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关于世界大战的总结报告(中)(第2/3页)

再接下来,跟全世界的其余所有国家一样,新生的朝鲜共和国遭遇了冰岛火山大喷发导致的全球异常低温气候,国内粮食产量,尤其是水稻的产量剧减,在此期间出现了严重的全国性大饥荒。

除此之外,朝鲜共和国还先后四次承受了美国战略空军的核爆,朝鲜的首都汉城、陪都平壤、朝鲜的第一大港口釜山和朝鲜北部港口清津,合计四座重要城市,在核爆的蘑菇云之中被彻底毁灭,光是在核爆中的直接死亡人数,就超过了两百万。而与此同时,美军对朝鲜半岛投掷的细菌弹,又导致了一场全国性大瘟疫在朝鲜半岛的爆发和蔓延。在这样多的灾难的连番打击之下,目前的朝鲜人口只剩下了大约一千五百万。

因为平壤和汉城皆遭遇核爆,朝鲜共和国的临时首都目前不得不暂时迁移到了西南部的光州。朝鲜国内绝大部分的工矿企业和铁路交通也因此陷入瘫痪,由于基础薄弱的缘故,朝鲜迄今尚未完全恢复铁路运行。

不过,像朝鲜共和国这样程度的损失状况,放在欧洲也就是一般的平均水准,谈不上非常严重。

总的来说,东亚地区在第二、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先后损失了大约一亿两千万到一亿三千万的人口(含迁出人口),但幸存下来的东亚黄种人数量,依然多达战后全球人口的一半左右。

再考虑到日本海陆军在世界大战之中的杰出表现,如果接下来不再发生非常巨大的变故的话,那么预计黄种人在未来世界的国际地位,必然将会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五、南亚和东南亚

在刚刚落幕的世界大战之中,就全球人口损失的角度来说,南亚和东南亚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尤其是当美国总统在金门大桥下签字投降的同一时间,南亚的印度斯坦内战却依然打得如火如荼。

事实上,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已经有一部分印度殖民地部队,在大英帝国的米字旗下,来到北非和欧洲前线参战。而当日军横扫马来亚,攻陷新加坡的时候,也有数万印度士兵战死或被俘。

不过,南亚地区真正的大规模流血,还是从日军于一九四二年登陆锡兰岛,并且扶持印度国大党前主席钱德拉·鲍斯发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的。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国大党、穆盟、土邦主、英国殖民军和入侵的日军,甚至还有一部分滞留于印度的中国旧反动政府远征军,把整个南亚次大陆打成了一片尸山血海。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印度斯坦大混战之中,各方势力的阵营划分显得非常混乱,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入侵和抵抗,或者说殖民镇压和解放起义来划分,也不能完全用信仰、民族和幕后支持者来划分。

事实上,对于置身这片战场的任何一方领导者来说,他们面前的战局和后方的形势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盟友和敌人的角色随时都在变幻,各势力内部的叛变和篡夺也是层出不穷。有时候,一场战役的胜利,对于领导者来说往往并非什么好消息,因为这反而会导致某些盟友的背叛与倒戈。

虽然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这场战争,最初被很多人认为是日军和英军之间一场围绕着争夺殖民地的狗咬狗的搏斗。但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时候,站在这个战争舞台上的依然是印度人自己。尤其是在日军早已撤走,英国同样崩溃了的最近几年,这场战争已经变成了彻底的印度斯坦诸民族内战。整个印度斯坦地区几个世纪积攒下来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阶级矛盾、殖民与被殖民的矛盾、侵略和反侵略的矛盾,在这场战争之中一下子同时爆发,以至于让人简直无从入手进行分析,即使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来看也是如此。

不过,尽管印度内战的局势如此混乱,但有一点还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惨烈的内战严重破坏了印度的农业生产,制造了数以千万的战争难民,以及数不清的屠杀和饥荒。尤其是当全球异常低温气候降临,印度粮食产量再度大幅度下跌的同时,印度内战却反而进一步加剧,导致整个印度陷入了饥饿与死亡的地狱。

当第三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的时候,南亚次大陆也曾经出现过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一线曙光:在一九四九年春天,来自旁遮普的穆盟军队和钱德拉·鲍斯领导的印度国民军从印度西部联手攻入恒河流域,在这片印度传统上的精华腹地取得了一系列辉煌胜利,并且于四月份攻入加尔各答,完成了“从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的大进军,成功控制了印度一半以上的土地和人口,取得了内战之中的决定性优势。

但问题是,再接下来,随着印度穆盟领袖真纳在一九四九年九月的病逝,还有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袖钱德拉·鲍斯在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的遇刺身亡,又让这一线曙光重新归于黯淡——双方势力的继承者随即发生剧烈矛盾,穆盟的继任者宣称要脱离印度,在旁遮普和孟加拉建立“巴基斯坦国”,国大党激进派对此表示激烈反对,甚至跟穆盟的军队爆发了流血冲突,双方之前的合作已经很难再维持下去。

而原本已经被打到濒临绝境的尼赫鲁和与之结盟的印度土邦主,则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尼赫鲁的军队甚至趁机在恒河流域的比哈尔邦发动了一场大规模反攻,并且取得了胜利。再加上锡克教军队在旁遮普地区的又一次造反作乱,使得印度内战的局势再一次变得混沌不明,似乎有战争长期化和走向分裂的趋势。

总而言之,在过去几年空前惨烈的战争、饥荒和瘟疫之中,整个南亚次大陆已经损失了大约一亿六千万人口,而剩下的两亿多人口,目前依旧处于激烈和混乱的厮杀之中,没有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才是终点。

与此同时,在世界大战的这几年里,东南亚各国也是在风云变幻,混乱动荡和战火纷飞中度过的。

不过,在日本旧帝国崩溃之前的二战期间,东南亚的局势勉强尚可算是平稳。因为太平洋初期的日军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从英国、荷兰和美国殖民者手里成功夺取了整个东南亚,期间的战争破坏相对轻微。

之后的日本占领时期,虽然在菲律宾、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都爆发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起义和游击战争,并且招致了日军的围剿和镇压。还有一些当地土著被日本占领军强制征召为随军苦力,在矿山工地和军事要塞因为过度劳动而死。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一切造成的人口死亡,规模都不算特别大。按照日军战时大本营提供的统计数据,在日军占领东南亚的前后四年期间,总共只造成了最多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的人口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