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3页)

张招娣愣了一下,瞬间反应过来。花甲也顾不上给对方炒,直接将火关上,冲对方喊了一嗓子,“下午再过来。”

眨眼功夫就跑得没影,电动三轮车所过之处扬起漫天尘土,女客人吃了一嘴灰,呛了好几声,气得直跺脚。

到了下午,张招娣又溜到这边来了,原以为中午来过城管,下午肯定不会再过来了。

谁知刚到这边一个小时,这位女客人来了没多久,城管又来了。

苏以沫都要怀疑这城管是这女客人招来的。

女客人不知道苏以沫在怀疑自己,她怕两人跑了,自己的吃食没了指望,忙拉住张招娣的手,“不用怕。他不敢怎么你。”

张招娣才不理。城管不会为难客人,可会为难她啊。逮到一次就得罚款两百块。她得挣好几天才能把这笔钱捞上来。

张招娣跳上车,因为被这女人抓了一下,耽误十几秒,城管又飞奔着往这边来,苏以沫没来得及跳上去。

张招娣招手让她快过来。苏以沫火急火燎往这边跑。

那边的客人已经跟城管谈好了,也不知她说了什么,城管转身就走。

苏以沫愣了一下,拍了拍妈妈的肩膀,提醒她往后看,张招娣回头,就看到女客人往这边走,而城管早就没影了,她一头雾水,城管就这么走了?这什么情况?

女客人矜持道,“快给我炒吧。我等着呢。”

张招娣愣了下,开始起锅烧油。苏以沫得问啊,她仗着年纪小,童言无忌,说话不需要顾忌太多,甜甜问,“大姐姐。你和那个城管是亲戚吗?”

女客人将头发夹到耳后,“不是客人。只是打过交道。他每周五会过来这边。你们下次不要周五过来了。”

苏以沫眼睛一亮。城管也有排班表吗?

付钱的时候,苏以沫没收钱,而是笑眯眯问,“大姐姐,这花甲就算我们请你吃的。你知道城管每天都在哪边巡查吗?我们也不想天天被他们追着跑。”

女客人想了想,“我记不了这么多,这样吧,你们明天过来,我再告诉你们。”

苏以沫没想到她居然愿意帮忙,这可太好了。

张招娣忙道了谢。女客人笑了笑,“没什么。你们也挺不容易的。”

翌日,张招娣就拿到了城管们的巡街表,不过仅限于电子城附近。再远点就不归他们管了。

即便如此,张招娣和苏以沫还是非常感激。

她们这才知道这位女客人名叫宋倩楠,是电子厂的主管。

她买那么多卤花生和花甲,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吃的,而是请别人吃的。

时间紧,她没那么多时间去外面点菜,厂门口有卖,她直接就买了。再一个,门口卖的也便宜。

张招娣得知宋倩楠年纪轻轻就成了主管,一脸艳羡,“有本事就是好啊。”

苏以沫点点头,她转了话题,“妈,咱们明天去拆迁村,对吧?”

张招娣笑了,“是啊。”

还是拆迁村好,不用担心城管会过来赶人,客户有钱还大方,还不会遇到同事,好处可太多了。

张招娣想到上回女儿蒸的生蚝特别好吃,于是征求女儿的意见,“你说拆迁村那么有钱,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卖生蚝啊?就是你上回弄的那个,特别鲜。”

苏以沫愣了一下,点了点头,“行啊。肯定好卖。”

要是在别的地方,她可能会担心卖不掉,但是拆迁村肯定没问题。

翌日,张招娣去了批发市场买了八十斤生蚝。生蚝的价格跟大小息息相关,拆迁村有钱,所以她拿的生蚝个头偏大,一斤一块钱,只有两个。

张招娣道,“咱们也不好称重,就论个卖。每个卖两块钱。”

平均下来一个生蚝的价格是五毛多,再加上蒜蓉酱、煤气和人工,成本应该有四五毛。每个两块钱,可以赚一半,定价很合理。

苏爱国见她将车子装得满满当当,也是无语了,“你确定带这么多能卖得完吗?”

张招娣有信心,“花甲是重油重盐,生蚝是蒜蓉,两种味道不一样。肯定能卖完。”

苏爱国无话可说。

出家属区的时候,遇到几位相熟的邻里,顶着众人戏谑的目光,一家三口出了门。

张招娣一路上都很沉默。

苏爱国小声问女儿,“你妈有没有跟你说什么?”

苏以沫说没有。

苏爱国快步骑上去,“你别跟这些人一般计较。”

张招娣木着一张脸,“我没计较。我知道他们都在背地里嘲笑我是农村人。但是我不偷不抢,老老实实做生意,关他们什么事。天天闲吃萝卜淡操心。”

苏以沫扑哧一声笑了,“妈妈说得太对了。”

张招娣侧头看着丈夫担忧的神情,心里微微一暖,“行啦,我们做生意还来不及呢。不用管他们。咱们闷声发大财,自己偷着乐就成。”

苏爱国见她真不介意,不由松了一口气。殊不知,他媳妇之所以不生气,是在心里憋着大招呢。

等她以后攒了钱,在鹏城买房安了家,保证亮瞎这些人的眼。

有鹏城户口就真的是鹏城人了吗?不是的。得在鹏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这才是真正的鹏城人。

她可不想哪一天被人赶出来。

苏以沫可不知道妈妈心里憋着一口气想买房。要是知道她肯定能乐疯。

不过这会,她满脑子都是花生。

快到地方时,她借口要去上厕所,让爸爸停车。

农村可没有公共厕所,这边的野草长得比成年男子都高,这不正是露天厕所吗?

苏爱国慢慢停下,脚踩地面,叮嘱女儿不要走远,就在边上就成。

苏以沫点头答应。她扒开野草,走了几步,就看到花生秧。

四月份到这边卖气球,她看到的花生是绿色,刚刚开花,现在花生叶子黄了一大片,只是几缕绿色。

她拔了一颗,下面一串小花生。许是之前长满了草,营养都被草吸收了,花生结的果并不是很多,一棵花生秧也就三四颗能吃,大多数都是瘪壳。

她拎着那棵花生秧从里面出来,扬了扬手上的东西,冲等在路上的爸妈喊了一声,“看看我找到什么。”

苏爱国和张招娣眯眼一看,“哟,哪来的花生啊?”

苏爱国这才想起来,之前这边种的是花生,但是他没想到花生秧都枯了,这些人还不收,这也太浪费了吧?

张招娣显然也看出这一大片是花生地,不由咂舌,“这花生地多久没除草了?怎么长成这样了?”

“拆迁有钱,谁还种地啊。”苏爱国接过女儿递过来的花生秧,扯掉一颗掰开,果实饱满,新鲜多汁。

苏爱国想了想,“这花生是人家种的,我待会儿去村里问问,他们还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