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3/5页)

杨继西便挨着孙桂芳坐,把位置让给他。

“日子确定好了?”

杨大爷爷笑问道,这下他们院子里最后一个单身汉也结婚了,是好事儿。

“嗯,”杨继北红着脸点头,“这个月二十号,到时候还要麻烦康嫂过来帮忙做饭,还请康哥帮我招呼一下客人。”

康嫂闻言笑眯眯地点头,“不过你几个舅娘和表嫂也是会来的吧?到时候我就是想帮忙都挤不进去。”

这话是说笑也是实话,因为家里办事儿,向来都是杨老婆子带着自己的娘家人在灶房忙活,交给别人她总觉得会偷吃,娘家人偷吃倒也是自己的人。

杨继北挠了挠头,“反正到时候要麻烦康嫂了。”

“不麻烦不麻烦,”康嫂连忙摆手,杨继康又问了一些事儿,这下没人说话,气氛显得有些尴尬了。

杨继北见杨继西夫妇没有开口的意思,又想到布鞋那事儿,便道,“布鞋的事儿,是娘想当然了,三哥三嫂,你们别介意。”

“我们不介意,我们又没答应借,”杨继西扑哧一笑,看着他道。

这话让杨继北没法接,他索性说还有事儿,便起身走了。

杨大爷爷抽了一口旱烟,扫了一眼对方离去的背影,对杨继西二人低声道。

“再怎么闹,这也是兄弟,没大错,还是和好比较好。”

“爹,”杨继康无奈叫住他,“继西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有自己的成算,您别掺和。”

“我也是好意,继西、桂芳啊,我没有别的意思,”杨大爷爷连忙道。

“我们都明白的,”孙桂芳见他急着解释,也笑道,“都是一家人嘛。”

“是是是,一家人啊,”杨大爷爷连连点头。

杨继康与康嫂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笑。

杨大爷爷年纪大了,没多久便回了房,石头也被赶去睡觉,这下堂屋就四个年轻人坐在一起。

“李叔那多少钱?”

杨继康问起打床的钱。

这种找人干活儿或者是定做东西给钱,并不算违反什么,所以是可以放心的。

“他说打好后再说价,”杨继西又想起杨继康结婚时候的床和柜子就是请李叔做的,便问了问当时的价钱。

“我们是实木的床,五块钱,柜子三块,三开门的。”

这价钱很不错了。

杨继康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结婚时杨大爷爷他们一点都不亏待,能做好的家具就做了。

“我那个做不了全实木,”杨继西想了想拉过去的木料,“也不是很大,不然我们的房间放不下。”

他们的房间和杨继北那个房间本来就是一间,被隔开了的。

自然也大不了多少。

“你们那房间有些小了,等老四媳妇进门,再都有了孩子,那可不好住,”康嫂眉头微皱。

当初隔断那个房间的时候,她也是去看了眼的,两个单身汉住着没啥,这各自有了媳妇儿孩子,那可太窄了。

孙桂芳与杨继西对视一眼,二人的耳根一下就有些红了,不过他们“闹”的时候都很小声,老四.....应该没听见吧。

可晚上回去睡觉时,却听见隔壁的杨继北打着大呼噜声,十分响耳。

孙桂芳越想脸越红,锤了杨继西好几下,“怎么办!”

“绝对没有被听见,”杨继西赶忙抓住她的手,“我保证,不过康嫂说得对,我们不能一直住在这,还是得早点分家好。”

孙桂芳解开辫子轻轻梳着,脸上还带着红,声音软唧唧的:“你看着办吧。”

“最先受不了的绝对不是我们,”杨继西走过去接过梳子,油灯下二人的影子叠在一起,孙桂芳侧头便瞧见了,她忍不住伸出手做了个影子狗,去咬杨继西的脑袋。

杨继西发觉后一偏头,影子狗便没得逞,二人嬉笑了一会后,听见隔壁呼噜声没了,便知道吵着杨继北,杨继西耸肩,孙桂芳赶紧上床休息了。

这边的杨继北本来还做着和刘香莲亲亲的美梦,结果嘴巴还没凑过去呢,便听见有人在一旁笑,他吓得赶紧缩回脖子,整个人也清醒了。

睁开眼好一会儿才发现是做梦,又想到那梦里的笑声似乎有些熟悉,他翻了个身,也没想是隔壁传来的,只想着继续睡,接上那个梦,结果却是噩梦。

梦里他没借到钱凑彩礼,刘家说他不诚心娶刘香莲,不结这个亲了,吓得杨继北半夜三更带着一身冷汗醒来,却再也不能入睡。

第二天杨继西夫妇起床时,他也起来了,三人在相隔不远的房门处面面相觑。

“三哥你们起这么早啊?”

杨继北率先打了个招呼。

“要去小坡山那边干活呢,”杨继西应着,“你怎么起这么早?”

“睡不着了,起来弄院墙吧,”杨继北想到过几天就是自己的大喜日子,怎么也要把院墙弄得漂亮些。

孙桂芳打了个哈欠,被杨继西拉着手往杨二奶奶走,看着二人携手的身影,杨继北开始憧憬刘香莲进门后的日子。

“早上想吃什么?”

风中传来杨继西带笑地问话。

“红薯饭和酸萝卜。”

孙桂芳连忙道。

杨二奶奶泡的酸菜可好吃了,特别下饭。

“好。”

沈凤仙起来做饭的时候,便见杨继北挑着黏土回来,她打了声招呼,又扫了一眼杨继西他们的房门,见竹片在,便知道二人出门去了。

“老三他们现在上工了?”

“在小坡山那边种毛豆,“杨继北应道。

沈凤仙当下就瘪嘴,小声嘀咕着,“工分挪出去后都勤快了。”

“大嫂,我帮你做饭,”何明秀听见她的声音后,便赶紧跟着起来。

“好啊,”沈凤仙笑着点头。

又过了两天,杨老婆子带着毛蛋还有狗蛋回来了,杨大奶奶和杨二奶奶他们没回来。

想到进村口后就被不少人暗中打量的杨老婆子,一回家就钻进房间生闷气。

田家岗生产队好些人瞧见杨家人,都会上前说说话,特别是杨继康一家出去时,更是有不少人上前套话。

石头作为最小的孩子,那就更受“欢迎”了,不过他被康嫂叮嘱了好几次,所以不管旁人怎么打听怎么问,他都说不知道。

妈说了,这些人就是想看笑话,又不是想要帮助人。

石头背着背篓就往后山竹林那边跑,他要去捡笋壳回来当引火柴。

恰好要经过小坡山,被孙桂芳瞧见后叫住他,“给。”

她拿出一把糖塞到石头的兜里,“知道怎么做吧?”

“知道知道,谢三堂婶!”

没有孩子不爱吃糖,石头被塞了好几次糖果了,自然知道“保密,”要是被幺奶奶他们知道糖是三堂婶给的,又要瞎折腾了。

果然背着一背篓的笋壳回到家时,就被狗蛋拉住,只见鼻子微微耸动了两下后,便伸出泥巴手拉住石头的手臂,盯着他问,“石头哥,你身上有糖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