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2页)

让她负责福田区就是她能承受的最高职位。至于去别的区开分店,她需要重新招募人手。

接下来两天,还没到开学时间,苏以沫就在家里摆弄她的棋子。

张招娣打算试卖她的咸菜。她请厨师帮忙炒制,然后再拿到菜市场兜售,听大家的评价。

苏爱国这边由于大学还没开学,他只需要照常工作就行。

不过他并没有闲着。下班后,他就去各大厂咨询招工。

确实有不少工厂正在招工,但是他们开的工资非常低。

哦,也不是所有人的工资都低。而是盲流工资很低。有暂住证或是鹏城户口,最低工资是250打底,再加上加班费一个月能有三百。

没有这两样,就是盲流,工厂最低工资只有150,就算每天干16个小时,撑死了不到200。

虽然他当初并没有向他们保证工资,但是这么低的工资完全就是剥削,苏爱国还是有些低迷。

张招娣这边忙了好几天,终于确定咸菜口味,然后找人申请注册咸菜品牌。

咸菜品牌名字是苏以沫帮忙起的,就叫好美味。跟盒饭一个名字。

申请品牌流程很简单,唯一需要的就是等待,确定名字没有重复才肯发证。

她办完这事,回到家时,看到丈夫愁眉苦脸,猜到事情不顺利。

果然,当她坐下吃饭,苏爱国就把自己这几天打听的事说了,“怪不得工厂喜欢用盲流呢。原来他们工资便宜那么多。”

张招娣也觉得这工资实在太低了,完全就是廉价劳动力啊,不过低也是正常的,“工厂用盲流也有风险的。万一被治安队查到,工厂领导要拿钱去赎人。如果工资不给低一些,他们当然更愿意用本地人。”

苏爱国能理解,但是他总不能让自己的姐姐拿这么低的工资吧?

他想了想,“要不然我们先借点钱给姐姐、姐夫办个暂住证?”

张招娣抿了抿唇,帮忙找工作还行,主动借钱,那就是损害自家利益,她就不怎么乐意,再说了,借给姐姐姐夫钱,那村长女儿要不要借?

以后村民再让他找工作,他们是不是都得借。没完没了,他们又不是冤大头。

张招娣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出了个主意,“不如我问问别人吧。我认识许多工厂的职工。兴许他们能知道。”

国企没指望,私人工厂她倒是认识不少。

苏爱国想想也行。

于是张招娣趁着去电子厂送餐时,问宋倩楠,电子厂招不招工?

现在电子厂是最赚钱的工厂,华强北已经成为福田区的地标,每天有许多人到这边来批发电子设备。

宋倩楠听到张招娣的问话,她愣了愣,“招工。而且大量招工。但是……”

张招娣疑惑看着她,怎么还吞吞吐吐的?

她猜不透原因,就让她有话直说,不用跟她客气。

宋倩楠也没瞒她,压低声音把工厂招人,但是要好处费的事说了。

张招娣呆愣半天,总算弄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厂工资这么低了,原来都被人眛下了,电子厂这边换了个要法,直接要回扣。

她眼珠子转了转,直觉这生意应该很赚钱,于是就让宋倩楠跟她仔细讲清楚一些,为此她还免费送对方一份盒饭。

宋倩楠管的就是人事,见她感兴趣,就把情况说了,“招一个工人,要给主管三十块钱介绍费。进厂前就得付款。”

三十块钱介绍费,不算贵。张招娣觉得他们应该能接受。当然她最关心的还是工资,于是迫不及待追问,“盲流工资多少?”

宋倩楠笑意渐浓,“底薪250,一天上12小时。如果肯干,一个月300没问题。咱们厂有一大半都是盲流,也有拿暂住证的,不过本地人很少。”

张招娣把自家情况说了,“我这边有三个人想过来上班,两女一男。你们都能招进去吗?”

宋倩楠摇头说不要男的,女的没问题。

张招娣有些遗憾,不过这工资确实不错,她又追问其他要求,“年龄呢?有没有限制?”

宋倩楠答得干脆,“不能低于13。只要肯干,咱们电子厂干的是粗细活,不是病秧子都要。”

张招娣咂舌,电子厂也要童工,也就是说村长小女儿十五岁没问题。

谢过宋倩楠之后,张招娣表示自己回去问问,如果他们同意,再让对方坐火车过来。

宋倩楠表示没问题。

张招娣问她需要多少人。

宋倩楠想也不想就道,“咱们厂马上要扩大生产线,年前就在盖厂房,粗略估计会再招三百人左右。不过上头还没准信。你要是介绍两个人还是没问题,我能做主收下,要是多了,估计得再等等。”

也就是说电子厂马上会大量招人,张招娣道了谢,将盒饭散完之后就回了家,她自己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苏爱国。

苏爱国还是头一次听说,找工作还要给钱,他担心媳妇遇到了骗子,“万一这事是假的,那可咋整?”

他们自己倒没什么,可他姐在老家挣钱不容易。三十块钱,再加上火车票钱,怎么也得要四五十,都能抵得上三百斤小麦的价格了。

张招娣摊了摊手,“这是我认识的人。她应该不会骗我。但是你打电话给他们,要把情况跟他们说清楚。盲流被抓住会被遣返的,回头他们被抓住,可别找我们算账。我也不会出钱捞人。”

苏爱国有些好奇,“为什么电子厂本地职工很少?”

张招娣还真不知道。她又没在电子厂干过。

苏以沫却是知道的,“因为电子厂对身体有害。本地人选择范围多,没必要去电子厂打工。”

苏爱国显然头一次听说这个,心里一个咯噔,眼睛瞪得溜圆,“真的?那还是去别的厂吧。身体出了问题那可是大事。”

张招娣觉得丈夫就是太爱操心,嗤笑一声,“你把两个厂的待遇都告诉他们,你问问他们会怎么选?”

苏爱国被问住了,不用想,他也能猜到他们肯定选钱多的。

苏爱国思考再三,还是将决定交给他们自己,于是他打电话回了村。

村长大儿子是小学校长,学校就有一台固定电话。

苏爱国打电话过去,等了十来分钟,村长过来接电话,苏爱国把两个厂的情况都说了一遍,村长犹豫几分钟果断选择电子厂,“什么时候去?”

苏爱国表示三天后就可以过来。到时候他媳妇可以去接人。并且请村长帮忙跟他妈说一声,告诉他姐。明天同一时间,他再打过来。

村长答应会帮忙传话,再三向苏爱国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