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第3/4页)

他们心惊胆战之时,宁倦正在一心一意地为陆清则办着后事,待在养心殿内一步不出,近乎不休不眠、不吃不喝,让长顺一度害怕陛下是当真想不开了。

事实并非如此,宁倦只是感受不到疲累,也吃不下东西。

每日唯一能让他移开盯着灵柩的视线的,只有郑垚的回禀。

“陛下,主要谋划此事之人,是许阁老的女婿静平候……冯阁老的大儿子,也有涉及。”

郑垚回禀时,眼皮直跳个不停。

许阁老也就罢了,一个酸腐古板、自视甚高的糊涂老儿,如不是年轻时桃李天下,资历颇深,早被革职了,但冯阁老是最初就支持陛下的人,他的女婿范兴言,还是陆大人的好朋友。

大概是在陆清则的棺椁面前,宁倦没有展露出太过可怕的神色,轻描淡写道:“静平候一家处斩后,许平也该致仕告老了,回乡路遥,山匪众多,看顾着点。”

听出这句话背后的森然杀意,郑垚的眼皮跳得更厉害:“臣明白了。”

宁倦又安静了会儿,淡淡道:“冯阁老也开始老眼昏花了,让他在家养养病,白发人送黑发人,也该歇停一下。”

见宁倦没有牵涉到范兴言的意思,郑垚在心里不免唏嘘了下。

除了陆清则,还有谁能圈得住陛下呢?

郑垚领了命,正想离开,宁倦又递给他几封书信:“传出去。”

当日,除了两位阁臣也受牵连,又被带走了几家的消息传遍京城外,也有另一个消息传了出来。

是从前陆清则写给陛下的信。

信中向陛下举荐了多位官员,令人震愕的是,这份举荐的名单里,不单有支持陆清则、与陆清则交好的人,还有许多,是对陆清则非常不满,经常上谏弹劾的官员。

他们之中不乏怀才不遇者,在曾经的卫党打压之下,郁郁不得志,直到忽然被陛下看中,从此平步青云,便也献上了对陛下的忠诚,走到了现在。

他们受过卫党之乱,便害怕陆清则会再勾结党羽,再出党派之争,即使陆清则没有表现,也依旧有疑虑在心。

结果现在告诉他们,陛下当初会看上他们,选择他们,都是因为陆清则。

陆清则才是他们的伯乐,是那个有恩于他们之人。

而在他们激烈劝谏陛下之时,陆清则只是远远看着,不置一言,从未有过抱怨,也从未提过这些。

不少曾在朝上是陆清则对头的朝臣,不免开始了辗转反侧。

帝师少年登科,一身病弱,护持陛下,恩惠百官,所提政见,无不惠及百姓,为大齐国祚而想,却被担心他权势愈大的他们不断攻击,直至死于奸人之手,也没有报复过他们分毫。

陆清则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权奸之辈。

这样一个满身清正的人,为何要遭到这样的对待?

前几个月那些狂乱、激烈、不断传染而令人亢奋的情绪缓下来后,许多官员心里陡然一冷。

他们现在,岂不是成了自己最鄙夷的负恩忘义、逼死忠良之辈?

他们当真……做错了。

因帝师之死而饱受煎熬的人多了起来,许多朝臣慢慢安静下来,不再劝谏陛下少生杀戮,对将陆清则的灵柩置于宫中也不再有争议。

仿佛都在无声中达成了某种默契。

这场抄家,在陆清则的头七日结束,该陪葬的人一个也没少。

头七过后,便该下葬了。

宁倦还没来得及让陆清则接受他的喜欢,若是将陆清则葬入皇陵,他恐怕会不乐意,但要陆清则葬在其他地方,他也不愿意。

在灵柩前坐了一整晚后,宁倦疲惫沙哑地吩咐下去,还是将墓地择在了京郊,山清水秀之地,安安静静的,陆清则会喜欢。

这次他愿意选择陆清则的选择。

棺椁被送葬的队伍运出京城,沿途不少百姓得知这是陆大人的棺椁,有的便停下了脚步,朝着棺椁拜了拜。

陆清则的许多政策虽然得罪了达官贵人,但对百姓的恩泽是实打实的,百姓知道是陆大人推行下来的,都念着他的好。

陈小刀忍不住又哭了,抽抽噎噎地跟在送葬队伍最后,小声道:“公子,好多人送你啊……你和大将军都走了,林溪也不在,我一个人好寂寞。”

即使暗中谋害陆清则的人已经全部伏诛,又有什么用呢。

杀了那些人,并不会让陆清则回来。

棺材下葬的时候,一直没什么表情的宁倦忍不住朝着那边走了几步,想要抓住什么。

到底指尖只掠过一缕清风,在指尖一绕,便倏然而逝。

他看着痛痛快快哭出来的陈小刀,心底莫名地生出了几分羡慕。

不是他不伤心,也不是他要维持皇帝的威严做派。

只是他的泪水好似在看到陆清则时就已经熬干,哭不出来。

棺材入了土,他再也嗅不到老师发间的清幽梅香。

陆清则为他取了字,他却从未听过陆清则叫过他一声霁微。

回京之时,宁倦一路沉默,进了城,忽然从马车里钻出身,骑上马,一夹马腹,奔驰而去。

侍卫都吓了一跳,匆匆跟上,一路穿过街巷,最后马儿停在了陆府的大门前,推开门走了进去。

看到陆府的牌匾,众人一时面面相觑,小心地跟了进去,见到宁倦一路不停,直走到陆大人平日里办公的书房,郑垚才明白过来,伸手示意大伙儿停下,低声道:“到附近守着,别去打扰陛下,都警醒点。”

陆清则离开的那几日,宁倦派人精心修葺的宫殿即将完工,他忙着亲自布置殿内的细节,满心欢喜地等着陆清则入住,许久没有来陆府了。

对于他而言,从前常来陆府,只是因为陆清则在罢了,陆清则若是不在,就算是华贵的皇宫,也只是个清冷寂寞之地。

走进书房时,恍惚还能嗅到一缕淡淡的梅香,一下添补了心底的某处空缺。

桌案上的书还翻着,他几乎能想象到,陆清则往日坐在这里,裹着大氅处理公务的模样。

书房的窗户似是忘记关上了,一阵冷风灌进来,将摇摇欲坠的梅香吹散,宁倦心里一抖,连忙想去关上窗。

走上前去,却猛然怔住。

窗边挂着只晶莹剔透的冰灯。

经过细致耐心的修补,冰灯竟然恢复了从前的精致华美,在风中无声地轻晃着。

那一瞬间,宁倦的心脏好似在猛烈收缩,灵魂都在被割裂的痛感让他忍不住撑住了桌子,痛得他呼吸错乱,几欲干呕,却在低头时,看到桌上的书页被风刮得哗哗响,旁边的镇纸下,一封信映入眼帘。

“霁微亲启。”

宁倦的指尖发着抖,将那封信从镇纸下抽出,看了那四个字不知多久,方才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信纸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