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乾纲独断暴君雏形(第2/3页)

宋濂和叶铮看着朱元璋的憨厚表情,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只看朱元璋现在,怎会想到朱元璋将来一定是一个暴君?

有远见的人都能以小见大。

会杀人的人不一定会成为暴君。

甚至屠城的人都不一定会成为暴君。

朱元璋此次手段并不算太残暴,但宋濂和叶铮认定他一定会成为暴君。

滥杀的暴君迟早被人推翻,并不足为惧。文人们最担忧的暴君,是如秦皇汉武那种,其“暴”,只是他们作为优秀皇帝的手段。

宋濂和叶铮虽然不赞同朱元璋用人肉祭祀,但他们并不是认为朱元璋这样做有伤天和。

张明鉴这种人,说他是畜生都侮辱了畜生,千刀万剐都不为过。他们试图阻止朱元璋,只是因为这样做,会对朱元璋的名声造成危害。

他们本以为朱元璋不知道这一点,但听完朱元璋的话之后,他们发现,朱元璋对这样做的后果很清醒。

朱元璋说,他要成为恶人所惧怕的最大的恶人,要成代表民意的最锐利的那把刀。

这句话就表明,朱元璋如果将来成为皇帝,一定不会选择缓和的方式治国。

贪官污吏?豪强世族?快刀斩落,就算这朝堂空了大半又如何?

宋濂和叶铮确实看得很准。

历史中,朱元璋不懂为什么官员皆贪,他便将贪官剥皮充草,用更大的“恶”来止那些官员心中的恶。

军屯商屯、军户制度、粮长制度……这些在明朝中后期被人诟病的“恶政”,在朱元璋和朱棣当政的时候都是善政。因为他们手中的刀,比人心腐化的速度更快。

朱元璋这种很清楚自己每一次“作恶”原因,每一次“作恶”都很冷静很理智的人,就是合格的暴君。

合格的暴君,也是合格的君王。

但历史中合格的暴君,最后都很容易变成不合格的暴君。他们失去了理智,被杀戮蒙蔽了双眼,清醒的杀戮变成了纯粹的释放杀戮欲,给国家和百姓都会带来重大灾难。

朱元璋现在确实是一个合格的暴君,但未来呢?他能控制住自己,不变成纯粹的杀戮恶鬼吗?

宋濂和叶铮心里都没底。

朱元璋也挺忐忑。

他虽然觉得自己没做错事,但如果又把大文人们气走,李善长会不会被气得罢工?

那可不行。李善长要罢工了,他就得顶上,没工夫出外征战了。他还想早点给儿子把这个江山打下来呢。

“那个啊,宋先生,叶先生。”朱元璋一紧张就会搓手手,这是当农民当和尚当乞丐养成的坏习惯,“你们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宋濂和叶铮回神,看着朱元璋忐忑的模样,更是无奈。

这朱元璋……性格分裂的有些厉害啊。

叶铮叹气,率先问道:“朱大帅。你说你要为了百姓成为最锋利的那把刀。你……你以后是准备把贪污的人都砍了?”

朱元璋道:“啊,对!”

宋濂和叶铮:“……”啊对个头!

宋濂和叶铮感到了十分的心塞。这朱大帅……怎么说呢,暴君是暴君,就是有点憨,让人更头疼了。

宋濂和叶铮试图告诉朱元璋,即使他们读的是圣贤书,相信所有人经过教化都能成为圣人,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就算要整顿吏治,也不是直接提起屠刀这么简单。

朱元璋听得直挠头:“好复杂。”

宋濂和叶铮:“……”如果这是他们学生,他们已经上戒尺了。

朱元璋也发现自己这样子有点气人。他拿出敷衍自家儿子的憨厚笑容道:“如果能一劳永逸就好了。唉,我也知道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只是看着史书中的盛世,仍旧有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仍旧有贪官酷吏欺负人,仍旧有被逼得揭竿而起的人……”

朱元璋顿了顿,继续道:“我就想,盛世都是这个样子,我想做得更好。”

如果他和汉高祖一样,代表着底层老百姓抗争千年的“天命”,如果只是做到史书中盛世那种地步,他不甘心。

何况他还有个神仙儿子。

他必须、也应该能做得更好。

“当然,我也知道,光靠杀,肯定是杀不出一个盛世。”朱元璋摸了摸脑袋,得意笑道,“但我有个厉害的儿子。我先帮他把这天下打下来,把鞑子都赶出去,再把贪官污吏都杀怕。之后儿子再治国,肯定会容易很多。”

宋濂和叶铮:“大帅,你儿子多少岁?”

朱元璋竖起大拇指,露出并不太白的八颗牙齿:“五岁了!”

宋濂和叶铮:“……”

你现在就指望才五岁的儿子,你很……

两位大文人把心中骂人的话生生咽下,仿佛咽下了一口老血,有点内伤。

朱元璋还在那里憨笑:“宋先生,叶先生,你们是不是不走了?”

宋濂和叶铮同时叹气。

“嗯,不走。”

“一开始就没打算走。”

“但大帅,你的性子还是改改吧。至少伪装一下。”

“是啊大帅。我知道你心系老百姓,但治理国家还是得读书人来。你若在他们中名声太差,就算你打下了许多城池,谁来帮你治理?”

“至少装装样子。史书中有许多例子,大帅,我可以为你讲解。”

“虽一些读书人迂腐,但总有能用到他们的地方。物尽其用,大帅你应该懂得。”……

宋濂和叶铮你一言我一语,苦口婆心劝说。

朱元璋啊啊哦哦地敷衍,看上去虚心听教,但宋濂和叶铮都知道,这人绝对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

朱大帅还不是皇帝,就已经颇具暴君乾纲独断的雏形。

两个大文人相对叹气。

“那你走吗?”

“不走。你呢?”

“濂修儒也修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呵。”……

朱元璋干咳一声:“他们打起来了?”

亲兵:“也不算打,就是互相踹了对方几脚。”

朱元璋失笑:“没想到这两个文人私下性格挺……挺有意思。”

亲兵心道,再有意思,应该也不会发展到李先生那样,挥舞着拳头追着武将揍的地步。

应该。

朱元璋挥挥手,让亲兵退下。

他穿过徐达的院子,抢了正在庭院中吃夜宵的徐达的烤鸡,一边啃鸡腿,一边回“陈国瑞”的宅子。

祭祀后不能吃肉食懂不懂!烤鸡没收!

徐达看着朱元璋的背影,悄悄对朱元璋比了两个中指。

朱元璋回到“陈国瑞”的宅子,啃完鸡后,洗澡换衣服,穿着一身文人的宽松袍子,点起油灯,盘腿坐在榻上,从枕头下取出《马氏哲学》继续看。

这本《马氏哲学》的目录十分混乱,朱元璋怀疑陈标是想到哪就写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