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3页)

在外面逛了一天,苏以沫和江爱媛分开,江爱媛晚上还要写作业,苏以沫没去她家,径直回了自己家。

她到家的时候,房门居然是敞开的,苏以沫还以为家里来了小偷(小亮三个可没有她家的钥匙)。她从楼下捡了根棍子,蹑手蹑脚靠近家门。

这年头小偷真是猖獗,大白天都敢偷东西。她今儿非得抓个现形不可。

她刚靠近门,就听到里面传来熟悉的声音。她愣了愣,探头往里一瞅。

张招娣失笑,“探头探脑做什么?快进来啊。”

苏以沫将棍子放到门口,有些好奇,“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照爸妈这速度,压根没在老家过夜啊。

张招娣叹了口气,“你爸只是问几句话就回来了。”

苏以沫看了眼苏爱国,他脸色并不好,有种麻木的感觉,好像听不到她们在交谈,事不关己的态度。

这是被爷奶气到了?

苏以沫坐到爸爸身边,关切地盯着他的脸仔细瞧,“您没事吧?”

苏爱国听到女儿叫他,这才反应过来,机械地摇了摇头,“我没事。”

然后就没了。

这还叫没事?苏以沫看了眼妈妈,“他们咋说的呀?”

张招娣见丈夫没有开口的意思,她自顾自说了,“他们说你爸和你姑欠他们两条命。”

苏以沫脑子有点懵,啥意思啊?谁的命?她突然想到村长以前说过爸爸的爷奶好像就是在饥荒年死的,她微微瞪大眼,“是曾祖父、曾祖母?”

张招娣摸摸女儿脑袋,小沫这记性可真好。她点点头,“是啊。他们在61年的时候饿死了。为了省口粮给你奶。当时她大着肚子。”

苏以沫总算弄明白爷奶的逻辑了。因为爸爸和姑姑害了爷奶的爸妈,所以还没出生的爸爸和姑姑就欠了两条人命。

姑姑跟奶奶长得像,所以就让爸爸充当养子。要他报生养之恩以及两条命的债。

还能这么算?

苏以沫简直要被气笑了,“那他怎么没饿死呢?他当初为什么不把口粮省给自己的爸妈?他不恨抢了爸妈口粮的自己,倒是恨还未出生的孩子。简直太荒谬了。比我看的笑话还搞笑。”

她真的没见过如此卑鄙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她越想越气,“他要是觉得你们该死,当初为什么不管住自己的下半1身,饥荒都两年,还认不清现实吗?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他自己反倒摘得干干净净。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混不吝!”

要是她以前说这话,估计苏爱国再好的性子都要生气。可这会儿,苏爱国只觉得畅快。他甚至觉得女儿的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苏以沫自顾自说道,“他们从小道德绑架你,等你戳穿他们的计谋时,他们又用新的方式来道德绑架你。”她握住苏爱国的手,眼睛盯着他不放,“爸,你要是再被他们绑住,你才是真的没救了。他们眼里、心里从来没有你们。你们只是他们的工具,是他们的长期饭票。你要抛开枷锁,不要再理会他们。”

苏爱国摸摸女儿的脑袋,“好!”

苏以沫不太确定看着他,爸爸居然同意了?真的假的?她说服了爸爸?

张招娣也觉得丈夫这回真的是伤透了心,也认清了现实,她满脸轻松,“为了庆祝你的新生,正好是国庆,咱们出去旅游吧?”

苏以沫眼睛一亮,“好啊好啊!咱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可太妙了!

苏爱国也没什么意见,现在本来就在放假。

他问两人,“你们想去哪啊?”

张招娣想到女儿之前想去新马泰,于是提议去这三个地方逛逛。

苏以沫头摇头拨浪鼓,“我才不去。他们是热带,这会儿估计能热死。我想去德国。”

她挠挠头,“对了,我的护照办好了吗?”

张招娣笑眯了眼,“早就办好了。之前还想过年带你去新马泰旅游呢。”

苏爱国当即拍板,“那就去德国。”

目的地定下来,张招娣当即就找了个向导。一位鹏城大学生,学的就是德语。

让对方当向导是为了让对方当翻译。

好美味的咸菜已经在全国打响名气,她下一步是进军欧美。所以她招了不少精通外语的大学生帮忙推广好美味产品。

这位大学生就是好美味兼职之一。正好对方有时间,愿意跟他们一块去德国旅游。

这大学生是男生,可以跟苏爱国住一间屋。

收拾几件换洗衣服,跟对方了解了德国的天气。

翌日一早,一家三口拖着行李箱在飞机等候区与大学生汇合。

从华国到德国坐飞机大概要十个小时。

苏以沫在飞机上吃了两顿飞机餐,味道也还行,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航班没有免费茅台送了。

不过他们可以免费喝茅台。苏爱国要了一杯,不敢多喝,怕喝醉。

张招娣要了一杯鸡尾酒,她跟女儿分享,“小媛妈就喜欢喝这个酒,甜滋滋的,度数也不高。颜色还好看。”

袁凤是颜狗,苏以沫没想到她连酒都看颜值。不过鸡尾酒色彩绚烂,还喜欢搭配水果,确实很引人注意。

苏以沫不能喝酒,就要了杯果汁。

下了飞机,到了德国,天还没黑,他们需要找酒店。飞机出口就有现成的出租车。

大学生给他们介绍,“这边有严格的工作制,想用出租车必须打电话,这边不像咱们国内人口密集,这边许多地方人烟稀少。”

坐上出租车,三人到了一家酒店。

办理完入驻手续,苏以沫睡了一觉。由于语言不通,她连这边的电视都看不了,洗完澡直接睡觉。

张招娣见此,有些好奇,“不想去逛这边的夜市吗?”

她还记得小沫很喜欢逛夜市的,在首都时,她逛王府井,别提多喜欢了。哪怕不买,她也喜欢看看。

怎么到了德国,她反而不逛了?

苏以沫摇头,“不逛,我听说欧美的夜晚很不安全。咱们人生地不熟的,还是不出去了。”

张招娣可不知道这事儿,“那还是算了吧。”

她刚刚进酒店时,看到街头有几个男人衣着褴褛躺在椅子上,“我以为德国很发达呢。为什么还会有难民啊?”

苏以沫其实也不太懂,她上辈子对国外的了解也来源于网络和报纸,她想了想,“我听说欧美的流浪汉都是领救济金过日子的。”

张招娣呆了呆,“救济金?那玩意儿能有多少钱?”

“一个月有几百马克吧?换算一下汇率,也有三四千人民币。”

这下可把张招娣惊得够呛,三四千?德国流浪汉的救济金都比华国工人工资高。难怪许多人要移民呢。

张招娣心里极度不平衡,她承认她酸了,“以前我听那些大学生说许多人移民,我还以为他们崇洋媚外,原来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