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2/4页)

沐省双手接过作坊管理流程图,再不敢有意见。

一群人回去之后,又给依附自己的小豪族、姻亲、娘舅亲戚之类的打招呼,叫他们不要跟着裹乱,老老实实地等着赚大钱,让他们先把知识产权保护法学起来,这是告诉他们怎么买赚钱的方子的。

有憨的,不太懂,问:“去哪里买赚钱的方子?”

这玩意儿写在律令上,律令是谁写的?

律令还没有印出来,满城都在传,大将军要卖赚大钱的方式,卖方子的流程就写在了律令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法里。

萧灼华担心各郡的人因为新律令生事,刚往淮郡驻军传达了命令叫他们做备战准备,便听到负责探听消息的女官来禀报,称外面都传疯了,说大将军要卖很多赚大钱的方子。

那女官把抄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呈给萧灼华,说:“各豪族人手一份,都在背,说这是写在律令里的,律令又是大将军定的,肯定是要卖方子才出这么个东西。”

萧灼华:“……”谁在造谣。沐瑾当时明明说的是:我辛辛苦苦花那么多钱让人造出来的东西,说抄就抄啊,我还要不要回本了?敢坑我的钱,我抄了他的家。我造出来的东西,想学,可以,给专利费。

他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她听不懂的,最后弄出知识产权保护法,还让她在郡尉府弄一个专程登记专利的衙门,这些专利每年要统一上报户部。如果发现产权纠纷,要是打官司,可以到户部调档。

萧灼华有些懵,翻开知识产权保护法,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是管理卖方子的?

这方子卖起来还极简单,由发明方子的人到郡守府登记专利,再由买卖双方拟契就可以了。如果担心一方违契,可以交笔钱财请郡监府担保,要是一方违约,由郡监府直接出面追责。

郡监府负责判案、发追缉令,让他们出来追责,真就是一纸文书的事。

萧灼华决定先试试看。

她把谢娥叫来,把肥皂方子给了谢娥,让她成立专利司把,给肥皂做上专利登记。

过了三天,肥皂作坊就卖出了三份有专利登记的肥皂方子。郡守府衙门特意张贴告示说明情况,告诉众人,想要制造肥皂需要先买方子,或者自行研究,不能偷用、偷学,违者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法论处。

贸易城的人看到郡守府出的告示,脑子里的迸出的第一个想就是:大将军真的要开始大量卖方子、让贸易城的所有人都开作坊啊。

第二想法就是:律令中记载的赚钱的法子,是不是除了知识产权保护法,还有别的?

正式的律令还在刻雕版,由官员私下从礼部、刑部带出来的手抄版律令已经传得到处都是。

很快,研究律令的人从教育法上找到商机。

教育法规定,每个孩子满六岁就要送去朝廷办的学堂念书,读到十五岁。办学堂、聘教习、印刷教材的开销,全部由户部拨款。学生只需要自行备笔墨纸砚、带饭到学堂即可。成绩考到年级前三的,还有奖学金。无论是府学、县学、乡学,钱都是一样的,第一名是一千钱,第二名是五百钱,第三名是二百钱。如果家长不供子女念书,不履行教育义务,将来父母年迈,子女可以不履行奉养义务。

这就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要送到学校,且一学就是九年!那得用多少笔墨纸砚?

那么多人进学堂,除了教材,肯定要看杂书,就可以做书籍买卖。编纂书籍也受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法。家里没有点藏书、孤本都不好意思说是豪族。这些都可以拿去做专利登记,卖给书商印成书,赚学子们的钱。

笔、墨、纸、砚、书椅家具,即将有大量需求,而这些,都是能赚钱的!

再就是,律令里有写府学、县学、乡学,那么,府城、县城、乡里都要建学堂,除了淮郡,其它地方不缺房子,砖瓦不会大涨,但是,办学堂总得有人教,有人管吧,得招教习吧!家中子弟,又多了条出路。别小看教习,教习是可以升官的,例如县里的教谕,管教学的,从七品。郡城管教学的学政,是正五品,再往上,还能去礼部。这要是教出几个进士,是算政绩的,且是一等一的大政绩,是能升官的。

豪族们拿出找赚钱路子、谋官位的心思来看律令,越看越激动,但凡见到里面出现没有听说过的衙门门字,立即拿笔记下来,把其前后条文那是读了又读,嚼了又嚼,再押着自家孩子学,朝着这个方向好好学,这是新衙门,缺人,好考。儿子女儿一起上,万一考上了,就是下一个谢郡守。

至于给奴仆放良的事,早没了最初听闻时的排斥心理。

干苦力活的先不用理会,顶多就是不打死,按照扛多少袋货物来计件给工钱呗,不搬够,扣钱,苦奴吃不起饭了,还不得埋头使劲搬。

眼下开作坊才是最赚钱的。开作坊用的是机器,奴隶悄悄使点坏,机器都修不过来。奴隶干活不痛快了,背地里使点坏,悄悄塞点碎石或者大力掰一下,机器很容易就坏了,还不容易看得出来,得请卖机器的派工匠来修,又是检查、又是换零部件,省下那点工钱,多的都耗进去了。其实琢磨一下,将军律令里规定的这一套,正是他跟宝月长公主开作坊用的这一套,且是真能挣到钱,适用的。

……

沐瑾赶着路,不要说刺客,连点意外都没有,顺顺利利地抵达魏郡。他心说:“不应该啊?怎么会没刺客呢?”

他把齐仲招来,问:“我后面没跟着尾巴?”

齐仲说:“回将军,没有任何可疑之人,倒是经行之处,农人小商贩纷纷给您磕头,谢您庇佑他们。”

沐瑾的心情更加凝重:“那就更不对劲了。底层的小老百姓们越感激我,对豪族的威胁就越大,肯定有人会坐不住,正常来说,连沐氏族人都得对我有意见。”

齐仲道:“今天会有斥侯从淮郡递消息过来。”

沐瑾道:“行,有消息就来告诉我。”他满心不安,就怕没有动静,是有什么人在憋大招对付他。越安静,越诡异,万一没防住,钓鱼变成了喂鱼,那就惨了。

他叮嘱侍卫们加强警戒,心说:“可千万别把自己搭进去。”

又过了两个时辰,齐仲拿着一叠翻烂的手抄版律令来找沐瑾:“斥侯在淮郡花高价钱买的,现在全城都是这个,是从刑部和礼部流出来的,除了字迹缭草外,所写的内容跟制定的律令一般无二。”

沐瑾困惑地翻着手里的手抄版,发现上面做满了解读笔记,还有重点标注的,什么新作坊、新衙门、可考官。他问齐仲:“这律令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