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弟子攀高枝[03](第2/3页)

他就说道:“娘,我想读书。”

王甄娘愣了一下,沉默的给王甄擦干净脚丫子,才说道:“六蛋,咱家穷,没那个条件送你读书的,读书也不是咱这种人能想的,甭想了啊。”

王甄心烦意乱的一脚踹翻了水盆,生气的道:“我凭什么不能想?我以后是能考状元,当大官的人!”

王甄娘愣愣的看着翻身躺进被窝里埋头睡觉的小儿子,深深的叹了口气,弯下腰去端起洗脚的木盆,泼出去的水早已沁入泥土地面里了。

从窗户透进来夕阳昏黄的光芒,照在王甄娘那一头发丝上,其中夹杂着的白头发反射出闪闪的金光。

王甄因为家里穷交不出束脩钱,安桦又不肯资助他读书,心情很糟糕,每天还有干不完的活儿。

在王家,除了细心的王甄娘发现了他的心情不好,其他人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如何。因为大家都在忙着干活,没个空闲,连活着吃饱肚子都已经耗尽他们所有的精力了,谁又会去在意一个小孩子的想法呢?

王甄空有雄心壮志,也无可奈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只能苦苦熬着,等待着上辈子杨先生收他为弟子的契机到来。

不过让王甄没想到的是,在他等了四个月的时候,他娘忽然悄悄对他说道:“六蛋,娘可以送你去读书了。”

王甄惊喜道:“什么?真的吗?”

王甄娘点了点头,小声道:“娘凑了一些钱,送给了你五叔,以后你就可以去你五叔家里读书了。”

梨花村也是有自己的小学堂的,那就是梨花村村头的王五叔在自己家里开的小学堂,专门给村子里孩子启蒙的,束脩不高,许多村民咬咬牙还是能出得起的。

不过王五叔只是个读过书,考了好几次科举也只过了县试,没能考过院试府试,连童生都不是的普通读书人。

所以王五叔的启蒙小学堂就真的只是给村子里的孩子启蒙的,教他们认认字,算算数,不至于目不识丁,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以后出去做工被人忽悠欺骗了。

王甄娘在听王甄说想读书,她把二房攒了很久的私房钱,又想办法凑了一些钱,才凑够送王甄去王五叔那里启蒙的束脩钱。

王甄失望的道:“五叔连个童生都不是,他顶多教我认字,根本教不了我什么。”

他想学的是科举文章,想走的是仕途之路,而不是学几个字以后出去打工。

王甄娘本以为儿子知道这件事以后会非常高兴的,她看着一脸失望的王甄,有些不知所措。

这已经是她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能给儿子最好的了,然而儿子却依旧觉得她很没用。

王甄不耐烦的道:“行了,你去把钱要回来吧,在他那里能学个什么?我想去县城里的杨氏私塾念书。杨先生可是状元出身,辞官到青阳县隐居教书的,若是我能做他的弟子,将来肯定能继承他的人脉,以后当官也能一帆顺风。”

上辈子王甄初入官场,虽然很快就傍上了济云侯府,但侯府乃是勋贵,与文官一派不怎么对付,济云侯府在他的官途上有些时候其实使不上什么劲儿的。杨先生送给他的人脉关系,就是他顺利融入文官集团的入场券。

杨先生好歹也是状元及第,为官十多年,官至三品大员方才辞官退下来,在官场的人脉关系即使不如那些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官员多,也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财富。

不然王甄也不会在重生后还心心念念的想做他的弟子,因为他惦记着杨家的这些能助他青云直上的资源呢。

王甄娘听不大懂王甄说的那些话什么意思,她很少去县城,也不曾听说过什么杨氏私塾,毕竟那样的大人物跟她这样的农妇扯不上半点关系。

她只能失落的叹了口气,然后默默的起身离开,去把送给王五叔的钱拿回来。

王甄感觉自己在王家过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爷爷奶奶就是王家的大家长,连吃饭的分量都要控制,盛饭的权力都掌控在奶奶手里。

爹娘只知道听奶奶的话去干活,没日没夜的忙碌着干活。

大伯三叔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大伯母和三婶爱挑事和斗嘴,他娘被牵扯进去就吵吵闹闹没个消停。

堂兄弟一个个都联合起来孤立他,就连亲哥也不爱靠近他了。

这些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睡觉都睡不好。

吃饭只有粗粮,清汤寡水,只能混个水饱。王家只有王老头和王大伯王甄爹王三叔这四个壮劳动力才有资格吃饱肚子,女人和少年都只能吃个半饱,王甄这样干活少的小孩子就吃的更少了。

穿的衣服都是捡年长的哥哥们剩下来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丁上打补丁。天冷了衣服还是单衣,因为没有条件让每个人都有一件棉衣穿。

睡觉的床铺就是木板铺上稻草,再铺上被褥,稻草特别容易生虫,晚上睡觉虫子钻进衣服里叮咬,根本睡不好,还要小心蜈蚣往耳朵里钻。

这些让上辈子习惯了锦衣玉食豪宅高床的王甄感觉每过一日都是煎熬。

入冬后飘起了大雪,王甄冷得躲在被窝里跟自己亲哥王五蛋抱成一团,互相取暖,根本不想下床,他都怀疑自己能否撑得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王甄只能一边冻得瑟瑟发抖,一边心心念念着开春以后就是自己成为杨先生弟子的时候,用这个信念来支撑着自己继续撑下去。

就在王甄缩在冷冰冰的被窝里发抖时,安桦正在给女儿涮暖锅。

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火锅的东西,被称作为暖锅。

底下炉子里用无烟碳烧着火,铜锅架在炉子上,里面鲜香的汤底正咕噜咕噜的冒着泡。

锅底是大骨熬的清汤,因为有杨菁这个小孩子在场,小孩子肠胃弱,不能吃太辣的东西,所以就没有弄辣锅。

安桦夹起一片羊肉放入汤中,没一会儿薄薄的羊肉片就熟了,他把变了色的羊肉吹了吹,待羊肉不那么烫了之后,放在酱碟里蘸了蘸,再夹到杨菁的小碗里。

杨菁已经开始学习用筷子了,短短的儿童筷正好适合她的小短手,她用别扭的姿势夹起那块香喷喷的羊肉,嗷呜一下塞进嘴里,吃得她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的:“好好次!”

安桦已经涮好了下一块羊肉,他同样操作一遍,然后把蘸好了酱料温度适宜入口的羊肉放入妻子杨李氏的碗里。

妻子杨李氏抿唇一笑,温柔的看了他一眼,也帮他涮了一块羊肉,柔声道:“老爷自己吃就好,别光顾着我们娘俩,你也吃呀。”

在一旁等着伺候的丫鬟默默低头,感觉自己的存在感有点高,她不该在屋内,该在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