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1号机的危机(第2/2页)

虽然论单次效果的话,普通脉冲激励模块不如长效模块好,论每场战斗可使用的次数也不如长效模块多,但是胜在灵活性强,没有冷却时间限制。

把两种模块摆一起让机师们进行二选一,相信只要是思维清晰的,绝大部分机师都会选择普通模块。只有风宇这样的顶级机师才会在脉冲激励的效果上做出更多的文章来,所以会有不同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选择使用这块夏氏精工新研发的长效模块。

其实“长效性脉冲激励辅助模块”并没有这么不堪,这块芯片是可以与普通模块的同时来使用的,只要机动战士机体内部增加一个插槽即可解决两种模块之间的矛盾。

只可惜这个产品是夏氏精工最新研发出来的新技术,还未投入实战使用,也没有量产化,更不可能提前让机动战士预留一个插槽给它使用。就连夏氏精工的产品都没有预留一个插槽给长效模块,就更不用说风宇的三架“风暴”了。

除非是返厂交由M博士进行改造,否则以“暴风号”上的维修设备以及老邱的技术水平,还没能力在这种拥有超高精密度的超级机型上随便打补丁。

机动战士从诞生发展至今,也不过短短的28年时间,技术还远没到成熟阶段,更没有发展到零件模块化的程度。整备官们能够把机动战士修好就已经能够获得高级技师称号,要想动手改造机体,那只有设计师才做得到。

风宇为1号机选择了长效模块,考虑的绝不是保命,而是为了丰富攻击战术,利用那比一般脉冲激励模块多出的7秒钟时间,玩一些不一样的套路。

但是实战是检验一切新技术的唯一标杆,就像四年前风宇在WG1星域时,UAC新非洲星系方面军第9舰队使用的实验武器集束震荡弹和太空自走炮,便是因为不符合太空作战的快节奏和高机动而胎死腹中,最终没能实现量产化。

而事实证明,风宇把“长效性脉冲激励辅助模块”安装在1号机身上绝对是个错误,不但让自己的身体承受了巨大的负担,而且让人性人格在面对危机的时刻无法灵活使用脉冲激励。

长效模块的使用酿成了1号机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