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让人误会多不好(第3/3页)

柳枕清这般一吓,王掌柜是彻底心灰意冷了,哪里还敢耍心思,装可怜,赶紧一五一十的全部交代了。

排除其他小偷小摸不管,王掌柜知道的只是他掌管的这一段河运罢了,也就是他只是帮忙运输溶掉的官银和粮食,完全不知道什么反贼刺客。

唯一有用的信息就是东西运到哪里去了。

因为官兵搜捕一天一夜收集来的银子完全无法对账,而知道以前溶掉的官银去哪里的只有汪刺史,可是汪刺史已经被人杀掉,所以对不上账的那部分去哪里了,只有王掌柜这边有点线索。

“我只是帮忙运到了通茂州,剩下他们就是马车运走,我就不知道了。”

通茂州正是这次南方科举所在的地方。

“对了,在一次去通茂州的路上,我意外听到汪刺史跟他身边的老汉提到什么税银。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求将军一定看在我将功补过的份上,饶了……至少饶了我家人的性命。”

税银?果然如同元珏所说,税银也有问题。

一提到税银,柳枕清的脸色就有些不自在了。

霍风冽注意到了,想问,最终却没有问出口。

直到回去后,遇到三个蔫了的人。

“怎么了?”柳枕清关心道。

毕竟是柳家人,他们可不好当着柳枕清的面说这些,就说跟吴太守聊灾情聊的头疼。但是贺阑和秦予私下还是找机会跟霍风冽说了此事,见霍风冽面无表情,都不由的惊讶。

“你不在意?”贺阑好奇的抓心挠肝,“御舟听了整个人都不好了,到现在还恍惚着,时时思考呢。毕竟是仇人,现在突然发现仇人可能是好人,这的确挺让人难以接受的。”

“现在思考过去的事情又有何意?”霍风冽反问道。

贺阑噎了一下,突然觉得跟霍风冽说也是白说,毕竟也是霍风冽的仇人,难道仇人会希望对方好吗?哪怕有冤屈也不希望对方被正名吧,而且就算正名了,百姓也不会相信,毕竟连证据都没有,都是他们人为分析,就连吴太守都不相信,就别说其他人了。

晚间,大家坐在营帐外喝酒,当然是小酌了,这一次柳枕清可不敢多喝,但是见一旁的白溯不断的给自己灌酒,有些担心询问,白溯看着柳枕清,仿佛想通过他看向某人似的。可是最后也只是干巴巴道:“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盐丘州的百姓好过一些。”

柳枕清想了想,当年他好像是有思考过这类问题,只是来不及实施,想了想就一边跟白溯喝酒,一边引导着他思考,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渐渐的白溯的眼睛亮了起来,惊奇的看着柳枕清。

但是却见柳枕清一副没明白自己说了什么的样子,话题也是东一个西一个,好似无意间的话语给了自己灵感一般。

广修渠道,种植水稻,梯田水车,引水造田,以减少赋税为饵,诱导商人出资出人。每一个都是良性循环的好办法,而每一个都适合已经稳定了的大周才能做到的办法。

也就是说这些办法放在柳枕清在位的期间是根本施行不了的。

不久皇上收到了建议灾后重建的折子,在看着几乎百分之八十似曾相识的办法,元珏目光闪烁。

“白家倒是真出人才,赶上当年那人的才能了,只可惜不想为官。”元珏笑着说道:“不过他那样的人为官也只会当一个正直清廉的好官,可惜这样的官眼里容不得沙。”

元珏耳边突然响起一句话,「无沙不成山河」。

元珏脸色变了变,是啊,八年了,他早就懂了这个道理,有的时候站在高位上人就不得不去容纳那些污垢。谁不想当君子,当圣人,手不沾血,脚踏实地,但是有些事情,不做不行。

这时心腹太监帮皇上整理好圣旨,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

元珏摸了摸玉扳指道:“怎么了?”

心腹太监知道皇上的性子,直接回答道:“陛下,这次受到牵连的官员都要杀吗?”

“当然,又不是腹背受敌的时期,自然不用束手束脚。”元珏缓缓勾起嘴角,“当年留他们狗命,没想到胆子还是越养越肥,不过也好,一下子给朕把毒瘤全部拔出,朕等这一日已经等了很久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