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番外二:儿子弯了怎么办?(第2/2页)

“《欧洲同性恋史》,《同性恋亚文化》,《西方同性恋历史研究》,《中国古代同性恋史料集》,《中国同性恋情感实录》……好家伙,古今中外的,搞得挺全面。”管妈戴好眼镜,蹙眉挨本翻看,“这些书名儿忒碍眼了,快包上书皮。”

“放心,已经买好了。”管爸拿出书皮纸。

从这天起,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夫妻俩埋头钻研,用批判的眼光阅读文献,不时展开学术交流,俨然一对民间社会学家。

偶尔,他们也会看看同志影片。

有一次,管妈被剧情感动到落泪,管爸批评道:“我们是抱着批判的目的去看,你咋儿还哭了呢?快憋回去!”影片结束时,他也眼圈泛红,中肯地评价道:“又恶心又感人,唉,真矛盾。”

不久之后,管妈敏锐地觉察到,儿子的感情状态似乎有了变化。

来家里吃饭时,他看似如常,但情绪总是会突然跌落谷底。表情木然,发呆走神儿,一句话说好几遍才有回应。

他分手了——夫妻俩得出一致的结论,当晚开了瓶红酒来庆祝,还叫了附近西餐厅的外卖。从跑出一身汗的骑手那接过餐品时,管妈恍惚了一下,想起了小范。

醒好酒,她笑着和老公碰杯。

红酒入口微酸,她心底忽而潮起一股更大的酸楚:我在做什么?我怎能因孩子的分手、难过,而欢天喜地?顶着剧痛生下他的那一刻,我向上苍祈祷,希望他健康快乐一辈子,不求富贵,幸福就好。而此刻,我在庆祝什么?庆祝我的孩子不幸福?失去了一个真心喜欢他的人?

比起喜欢男人的他,我倒更像是变态。

管爸也陷入沉默,咂了口酒,叹息道:“其实,仔细想想,小范是个挺好的孩子。但凡换个心眼儿多的,还不作上天,要房要车要分手费。”

“其实,我们该为声儿感到遗憾才对。”

“唉,不提了,反正都分了。”

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儿子都像这世间其他人的儿子一样,正常工作、生活,吐槽他们的一些落伍守旧的习惯和观念。

压根儿没想到,父母的柜子深处,藏着许多研究同性恋的著作,甚至早已成为该领域专家。从平权历史、LGBT骄傲游行到变装皇后,都能侃侃而谈。

他们等着他出柜,可他迟迟没有,偶尔也会和圈里的女孩聊一聊,但没有进展。于是,他们判断他已回归正轨。欣慰,也带着一丝遗憾——曾经有一份感情,浓烈纯粹到足以令儿子忽略对方的性别。这样的爱,也许一生只有一次,但是他错过了。

忽然有一天,儿子开始变得开心。

他总是对着手机笑,嘴都快咧到耳根去了。管妈和管爸忍不住偷看了他的手机,竟然发现他和小范恢复联系,时常聊天。而且,还把人家给置顶了。

“要和好了?!”

“这可不中啊。”

夫妻俩再次如临大敌,把各类著作从柜子深处请出,重新研读。不过这一次,他们的心态迅速趋于平和。过了这么久,儿子还是对一个人难以释怀,无法割舍,那么……也只好这样了。

后来,他又不开心了。

小儿子说,哥哥的巡演成功收官,本该庆贺,却躲进工作室哭了很久。虽然听不见声音,但他出来时眼睛肿得像捅了马蜂窝,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管妈偷看他手机,发现小范依然是他的置顶,但是最近都没再聊过天。

她不禁再次松了口气,却又暗暗开始着急,和管爸商量对策,想帮儿子一把。当妈的,只求孩子幸福快乐,如果小范就是他的幸福,那她接受。这几年研究边缘群体,看了太多的家庭悲剧,生离死别、支离破碎。

他们决定告诉他,爸妈不在意,他不必束手束脚,无所顾忌地去追寻幸福就好。就算还是没结果,至少将来不会后悔当初不曾努力。

终于,成了。

几个月后,儿子高调宣布,小范马上就要搬过来,叫他们多做几个菜。

管妈立志当一个好“婆婆”,永远不给儿子添堵,让儿子两难。什么“我和小范同时掉进水里”这种傻X问题,她绝不会问。何况,人家小范练过跳水。

她和老公,以及亲家夫妻俩,偷偷组了一个四人群,经常闲话家常,还约好要一起旅游。

他们也不总是说孩子那点事,毕竟,中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