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2/3页)

苏爷爷气了个倒仰,刚刚儿媳妇不敬,他都没生气,毕竟张招娣的火爆脾气,之前他们就领教过。可小孙女居然跟她那亲妈一个样儿,而且有过之无不及,更会噎人。将来还能指望她啥?

苏爷爷不赞同地看向苏爱国,“你这女儿没教好。你姐姐小时候可从来不会在大人说话的时候插嘴。”

苏爱国看了眼女儿,到底不忍心批评她,只讷讷道,“小沫心直口快,没什么坏心思。她这是心疼我呢。”

苏爷爷揉手的动作顿住,儿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受控了。这最后一句话何尝不是对他们不满呢。

他窥了儿子一眼,重重叹了口气,“我年纪大了,说话不中用了。”

苏爱国面色僵了僵,嗫嚅下嘴唇,到底没有认错。

气氛一时之间有些尴尬。

苏爷爷心里有事,自己给自己台阶下,他轻咳一声,“你妈也是看到村长家盖了砖瓦房,家里还有个在鹏城工作的儿子,心里羡慕,所以我们也想盖新房。咱们家比村长也不差啥。”

这话说得隐晦,不知情的人根本听不懂。苏爱国明白父亲的意思。

村里人的来钱路子就是种地,整个村子连个大学生都没有,更不用说在城里有一份工作。

苏爱国经常看报纸,也看到不少新闻,外地的国厂势头很不好,艰难些的厂子已经发不出工资,不难的厂子也不对外招工了。

村长的儿子才高中毕业,他却能在这当口进厂工作。皆因他有个好大伯。

村长上头有个哥哥,比他大六岁,是养子,父母去世后就被村长父亲收留,一直养到大。他运气不错,高中毕业后进入县城国企工厂,慢慢升职成为小领导。他对养父母非常孝顺,工作转正后就把养父母接到城里享福,还给妹妹牵线搭桥嫁给领导的儿子。对弟弟一家也很豪爽,不仅出钱盖房,还给侄子安排工作。村里谁不羡慕。

苏爱国在鹏城工作,是村里独一份。也因为这独一份,苏爷爷和苏奶奶在村里被人高看一眼。苏爷爷就起了攀比之心。

村长家都盖房子了,苏家却还是土坯房,这说得过去么?

说白了,老两口不甘心,想着儿子一家回来添点钱盖新房。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儿子一把年纪居然去上学,自己都要靠儿媳来养,这下尴尬了。

苏爱国等苏爷爷说完,沉吟良久,“再等两年,我寄回来的钱应该够了,到时候再盖吧?我们刚借钱买了房,招娣的工资要还欠款。没办法支持。再说了,我现在也指着招娣养,不好意思开口。”

苏爷爷神色一僵,之前买房管他借钱,没了下文,他还以为儿子已经放弃了,没想儿子宁愿跟别人借钱也要买。既然家里欠了外债,此时不是要钱的良机。他也没有纠缠,而是问儿子为什么要去学习。

苏爱国把机械厂的变动说了,他也是不得已,“十一月那会儿,机械厂被卖了。调我去干体力活,但是我干不了那个,差点累出病。后来想了办法让领导帮忙调岗,他帮我调到工程师底下当助理,我才能继续留在单位。助理工作得要学习知识。”

苏爷爷听到还有这个变故,问他为什么不找季先生?

苏以沫怕爸爸太实诚,抢先回答,“季先生调走了。”

苏爱国默认了女儿的话。

苏爷爷沉吟片刻,继续追问,“那你要学几年?”

苏爱国抿了抿嘴,“本科是四年,硕士三年,博士四年。”

苏爷爷握着烟杆的手抖了抖,他不可思议瞪大眼睛,“十一年?”

苏爱国点头,按照正常流程是这样,但他是旁听生,时间由他自由支配。不需要像大学生那样学很多无关的课程,只需要学发动机这块就行。他可以跟随自己的进度随时跳课。不过他刚学最基础的知识,自然不可能跳课。

苏爷爷张了张嘴,到底没说什么,“你自己决定就好。”

正说着话,外面有人来了,探头一瞅,居然是村长。

村长的年纪比苏爷爷还大两岁,他手里提着礼物,一箱八宝粥,一箱方便面,一网兜橘子。

苏爷爷也顾不上跟儿子聊天,赶紧起来招呼客人。

苏爱国也督促女儿叫人。

苏以沫甜滋滋叫人。

村长看到苏以沫连夸这孩子长得漂亮,“一看就是城里孩子,皮肤像你一样白,眼睛也大。见到陌生人也大大方方,不像我家那几个孙子,看到陌生人,直接就躲到后头去了。”

农村人实诚,不会说好听话,教的孩子也是腼腆害羞。苏以沫不一样,她嘴甜的时候,连季先生都逃不过。面对村长,自然也能大大方方叫人。

苏爱国谦虚几句,大家一阵寒暄后,各自落座。

村长先是夸赞苏爱国年轻。这话也不是假的,过了年苏爱国就三十了,可他一直都在厂里工作,不用风吹日晒,瞧着比村里的那些小伙还年轻,皮肤也白,说是二十出头都有人信。

苏爱国嘴笨,不会夸人,连说“哪有,太夸张”云云。

夸过之后,村长才说明来意,“我小女儿中考没考上高中,只能上职高,但是我又不想让她上职高。万一被那些混混带坏了咋整?我的意思是你能不能在鹏城给她找个厂?”

这时候的职高风评很差,都是考不上高中的差生才会进去。职高管得又不严,那些孩子到处惹事生非。村长不让女儿念职高就是怕女儿学坏。而且不能分配工作,上也是白上。

苏爱国拧眉,“她满十六了吗?”

他记得那孩子好像才十五吧,是村长的老来女,也就比大孙子大两岁。

村长知道他的意思,“你放心,身份证我肯定能办得妥妥的。再说了,也没几个月了。”

这个时候的身份证可以作假。最简单的手段就是拿别人家的户口本,带自家孩子去办理。乡下都是亲戚连着亲戚,借户口本还是很简单的。

苏爱国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招工启示。他不担心找不到工作,他担心的另一件事,“私人工厂工作很累。最低要干十二个小时,要是赶上加班,十四五个小时都很正常。万一她将来长不高怎么办?”

帮个忙倒没什么。当初他给季先生送信,村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人得讲良心。苏爱国能帮还是愿意帮的。但他不能给自己找麻烦,必须得跟对方说清楚利害关系。

“女孩子长那么高干什么!她现在一米五五已经够高了。”村长不以为意,“再说了,在家里干农活可比打工要累,而且还挣不到钱。”

这话也不算说错。别看村长家日子过得不错,但是远不到小康。他们用不起收割机,全是人工收割。农忙时,女孩子也要下地干活。偏偏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所以鹏城有大批盲流涌入不是没有缘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