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页)

在坞堡的人还在仓促应战时,他们已经搭着梯子往上攻了。

一边犹如猛虎出闸,一边仓促应战,又兵相相差悬殊,镇边大军没费什么劲便攻下了坞堡,将反抗的就地格杀,没反抗的都通通俘虏了带走,再留下一位千总带着人拆坞堡、搬运里面的钱财粮食物资。

大军打仗,总得有补给,他们为了提高行军速度,出山阴县时什么都没带,路上的吃食只能从坞堡中得。

赖瑾见攻下坞堡,特意让赖福去了趟,问没有把文治乡的曹氏族人都杀了吧。

毕竟能拉着钱来主动归降,哪怕是墙头草叫人挺看不上,但态度好,这仗打起来又轻松,没什么伤亡,跟白送似的,他也不好继续要人性命。留下他们性命,往后押去边郡修路挖田,干几年过后,要是表现好,再放归为平民就是。

边郡那地方,说是不产粮,其实不尽然。草原不必提,那是重点项目,另外还有一直连到南边的沼泽地,那可是相当肥的。沼泽地可以开成田,养鸭、养鹅、养鱼,种荷花、芦蒿,弄成鱼米之乡。

开田的时候,挖出来的都是腐殖土肥力很好的,运到水田旁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堆成土地,多多少少能种出些粮食。有水田,有腐殖土填埋出的旱地,就能耕作养殖养活人口,这样就有了人烟。

哪怕开荒很苦,工程很大,但开出来的田地世世代代都能种,只要控制好慢慢投入,不要操之过急导致过度负荷,都是可行的。战俘也是人,总不能都杀了,安排过去开荒完再把他们就近安置,正好合适。

……

曹县是个大县,但一县之地,全长只有一百多里,一天就走完了。从进入曹到,到抵达县城,只经过三个乡,五十里地。他们分出两万兵去打另外两个坞堡,另外五万人则直奔县城。

打完县城,那两万人差不多也打下坞堡,到时候再赶上大部分会合就成了。

曹雄的长子曹县县尉带着人站在城楼上,大喊:“赖瑾,你无耻!”他的父亲带足诚意去投降,竟然叫赖瑾给抓了!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

赖瑾不跟他废话,直接下令攻城。

大军终于遇到正经的能出战功的攻城战了,看到城楼上的人就如同看到十亩地,呼呼地往上冲。

抢先攻上城墙、攻开城门,都是甲等战功。有甲等战功傍身,晋升的时候,能优先提拔。

曹县县城两千人,遇到的是四万大军进攻,二十倍于他们的兵力。一边是没经过战事的县兵、家兵,一边是北卫营、山匪出身的带着新招来的民兵、青壮,这仗的结局从开始便已经定了。

从傍晚打到入夜,镇边大军便把县城攻了下来。

他们进城之后,没有歇,连夜攻入城中各豪族的高门大宅中。

曹县里能派出来的战斗的,都派去守城了,这会儿要么被俘,要么已经战死。各家各户俱都没了什么防守力,当天晚上便把曹县县城全部拿下。

赖瑾下令休整一日,便直奔淮郡曹氏的本家坞堡曹乡。那地儿肥啊!

曹乡坞堡的人,收到县城沦陷的消息,自知不敌,匆匆逃往郡城。

家里的铜钱、粮食、布帛又多又重,想要都带走,车子都不够拉,一天都装不完,会大大拖慢逃命速度。

赖瑾的大军来得太快了,他们怕走晚了都折进去,只带了些贵重的金银细软,便坐着马车,一路疾奔逃往郡城。

赖瑾没费什么事,就把曹乡拿下。他连拿两县,还打下曹乡这么个巨肥的坞堡,不要说大军的粮食,未来两三年都不用愁发不出饷了。

他凑够钱粮,直奔下一座县城。

一座县城挡不住住赖瑾的大军,县城里的人吓得纷纷逃命。

不仅是县城,各乡的豪族、富户全部吓得逃往郡城。

人都逃了,没有抵抗。赖瑾轻轻松松拿下县城后,带着五万大军奔赴郡城。

他带出来的另外的几万兵都散出去清理这三县还没打下来的豪族,等他们打完,再到郡城合兵。

郡城才是真正出战功的地方。

那些派出去清理各豪族坞堡的千总惦记升营将、升都尉,玩命地扫荡豪族,只花了两三天时间便把坞堡都拆了,拉着大量战俘、战获赶往郡城去跟赖瑾会合。

赖瑾从进入淮郡,到打到淮郡郡城,只花了五天时间,俘获数万人。这些豪族从主人到奴仆,全都成了战俘。

赖瑾下令大军在郡城外休整一天,养足精神准备攻城。

淮郡郡守派出主簿,要跟赖瑾谈和。

赖瑾正在研究怎么调派军队攻城,听到阿福禀报,心说:“没空,不想谈。”又想着,见见也无防,于是叫人把人放进来。

来的是个姓曹的主簿,出自曹乡,是曹雄的亲弟弟。他表示淮郡从来不参与战事,愿意投降归顺,请赖瑾放淮郡一马。

赖瑾说:“我放你们一马了啊,你看我都没像尽诛山阴县那样杀尽你们家的人,还不算放你们一马?怎么,还不满意啊?那我回头就把你们曹氏一族的人头摆到阵前去堆成山,想必很壮观。”

曹主簿的脸色大变,叫道:“你!你想落下残暴之名吗?”

赖瑾说:“你们往我头上栽赃造反的名头想要逼死我,如今挨打了,觉得低个头,我就该不动你们分毫?不然就骂我残暴,给我千古骂名?脸可真大!回去传个话,是你们先挑起的战事,战事既起,不打出个你死我活,别想了结。”

曹主簿道:“此事因博英郡侯而起,他有陛下诏书,与我等何干。”

赖瑾看着曹主簿,哧笑一声,“难怪打你们跟捡干便宜似的。”

身处战场,还想坐壁上观喝着茶看戏吗?这会儿是他先到,淮郡挡不住,愿意投降于他。要是博英郡侯先到,淮郡就站在博英郡侯那边出兵打他了。

陈郡太穷了,他得占下淮郡,才能真正立足于西边再不惧任何人来打他。他对淮郡是志在必得,对这伙占据淮郡的豪族,则是必须铲。这事根本没有谈的可能。

赖瑾忙,没空跟曹主簿废话,当即叫阿福把人扔出大营,叫他们以后不要再派人来了。

他估计淮郡根本没有懂兵的掌军之人。这些豪族,承平已久,懈怠了。可他不因此大意,打仗轻敌是要吃血亏的。淮郡富,郡城修得很坚固,各地的豪族吓得都逃到郡城聚集出起几万人马守城。

对方虽然战斗力弱,但有城墙抵挡,防守上占优势,赖瑾打起来并不占便宜。郡城又卡在必经要道上,绕不过去,只能硬攻。

虽然兵将们都想挣战功愿意拼命,但赖瑾不愿拿人命去填城墙。他见时间尚早,叫人去把宣传兵叫来,可以先来波攻心,扰乱对方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