收取信众们的香火钱,用这些钱满足七情六欲。若大佛下到民间,了解了信众的疾苦,知道座下是伙骗钱劫色的酒肉和尚,他们的好日子便到头了。

言官们带头攻击柳尧章“妄议朝政,煽惑君主”,“包藏祸心,以管窥之说导君父于危境”。

更有人拿出捕风捉影的看家本领,挖空心思挑他的罪状,连他“惧内”这条都被扯出来弹劾。

以往哪个大臣遭遇这种围剿最轻都会落得贬官外放,从此一蹶不振。

幸好朱昀曦先排兵布阵,把萧其臻安插到刑部尚书的位置上,又让锦衣卫密切配合。

言官们疯狂泼脏水,萧其臻就从后方包抄。这些人都是长蛆的蛋,错处一大把,不消半个月查办了十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