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2/3页)

……

知青宿舍。

苏叶在知青宿舍稍作休息,把从港城买回来的伴手礼送给了学生们。

她买了港城才能买到的丝袜,每个女同学都分到了一条,女生们感动极了。苏老师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还惦记着她们。只要是看过港片的女生对丝袜都有着无限的憧憬,可是它在大陆根本没有卖。

她们只能梦里想想。

刘刚买了榴莲酥,这是一种热带的水果糖,味道十分特殊,大伙饱餐了一顿。李明则是买了汽车的模型,港城的玩具制造业发展得特别好,家家户户小孩基本人手一只玩具。

虽然他买不起汽车,但能买模型。这也是大陆买不到的东西,每个零件惊喜程度令人惊叹,这是国内工厂远达不到的水平。

这个汽车模型后来被整个知青宿舍的男生拆了装,装了又拆,乐此不疲。以至于后来有的男同学甚至因为这架模型,高考报了机械专业。

这也是后话了……

次日。

苏叶把存折拿给马根生看,马支书拿着放大镜吭哧吭哧地数了好几遍存折里那串零,露出震惊而满意的笑容。

马根生受到了惊吓,整个人从凳子上摔了下来。

“这……这本存折是真的吗?”马根生不敢相信这本存折是真的。

他翻过背面看,农业银行那两穗谷子的标志明晃晃的,普通人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造银行的假吧?

十八万是什么概念?

上沟村全村人啥活也不干,光靠着这笔钱都能舒舒服服地过上好几年。去年茶叶卖了五千元,已经足够他们在饥荒中安然过日子,何况今年茶叶卖了十八万?马根生压根没想过村里的茶叶能卖这么多钱。

存折一下子变得十分烫手。

他怕自己把这笔巨款公布出去,钱太多了吓着大伙,又担心钱太多了滋生了村民的惰性。这真是一个甜蜜的负担!

好在这笔钱现在要归苏叶管了,这些烦恼统统留给她伤脑子。

苏叶用这笔钱购买了全新的农具、化肥,以及十头牛、十头骡子,前前后后花了两万元。民生方面,她花了一万块买了棉花、布匹,每家每户能分到二十市尺布、五斤棉花。除此之外,她还添购了一批学习、办公用品。

城里的工人每个月发一尺布,全年加起来也不过十几尺,上沟村村民每家每户却分到了二十尺布、还有五斤棉花,这个举动着实让村里人激动了很久。

他们的福利待遇竟然头一回赶上了城里人,他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洁白的棉花轻又软,缝进衣服里暖进人的心窝子里,过冬都不愁了。棉花弹成棉被,小伙子娶媳妇别提多有面子。这年头谁家弹得起一床新棉花,只有上沟村的人才弹得起。

何梅梅兴奋地拿着喇叭宣传,“乡亲们,辛勤的劳动才能致富!”

“吸收文化知识才能让人进步!”

他们高兴地用油漆粉刷着墙,在墙面写下一条条标语:“劳动致富”、“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科技农业”、“坚持毛X席思想不动摇”、“女孩也是传家宝,不得遗弃、虐待、溺毙女婴”……

苏叶花钱把村里的公共设施修缮了一遍,整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个村子由里到外散发着一股蓬勃的生命力。

……

省委办公室。

张英没想到苏叶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茶叶卖出去了,没有靠政府帮忙,听说他们还接到了一笔稳定的大单子,某位港商一次性和上沟村签了十年的茶叶合同。

张英泡着金镶玉,越喝越是觉得这茶味道确实不错。

他跟助理说:“这个苏叶还……有点本事。”

李助理微微一笑。

这是领导头一次表扬年轻人。李助理见过苏叶几次,“后生可畏”这个词用来形容苏叶一点也不为过。年纪轻轻,理想、抱负一样不少,关键是她还很有能力。

假如她未来从政,一定能干出一番业绩。

县政府。

徐爱华接到了省委的电话,让他们积极和港商联系,务必确保茶叶的质量。他才知道上沟村的茶叶被港商看上了,并签了十年的合约。这笔单子每年只能能给清溪县带来十万元的财政收入,县长高兴得心花怒放。

十万元不少了,相当于一座工厂给县城带来的经济效益,况且这个节骨眼上工厂大批亏损,还要靠着政府银行养着,相比之下上沟村的茶叶实在是太争气了!

徐爱华给上沟村的金镶玉茶推荐去了全国茶叶展销大会,给它争取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不过这是后话了。

……

知青宿舍。

这一趟从港城回来之后,知青们对刘刚和李明的港城之旅非常感兴趣,李明谈起他怎么把茶叶卖出去时,尾巴得意得快要翘上天了。

在他的意识中茶叶全是他卖出去的,村里因为这次卖茶叶添上了农具、有了钱采购肥料,村民穿上了新衣服,他感到十分骄傲。每天都在知青宿舍里跟同学们描绘当时的场景:

“说是迟、那时快,我踩着三轮车忽然就被一列汽车包围住,几个大老板下车问我茶叶的价格。”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大老板是怎么包围住他,大老板是如何激动地翻着他们村的茶叶,又是称赞茶叶礼盒龙凤画得精美。

在他的口中大老板们开着豪车,穿着高档西装,指尖夹着雪茄香烟,随便一挥手就有一群保镖马仔替他们卖命。这样传奇的场面听得大伙如痴如醉,脑子里浮现起了电影里的画面。

刘刚每次听到这里都不忍心戳破李明可怜的幻想,次次看着他都欲言又止。

李明根本不知道机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一切全是苏老师用智慧筹划而来的。哪里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李明不知道那些老板是如何尊敬苏老师,称呼她为大师。被一群老板拦住买茶叶,这些场面都是小意思。

刘刚曾跟随着苏老师见识过港交所股市的风云诡谲,他亲眼见过那些穿得光鲜靓丽的大老板挥手便决定了几十万、上百万的去向。

被豪车包围着算啥,苏老师要是愿意,他们甚至可以坐上豪车跟着那些大老板逛遍整个港城海湾。

这些精彩的经历全都是李明不曾经历过的,但这些是他们必须要烂在肚子里、永远不能再提起的。

刘刚把他在港城穿的那套西装小心妥帖地压在了箱底,他偶尔会想起他穿着西装、带着黑墨镜跟在苏老师身后的模样,怀念他们在高级餐厅风云残卷地吃着最昂贵的食物的时候。

他每每想起自己得知苏老师的股票连涨了三倍时下巴合不拢的样子,仍旧会觉得自己很傻气。在后来的日子里,刘刚想起它就会明白自己曾经碰到了一个多么有趣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