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二更,补完了(欠更六万字)

到了腊月, 折邵衣天天紧张。三姐妹天天早出晚归,别问,问就是官绣的事情。

再加上宁五已经不来了, 那慈幼院便又在她们手里,大家集思广益,想着怎么把这个冬日度过去。

茶楼里面还有宁五花本该买棉衣的银子买来的各种茶碗和屏风,折邵衣跟她们商量了下, 干脆将所有的东西再卖出去, 卖出一点银子是一点,通通都用到慈幼院去。

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 这事情就这般解决了, 谁也没再提起。倒是之前站在宁五那边的姑娘们左右不是人,刚开始面色不好,后来看也没人说道, 才又安稳下来。

官绣正是缺人的时候,她们因为心虚,倒是一直努力做事情。小凤当时还看不过去,问折邵衣怎么不赶走她们, 折邵衣却笑起来, “都是为了官绣做事情,她们也忙了四五个月了,做的是实在事。”

她道:“你想啊,这就好像是党派之争,她们不是不好, 只是‘宁党’, 但人是好的。”

能折腾到现在的, 都是诚心诚意做事情的。

秦青凤:“你这么说倒也没错。”

她性子眦睚必报, 宁五在她眼里就是冲着她来的,只是带累了折邵衣。她还特地带着折邵衣去宁国公家转了几圈。

去的时候就抽出自己的鞭子甩,一甩一甩的吓唬人,偏又不进去,只站在门外冷笑。

去了三天,宁五三天没敢出来,还是宁国公亲自又去了一趟皇宫,皇帝大笑一次,叫了秦青凤去,明着训斥,私心里看笑话,看完笑话之后,秦青凤才没有再带着折邵衣去堵门。

宁五这才松了一口气,但这梁子结下了。不仅跟宁五结仇,跟赵贵妃也结了仇。

这期间倒是还有一桩事情。赵贵妃倒霉,皇后欢喜,于是出主意的折邵衣更得她心意了,送了一箱子黄金过去。

折邵衣捧着黄金睡觉,先是狂喜,然后就是失落。光看不能用,哎,只能做传家宝。

这事情便被赵贵妃知道了。她不敢明着朝皇后和太子妃下手,也不敢直接朝折邵衣下手,那般就太蠢了,只要下了一次手,下次折邵衣但凡出点事情,太子妃都能想到她的头上。

宫里的女人报仇,必定是细细思量过的,从不敢莽撞,于是便委婉的开始给折家好看,从文远侯府下手。

文远侯一家吧……人说多也不多。三个衣她不能直接动,免得留下把柄,唐氏总不出门,无欲无求的,她找不到攻击的点,但是文远侯可以啊。

文远侯经常出门,还总出入诗社,赵贵妃就叫人引着他往赌坊去。文远侯第一次去,赢了一百两。他见状心喜,又去了一次,就这一次,输了一千两银子。

这若是别的侯爷,也不当回事。但是文远侯……怎么说呢,真就是身无分文,而且他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即便赌钱了,是吧,那在他眼里赌钱也是一种畅快的贤士活法。

但是输了一千两银子,那怎么样也不能继续堵了。一千两就一千两吧。

引着他来赌钱的人:“……”

他笑着道:“你若是没有,我就借给你。”

文远侯:“不用借,不用借,我有银子。”

他回去拿银子了。

结果拿来的是字画。

赌坊的人:“……是名画古董?”

文远侯有些羞涩,“不是,是我的字画。”

当时众人就觉得这人估计有点傻。

但是文远侯言之凿凿,他的字画曾经也卖出过一百两银子。这里有十幅字画,便是一千两银子。

要是不够,他还能现场作画。

赌坊的人还没见过这般的侯爷,不要脸啊。偏他还觉得自己颇为有风骨,事情报到赵贵妃那里,赵贵妃摔破了一盏茶杯,直接让人把文远侯打了。

还让人去文远侯府大摇大摆的要账,文远侯的名声瞬间就难听了。

她这才舒了一口气。

自家爹受了这折磨,女儿按理来说应该要心痛的,但是折家三个姑娘当晚吃了一顿烤全羊——唐氏请的。

一家子谁也没有当回事。

消息传到齐泰这里的时候,他畅快的又笑了一回。

他这个人啊,一辈子都在殚精竭虑,算计这个,算计那个,杀这个杀那个,坐在九五之尊上,有时候便觉得事事无味,所以就愿意听些有趣的事情,做些有趣的事。

今日,他觉得折家真不错。便叫了人去,专门派个人去折家蹲墙角。

这事情折邵衣自然是不知道的。

绣娘们进了京,都住进了给她们准备好的地方,各个都身有绝技。第一轮大比的时候,是折邵衣和各位姑娘监考的,她们坐在上首,看着下面的人专心做绣活,有的人紧张,手都拿不稳,有的人自信,倒是绣得又快又好。

因是冬日,外面的门窗都是关着的,里面有地龙,倒是不冷。

有时候,她们也下去走走,看看众人的针线进度。

折邵衣发现这些人年老的少,倒是年轻的多。她之前问过,说是路途遥远,年老的便吃不消。

不过大家听了官绣一事,都觉得不可思议。

有些观望,有些激动,但都觉得这是好事。

能做官,来了京都也给吃住,来往的车银都是官府出的,真正是为她们好。

听说要是比到后面,还能见到皇后娘娘,太子妃和吴侧妃,那便是没有考上,也是能在外头说上一辈子的事情了。

统共考了三天,最后倒是挑出了五十个人进宫考。

这五十个人的绣品,又被送去了各宫。吴侧妃是真正懂刺绣的人,尚衣局的人也被请来了,但是上头有皇后压着,太子妃看着,吴侧妃盯着,她们也不敢放肆,即便尚衣局是赵贵妃把持着的,但是该规规矩矩,还是要规规矩矩。

最后,又在这五十名绣娘里面,挑了三个作为榜首,当场成立了官绣院,由她们管事,其他人服从。

官绣院从此之后,便是天下绣娘们的朝圣之地了,没有进的,也进了京都绣坊。

这绣坊就在西城那边,西城低价低,比之其他地方要划得来,做纺织一事正好。

此时,这些人想回家的官府愿意出银子送,要是不愿意回家,便在绣坊安家,银子给的高,不少人留下了。

留下的人也不是说你就在京都一辈子了,你要是想走,还能走。而且你回去之后要是想开绣坊,便也可以开,朝廷支持你。

毕竟,你是“朝廷”的人了。

这是一种很难说的关系,绣娘们被说得心里打鼓,又舍不得。直到一幅画出来,她们的心定了。

早就在最开始,太子妃便请了天下画画颇为有名的李夫人来画,长长一卷画,长足足有十五尺,详细记载了从最初决定做官绣到榜首三人穿上了华服从皇宫里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