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2页)

周侍郎说话条理清晰,说明心中早有沟壑。太子挑眉,站起身来:“好。”

他问道:“修筑水闸,需得多久?”

周侍郎态度坦然:“人力物力缺一不可,若两者充裕,一年足以。”

修筑水闸和重新划分河道这件事需要大量劳动力,耗费的银子也少不了。如今天子对太子不满,朝中还有诸多皇子对太子虎视眈眈,周侍郎是太子党,他治水一事必定会受阻,仅是需要数十万劳动力便能让敌对政党找到打击。

所以想到治水的办法只是开始,后续如何在朝中抗争,取得皇帝的支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治水一事,功在千古。”太子眼眸沉沉,随后浅笑,道,“周侍郎放手一试,京中有我无忧。”

太子和周侍郎对话时,陈皎便站在一旁注视着这一幕,并未上前发表意见。

周侍郎却扫了眼她,眼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既然要治水,钱便是很重要的环节了。太子派了门下门人去户部召见户部尚书,也就是王时景的父亲王中安。

治水需要多少钱这件事,按理说应当在朝堂上先向皇帝告知,然后由皇帝询问掌管财物的户部,得到今年的费用和国库余额,再决定是否要批准。

但如今掌管户部的户部尚书乃是王家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为了避免皇上反悔、其他几位皇子从中阻碍,太子门下党羽便决定内部先商讨出需要的钱数,告知王中安后,以免朝堂之上里应外合好做打算。

这其中的弯弯绕绕,陈皎最初还不明白,可当她跟着太子见到王中安后,便什么都懂了。

大约是户部早已被太子把控,所以他才会不惧外人,直接召见王中安商讨此事。

工部户部都在太子掌控之下,太子的权力多大可想而知。

难怪即使皇帝不满,其他几位兄弟虎视眈眈,太子殿下却依然稳坐钓鱼台,最后成功登上大位。

陈皎如今还只是个国子监的学生,朝堂上的事情用不上她。人多难免走漏风声,为了避免消息泄露,书房中只留下太子和其他几位和此事有关的周侍郎和王中安两人密谈。

陈皎自觉避嫌,一个人站在书房门外发呆,思考着什么时候能下班回家。

王中安从太子府匆匆离去后,其余诸位大人早在此前便慢慢散去,周侍郎也在王中安走后一道离开。

陈皎站在门外没动,暗暗纠结自己要不要现在也跟着开溜。但她又想,现在悄悄溜走太亏了,领导都不知道她在门外站了多久!

众所周知,加班要让领导看见!陈皎当即决定等太子从书房出来后,自己和对方道别后再回家。

于是陈皎就这么无聊地等着,直到谢仙卿带着内侍走出书房,看见她居然还在太子府上时,挑了挑眉:“陈世子还未归家?”

陈皎正等得无聊,已经将头顶的树叶数了几遍,回头便听见了太子这番话。

她当即精神了,回过头,表情诚恳道:“是啊,小人担心殿下还有事要用上我,便想等殿下事情处理完后再离去。”

如果没事,她就要下班回家吃午饭了!!

陈皎在太子府上等候许久,谢仙卿还以为她有事情要找自己,然而看对方似乎又迫不及待地想要溜之大吉……

他稍稍一想,便明白了陈皎的小心思,不由哼笑。

回想起刚才自己在书房内和王尚书会谈时,透过窗户的影子,能看见书房外的少年时而站着,时而无聊蹲下,时而抬起手打打头顶树枝垂下的叶子,一遇到有人路过,便忙不迭收回手站好……

作者有话说:

“不治而治”“任河水自流,百姓避居高处,既可消灾弭祸又能省去修防费用。”确实是历史上部分官员对黄河水患的看法。

本章治理汴渠的对话和看法有参考著名水利大佬王景的资料。

“河汴分流,复其旧迹”“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就是他治理汴渠的方式。“黄河为害是根源,汴渠为害是表象”,也是他的看法。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王景奉命征发夫役数十万人修筑,修筑黄河长堤并分流。这个人非常牛逼,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水利专家,有一句“王景治河、千载无恙”,就是讲的他。

“有我一口饭吃,就有你一个碗刷”——网上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