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咕咕(第2/2页)

“乖乖的,要听话。”徐青青用手指戳了戳小冬瓜白嫩胖乎乎的脸蛋,把小冬瓜逗笑了,方抬头对万春等人道,“绝不能求情,魏国公那边反而该派人嘱咐,千万不要去。”

“这是为何?”碧螺费解地问。

万春忙行礼,请王妃解惑一二。

“马上过年了,正是一家团圆的时候,只要三位王爷认错态度够好,加之有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在旁劝慰,陛下该不会那么狠心。历朝历代帝王们都忌讳结党营私,此事已经涉及三位亲王和一位丞相,若让父亲在这种时候也去掺一脚,反倒容易火上浇油,令陛下更加震怒。

再说,现在这么晚了,依旧封锁着消息没外传,便是个好兆头,说明陛下无意将此事闹大。还有今日宴请的事,是王爷昨天的临时决定,我总觉得这事儿发生的有点巧,可能还有别的缘故。所以,我们暂且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了。”

徐青青令他们都不必过于忧心,府中一切如常便是。

不久后,晋王妃来了。

谢氏一进门,便问徐青青可听说消息没有。

“真没想到啊,这前日我才夸过四弟安分,转头反倒在他的撺掇下,害得他两个兄长都跟着倒霉了。”谢氏将她打听来的消息告知徐青青,便白着脸色问徐青青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办。

“等。”徐青青拍着怀里的孩子,小冬瓜无忧无虑地一直在傻乐。

瞧他这傻样,徐青青便禁不住也跟着笑了。

“四弟妹,你未免太真心宽了,这种时候竟还笑得出来?”谢氏既诧异又佩服,“知道自己男人跑外头跟那群风尘女子做……省衣服的事儿!你就真一点不难过、不吃醋、不生气?”

“听说那地方新发现一处温泉,又僻静,确实有一些野趣。”徐青青悠悠说罢,低着头继续专注在孩子身上,“我现在连孩子都顾不上呢,哪顾得上别的事。再说就算我想管,也管不了。”

“我当四弟妹和四弟一直感情深厚、情比金坚呢,原不过如此。”谢氏讥笑道。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在外谁不想留点面子。”徐青青道。

谢氏见徐青青如此坦率,到嘴边的诸多问责和讥讽之言都说不出口了。

说的对,王爷们的事儿,从来都不是她们这些做王妃的能管得了的。女人又何苦为难女人,都是一样的苦命。

谢氏终究还是担心这次的事儿被捅到皇帝面前,会遭一顿狠罚。跟徐青青抹泪哭诉了好一阵,才在徐青青的劝慰下,终于告辞回府了。

徐青青等至深夜,不见朱棣回来,估计他今晚八成是回不来了,便上床歇息。倒是辗转反侧,很难睡着,终于熬到天亮了,干脆也不睡了,洗漱一番,吃过早饭,便带着小冬瓜玩儿,顺便绣花等人。

又过了一夜,徐青青仍旧没等来朱棣。

晋王妃谢氏派人又来捎话,问徐青青要不要一起进宫求情。徐青青立刻拒绝了。

下午,谢氏带着秦王妃一起上门来找徐青青,问她缘故。

“这种时候咱们三个拧成一股绳儿,一块去母后跟前跪求,必有效果。”

“若母后问你从何得来的消息,你怎么回答?”徐青青反问。

“自然是打听来的。”谢氏理所当然得说罢,便噤声了。

昨日已有太监到她那里传话,说晋王在宫中有事暂且未完。她们若去求情,便说明她们打听到了宫里的真实情况。如今消息封锁,若有消息泄漏皇帝第一怀疑的便是亲军,那可是他身边最贴身得信的侍卫军,如此便是又触犯了皇帝的大忌。

“倒不如抄经书呈上,母后自然会明白,也会觉得我们懂事。”徐青青解释道,“再者说,三位王爷宴会那事儿,与我们而言并不体面。我们若为此替他们哭哭啼啼地求情,岂不显得太好欺负?贤惠却也不是这种贤惠法,反倒叫那些男人更瞧不起咱们,以后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弟妹说的极是,我便听弟妹的话,抄抄经书就罢了。”秦王妃温和地应和道。

谢氏仔细想了想,拍腿叹气,“今日来找四弟妹算是找对了,我怎就没这脑子呢。全听四弟妹的!”

至第三日深夜,徐青青终于看见朱棣了。他满面倦色,在丘福的搀扶下,步履轻缓地进屋,见她第一眼的时候,温柔地笑着,眼睛里戾气褪尽,像极了书生的模样。

徐青青一度愣神,以为朱棣又犯病了,跑过去一边搀扶他一边跟丘福打眼色询问。

丘福不解王妃为何瞧自己,把头低得很深。

朱棣顺着徐青青的目光看丘福一眼,立刻冷声把人打发了。

“本王刚归,王妃便跟本王的侍卫眉来眼去?”

徐青青打量朱棣已然冷下来的面容,不禁松了口气,语调里却带着一丝丝小失望,“原来王爷还是王爷,不是王清和。?_?请来文学+看+完整章节”

朱棣瞪一眼徐青青,身体突然打晃。徐青青见状忙扶住他,男人整个身体的重量突然压过来,徐青青险些也没稳住。她这才发现朱棣不仅嘴唇干地起皮,气色不好,腿脚尤为不便。他小心地搀扶他坐下,便蹲下来,撩起衣袍,要挽裤腿查看,却被朱棣伸手拦住。

“无碍,养两日便好。”

“老夫老妻了,还怕被我看不成?”徐青青推开朱棣的手,坚持把裤腿挽了上来,便看到朱棣的双膝肿得如馒头一般,色青紫,个别地方甚至有些发黑。徐青青用手轻轻按了一下,听到朱棣呼吸声变重。一向习武的血性男儿会有这等反应,足见情况有多严重。

“得好好养,不然会落下病根。”徐青青话音刚落,就听见肚子咕咕的叫声。

朱棣轻咳一声,以掩饰尴尬。

徐青青忙打发人将厨房早熬好的米粥端上来。砂锅熬了长达三个时辰而成,细稠而米香浓郁,一粒完整的米都看不到。这样的粥好克化又养胃,最适合朱棣这种长时间不吃饭的人喝。

朱棣喝了半碗粥后,不仅胃暖,力气也渐渐有所恢复,像久旱打蔫的秧苗,终于得了几滴水的滋润,有了些许活气。

“早备好了?”

“猜到王爷在宫里大概会吃苦头,但没想到会这么惨。”

徐青青伺候朱棣沐浴之后,又给他膝盖的热敷了一段时间,再细致地涂好府中最上等的活血化瘀药膏,搀扶朱棣卧床休息。

“正经跪了三日?”徐青青瞧这膝盖的状况,就料到了。

“嗯。”

“王爷为何要这样做?”徐青青见朱棣抬眸,似有不解地看自己,便把她的问题叙述完整,“王爷为何故意安排父皇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