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2页)

帐篷外不能直接靠路,得留出停马车和人群聚集的院子。院子的地不能都是泥,从山上的溪涧捡来鹅卵石铺在地面上,再绕着院子建一圈木头栅栏,上面搭架子放户外木头花盆。

六七月份,盛夏时节,野花多的是,连根带土一起挖回来,种进花盆里就成。

院子两侧,再搭两个凉亭式样的花架,挂些绿植盆栽上去,再在旁边挖个小池子,蓄上水,搬点石头过来堆成假山,上面种点绿化植物,水里养上鱼,洒上浮萍,景致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博物架打造出来后,赖瑾又从库里翻出些珍玩摆件,放在博物架上,摆在帐篷里做展示提升档次。

之后便是上货架、柜台,训练服务员,以及给陈郡郡城和各县当官的发请帖:新铺开张,过来玩呀。

挣自己人的钱不叫挣,要挣得挣外面的。

破船还有三寸钉,陈郡再穷,也是一郡之地,有不少豪族。从郡守到县令,包括底下的乡长,靠收刮百姓们种的粮食都能攒不少家当。粮食卖出去,换回来的是铜钱,放在库里长铜锈多可惜。

那些打量铸出来的做工简单、靠走量的首饰,卖给女工们、兵卒们合适,最赚钱的还得是高端奢侈品。

京里工匠的手艺,绣娘的手艺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练出来的,有许多是祖传的手艺,不外传的,旁人买去,想仿做很难,暂时不用担心出现竞品。

豪族是最讲身份地位和排面的,这要是聚会的时候,谁家在穿戴上落了下乘,是会遭人耻笑的。

萧灼华作为当朝最好看的公主,要身份有身份,要颜值有颜值 ,要气质有气质,她随便穿一身出来都能立即引领风潮。

陈郡女郎们,为了美,为了不被攀比下去,都得买些衣服首饰,这就是消费市场。

军中那么多有钱有地位的年轻将领,陈郡的豪族不想结个亲什么的?

边郡人少,婚嫁问题急需解决,总不能让人一辈子单身吧,军伍中的这些人要是跟陈郡的女郎看上对眼那也是很不错的。

赖瑾给陈郡郡守写完信,就把底下都尉级别以上的都召过来,叫他们来参加喜良缘新铺子开张,告诉他们:“知道什么是喜良缘吗?去的时候,把你们身上的盔甲都脱了,穿上最好的衣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胡子刮干净,身上汗味都洗干净,别熏到女郎们。宝月公主手底下的那些女郎见惯你们的邋遢样,陈郡的女郎可没见过。陈郡能收到我请帖的,想想都是什么人家。”

他们跟着大将军来边郡,最好的衣服就是军伍中发的,盔甲脱了,就是底下打底的麻布衣服。千总级别的能好点,绢布的。可总不能穿着底衣出去吧。

能干到他们这个职位的,都是在军中待了多年,有一个算一个,最年轻的也得快有二十了。大盛朝的人,基本上十五六岁就成亲了,晚些的到十八岁。他们有些都二十四五岁了,还单着,对亲事也是着急上火。他们有路上打山匪挣的身家,又有身份有地位有前程,娶豪族女郎是可行的。

沐罴直接问:“将军,殿下的作坊有成衣卖吗?”

赖瑾心说:“没有的话,我能找你们说这些吗?”

他说道:“我让作坊赶一些出来,过几天拉到集市上,你们去买吧。从绢布衣服到锦锻衣服都做些,你们好好挑,穿精神些。成亲可是一辈子的事。要是有看上眼的,来跟我说,我派周先生去给你们提亲。”

众都尉、都功曹、都粮官欢喜地出了帐篷,把这喜讯告诉给底下的千总们。

喜良缘还没开业,临时搭个帐篷摆上地摊卖成衣,被急于脱单的将领们抢购一空,还不够卖。

玉嬷嬷想着边郡很穷,做这么多的锦缎丝绸成衣,要价还卖那么高,肯定不好卖,哪知道这些带兵的买衣服,连价都不回,喊什么价就给什么价,拿在身上比划两下觉得合适就买走了。

她拉了好几车的衣服出来,半个时辰不到,一件没剩下。

没买到衣服的佰长、千总们还围在摊子前喊:“嬷嬷,我们过几天着急穿,一辈子的人生大事呢,帮帮忙吧。”

玉嬷嬷说:“我等回去问问库里还有没有。之前光给你们赶军服了,这批还是最近新制赶的。”

一个个巴巴地等着,要不是怕挨军棍都恨不得挤到摊子上去。

玉嬷嬷前前后后拉了三趟,卖到中午,收摊,没有了。

军中,仅千总级别的都有好几百个,加上佰长,更多了。他们别的不多,就钱多。如今背着钱来买不到衣服,只能巴巴地跟在玉嬷嬷的身后打听,问她们下次什么时候出摊。

作者有话说:

玉嬷嬷:我在宫里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我会去摆地摊卖衣服。

丝绸锦锻衣服:我也没想过,我有天会被摆在地摊上卖。

……

古代一斤是十六两,因此有半斤八两的说法。文中用的是现代的度量衡,一斤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