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2页)

苏以沫挠了挠头,好像也是。她妈妈在外面摆摊,身上都要把身份证、户口本和居住证随身带着。盲1流被逮住可是要被关进小黑屋,然后遣返回原籍。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她上辈子没在鹏城待过,所以不记得这些村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拆迁的。

要是二十年不拆迁,他们家交的房租钱估计都够买套房了。看来人就得脚踏实地,不能取巧啊。

张招娣见父女俩斗嘴,有些好笑,炒了一锅花甲,就着带来的馒头和凉白开,一家三口吃了顿午餐。

张招娣见女儿小脸晒得发红,背心全是汗,有些心疼,“明天你还是别来了。待在家吹风扇多好。”

苏以沫随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摇了摇头,“我不累。跟你们一块卖花甲,我觉得很有意思。”

张招娣劝不住,将筷子洗干净,收拾好。她让女儿去树底下午休一会儿。

树底下有现成的石头,靠着大树,勉强能睡一会儿。

这会正是饭点,太阳这么热,村里人都回家了。正好便宜了苏以沫。

她想想自己待在这儿也没事,于是就跑到树下歇息。

她这一睡就是一个小时,期间调了几次坐姿,始终没有睁眼。

等她醒来时,打谷场已经来了不少人,尤其她家摊位围了里三层、外三圈。她依稀能听到妈妈那响亮的叫卖声。

苏以沫揉了揉眼睛,立刻扒拉人群挤了进去。

中午买过花甲的人跟街坊四邻反馈,这才三点多钟,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

苏爱国见媳妇忙不过来,担心客人等久了会走人,于是他让女儿负责收钱,他帮忙一块炒。两个人一人负责一锅,速度比刚刚快了不少。

一家三口忙到晚上五点就走了。理由很简单,第一天出来摆摊,张招娣怕卖不完,只拿了一百斤花甲。

回去的路上,张招娣后悔当时没听丈夫的,“早知道我就应该多拿五十斤。有许多人都没买呢。”

苏爱国也不能说:媳妇,你确实错了,你就应该听我的。他笑着安慰,“没事儿。明天多拿些也是一样的。这边还有人没吃呢。”

苏以沫补充,“还得多买点青菜、金针菇。”

粉丝耐放,他们带的挺多,青菜和金针菇容易坏,张招娣不敢多拿,这两样中午就已经卖完了。连他们自己都没吃着。

张招娣点头,“明天再加十斤。其实这两样利润更高。就是容易坏。”

青菜、金针茹和粉丝,加一份是五分钱,但是成本也才一两分钱。利润可比花甲高。

翌日一早,张招娣去拿货时,多拿了五十斤花甲。

拆迁村有钱,一百五十斤应该能卖得完。

第二天,他们又去了拆迁村卖花甲。

昨天没买到的人家看到他们又来了,纷纷过来点餐。还有的就好这一口,也挤进来。

他们一直待到晚上十点才收摊。

之所以这么晚,因为拆迁暴富,许多年轻人拿到巨款,不想奋斗,有不少是夜猫子,白天睡觉,晚上打牌,肚子饿就过来买吃的。生意人脑子都灵活,于是专门给这些人开了夜市。

花甲向来是夜市热品,深受这些人的喜爱。

一百五十斤全部卖完,包括青菜之类的配菜也全部卖完,他们才回程。

第三天,苏爱国要上班,张招娣带苏以沫一块去商业街。

这边有钱人不如拆迁村多,所以张招娣只拿了一百斤花甲。中午只带了五十斤,还有五十斤留着晚上卖,放在家里的塑料盆里吐沙。

这次苏以沫的工作就是负责盯梢,不用帮忙。

忙了两天,张招娣渐渐找到节奏,一个人炒两个锅绰绰有余。

但是有点可惜,她没有用到自己的技能。

中午太阳毒辣,下班的人匆匆而过,有些人闻到香味会驻足,有些人会匆匆离开。

一个中午,三个小时,张招娣只卖出二十来斤,跟拆迁村根本不能比,她有些焦躁,问女儿,“今天会不会卖不完?”

苏以沫笑道,“这是头一天,大家都没吃过。中午休息时间不多,许多人都是在食堂吃饭,根本不出来。晚上时间多,他们更愿意出来吃饭。咱们还是再等等看。”

这附近总共有两个厂子,一是机械厂,还有一个是玩具厂。

机械厂有三千名员工,工作时间固定,每天都是下午四点下班。玩具厂工人有一两千人,却是两班倒,上班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或是晚上七点到早上七点。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因为要连上十二个小时,他们绝大多数的员工不出厂,就在食堂用餐,然后午休。

正说着话,张语走过来,看到张招娣的摊子,笑了笑,“你今天开张啊?那我可得照顾你生意,来,给我来两斤。让我也尝尝鲜。”

张招娣有些不好意思,“哪能收你的钱。你都没收我方子钱呢。你能来摆个场,我就知足了。”

她开了火,给她炒了两斤,还加了些青菜、金针菇和粉丝。

张语非要给钱,张招娣说什么都不肯收。

最终张语拿她没办法,“下次,你一定要收钱。要不然我都不好意思来买。”

张招娣一口答应,“行。”

张语拎着花甲走了,苏以沫看着她的背影,扭头给妈妈提了条建议,“妈,咱们除了卖花甲,还可以多添一样菜。”

张招娣疑惑,“什么?”

“可以加点卤花生。您这锅闲着也是闲着,而且花生比花甲便宜,还耐吃。”苏以沫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

卤花生是下酒菜,比花甲更受人吹捧。多一样吃食就多一样进项。

张招娣觉得女儿这主意不错,“行。明天我再加二十斤花生。”

苏以沫上次就注意到海鲜批发市场里面只卖海鲜,不卖别的,她有点好奇,“那您去哪批花生?”

“往北走半个小时,那个路口就有卖的。”张招娣顿了顿,“其实就是二道贩子。价格会比菜市场便宜。”

苏以沫恍然,她突然想起上回自己在拆迁村看到的花生地,那草长得比人都高,也不知里面的花生有没有收?昨天去卖吃食,阳光太刺眼,她没怎么留意。下回再去,她一定要看看。

她抬头看着妈妈,“妈,咱们什么时候再去拆迁村?”

气球图的是新鲜,但是吃食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去。

张招娣想了想,“周末吧。等你爸休息,我们就去那边卖。我一个人在那边忙不过来。”

苏以沫点点头,周末到那边,她一定要去地里看看花生有没有拔?如果花生收了,她是不是可以直接跟人家买一袋?从农民手里买,少了中间商赚差价,价格应该能便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