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2页)

电话那头没人说话,村长还以为电话说了问题,喂了两声,才听到苏爱国的答声,他叹了口气,“你在查当年的事?”

苏爱国也没瞒他,“是。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丢下我?你别告诉我爸妈。”

村长想劝他别找了,可想到苏家老两口的性子,最终什么也没说,让他自己保重。

挂上电话,苏爱国打电话到派出所,将自己的猜测说了,请他们帮忙安排人验DNA。

这个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需要民警要做这些家属的工作,说服他们同意验DNA才能进行。

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人可能更想将错就错。验DNA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裂痕。

民警那边沉默许久,最终答应会安排人验血。

周末,苏爱国去火车站接人,将七人带到工厂。

两百块钱的暂住证,一百块钱的介绍费,再加上火车票和生活费。这一趟出来,身上少说要也得带四百块钱。几乎是一家人种地两年所得的盈余。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她们每个月的最低工资有250,要是肯加班,一个月能拿300。两个月就能把花出的钱赚回来。而且她们还不用像其他盲流那样东躲西藏。

苏爱国让她们安心在厂里工作,出去逛街一定要带三证(暂住证、工作证和身份证)。

工作证是进入工厂后由厂里发放,无需苏爱国帮忙办理。

这次来的七人都是结婚成家的媳妇,得知她们被分到一起齐齐松了一口气。

向苏爱国道谢后,她们就拎着包袱进了厂。

苏爱国回了家,将一半费用交给女儿。

苏以沫问他,“还有人要介绍工作吗?”

苏爱国摇了摇头,“暂时没有。这次七个也是好不容易才凑出来的。村里人攒钱不容易,一次要花这么多钱,他们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

其实这也是能理解的,四百块钱在乡下能办许多事。谁省得一次全花光。

苏以沫点点头,“那也挺好。这样你就能从这件事中解脱出来了。”

她爸不太会拒绝人,如果天天有人找他介绍工作,他自己的事都得耽误。

苏爱国愣了愣,这话倒也没说错。之前还有那么多打电话想让他再帮忙介绍工作,这会儿一个都没了。估计村里人也在观望吧?想看看这些人是不是真能赚到钱。

他想了想,“等他们发工资,估计还会有人找咱们介绍工作。”

苏以沫无所谓地摆手,“那就做呗。反正也就是打个电话。”

转眼过去几日,民警打电话过来,他们把那一周的住院夫妻全都检查过了,没有人的DNA跟他有血缘关系。

“不过有两对夫妻搬到外地。我查不到他们的具体地址。”

苏爱国有些着急,“那他们的亲人呢?有没有在老家?”

他闺女说过,不一定非得跟父母验DNA,只要有血缘关系一样能验出来。

“其中一对夫妻有亲人在老家,我们拿你们的DNA验过,他们跟你没有血缘关系。”民警叹气,“但是另一对夫妻没有亲人在老家。所以没法对比。”

苏爱国有些失望,却也知道民警已经尽力了,没办法苛责人家,再三道谢后,他挂了电话。

回到家,苏爱国将调查结果告诉女儿。

苏以沫有些心疼,现在网络还没兴起,搬到外地,如果跟家乡断了联系,那就像大海捞针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办法就是看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苏以沫只能安慰爸爸,“那就再等等吧。说不定他们什么时候就回来了呢。”

苏爱国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苏以沫和苏爱国忙的时候,张招娣比他们更忙。这一个月内,她几乎早出晚归跑到罗湖区开拓市场。罗湖区的生意也慢慢步入正轨,她按照约定将分公司交给顾正光负责。

而她除了每个月视察几次,平时并不过问。

分公司事情告一段落,她成立的咸菜厂各项证件已经办好了。

接下来她需要建工厂、招工。

这就需要苏爱国帮忙。

她办咸菜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咸菜挣钱。这个只要能卖出去,就能有利润,属于短期利润。二是将来拆迁赚钱。

苏爱国一直往北走,寻找可以办厂的村子,他的要求只有两个:一是场地,二是将媳妇和女儿的户口移过来。

户口迁出需要接收地允许才能迁成功。

但有些村子早早得到风声,说是村子可能要拆迁,自然不希望外人迁过来分一杯羹。

苏爱国也不勉强,这个村子不同意,还有下一个村子,总有村子会同意的。

他一个个村子询问,终于找到一个村子同意他们在村里建厂。

对方答应划出一片区域给他们办厂,不过村长有要求,厂里的职工优先请他们村的村民当工人。

之所以村长肯答应,是因为这个村子地理位置偏僻,只有十三户人家,村民并不多,以种地为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十来亩的地。

年轻一辈的青年都去城里打工了,只有老一辈的人舍不得扔下田,但他们又羡慕城里的高工资。

得知苏爱国要来这边建厂,正好合了他们的意。

至于将来拆迁,他们会不会分得少些?

一来他们村压根没有听到任何风声。二来他们村的住户太少了,就算跟拆迁公司要好处,也得人多力量大才闹得起来。他们人数这么少,别人肯定不会将他们放在心上。

苏爱国怎么说也是城里工人,将来说不定能带领他们要到好处。

村长给村民们开大会,他们也愿意把地租出去开厂。这样分到的钱就能在城里给孩子买房,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苏爱国这个咸菜厂本来就不需要太多职工,所以对于村长的要求一口答应。

女儿才七岁,不能单独落户,需要有成年人作为户主。苏爱国和张招娣有些迟疑。

苏爱国有工作,他不能把户口转到乡下。

张招娣立刻道,“把我户口迁到乡下吧?”

苏爱国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当初将她的户口转过来花了不少钱,张招娣现在转到乡下,有些舍不得,于是就问他,“乡下没有集体户吗?”

苏爱国摇头,“农村集体户口就是非农村户口,不能分土地和相关补贴。”

张招娣摇头,这可不行。

她想了半天想不出好办法,“要不然给闺女找户人家挂靠?”

苏爱国不放心,万一真的拆迁,对方不愿分钱,那他们迁户口不就白迁了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张招娣没辙,只能把她的户口转回去。

苏爱国很快将张招娣的户口落到村里,然后将女儿的户口迁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