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第2/3页)

那倒是。

然后太后就不吱声了,继续一边高兴自己当了太后,熬死了先帝那老不死的。一边又羡慕宜妃姐妹能出门撒欢。

太后要是不跟皇帝住,而是搬到小儿子府邸,那大儿子的脊梁骨都得被人戳烂了。

而且…她小儿媳妇也不可能像老九家的那般不着调。

天越来越热后,太后就跟四爷提了一个要求。

她想去畅春园。

以前先帝经常居住在畅春园,但先帝渣得人神共愤。上了年纪的嫔妃除了偶尔会带着宜妃姐妹去畅春园外,其他时候都是带那些年轻嫔妃去那边的。逢年过节或是什么大日子了,先帝才会让人接上了年纪的高位嫔妃过去。

不过日子一过,先帝就又会将人都打发回宫去,渣得一批。

其实先帝会带着宜妃姐妹,一来是需要有高位嫔妃管束那些年轻的嫔妃。二来也是太后那里需要宜妃姐妹奉承。三来嘛,就是胤禟了。

胤禟才不管合不合规矩呢,见先帝一年到头也不怎么回宫,老娘还总在宫里呆着,便问了他老子一回,要不我接家去?

皇宫哪里比得上精修的畅春园舒服,你自己享福却叫我老娘苦熬着,人干事?

先帝被胤禟气得不行,又怕胤禟再闹起来让他下不来台,到也将宜妃姐妹带了出来。好在这姐俩识情知趣,没碍了先帝的眼。

这话说来话长,一下子就说远了。总之就是太后虽是四妃之一,却是没怎么住过畅春园的。就是以前住在畅春园的时候,太后也不敢怎么走动,生怕碰上先帝。

无他,先帝越老越混蛋,看到当时还是德妃的太后上了年纪,就会因此想到他也老了,再然后心情就不好了。

都是给这混蛋生了那么多孩子的人,早就将他那点渣属性摸得透透的了,也因此太后便是住进了畅春园也是老老实实的呆着,怕哪下再踩到了先帝敏感脆弱的神经。

如今儿子成了皇帝,她也成了太后,那畅春园她可要好好的逛个够本。

畅春园不远处就是先帝赏给四爷的圆明园,四爷早在前些日子就叫人将两个圆子并在一处了,如今工程已经完事,又听了太后的说词,四爷想了想,便叫人好生护送太后和太妃们一道去畅春园避暑。

至于他自己,他准备等国孝结束后再过去。

因为稽查组这边查出来不少东西。

十三是正组长,但他多数时候就是挂个名。李卫是副组长,但却是组织整个稽查组工作的,他将稽查组分成两小组,工作的时候再来个交叉复验,尽力杜绝遗漏任何疑点和问题。

他们先从户部开始查起,查完了户部就去了工部。

工部复杂的东西又多又杂,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将工部查了个顶朝天后,李卫又带队去兵部……

四爷是眼底不揉沙子的性子,他还颁布了养廉银想要杜绝贪污这种情况。李卫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小姑娘想要让人知道她不是靠着家世挤进来,有真本事的,其他的组员也都想要一战封神,总之是稽查组上上下下卯足了劲的想要干点事,然后大清的官员们就都遭了殃。

他们认为四爷不讲武德。

你怎么能查以前的帐呢?要查也应该从颁布养廉银之后的帐查起呀。

就在朝臣为这事暗忖腹诽四爷的时候,有人对着胤禟早年修的河堤出手了。

今年黄河涨水,又有地方决堤了。然胤禟早年修的河堤质量杠杠的,除非洪水量大到能够没过河堤,否则想靠洪水的力量冲垮河堤那是痴人说梦。于是就有人想要炸毁河堤借此达到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想河堤结实得出乎众人意料,一批炸药下去了,竟然只是炸出了个豁口,然而这炸药的声音和威力却将附近的百姓都给招来了。

问了一回才知道,有人想要从根子上解决女世子这个事。同时还想将朝廷的注意力转移,并且借着修筑河堤这种事再捞一笔银子。

真的,自从胤禟修了三万多里河堤后,因他修的河堤结实,不用年年返修,弄得河堤管辖的地方官都没有油水可捞了。

上上下下一合计,便想借此事转移四爷注意力,叫四爷和胤禟死磕去,他们也能借机发点财。

工部那边的大佬更是迫切的想要将这事做实了,毕竟稽查组有些能力,不曲线救国,怕是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清上上下下,这事那事一堆的事,四爷忙得焦头烂额之即,竟然还有心思想着胤禟是不是早就料到会这样,所以才早早放弃了皇位?

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迟,吃的…草,四爷刚还在感慨,就想到之前看到的内务府帐册。当即气急败坏的吩咐道:“宣允禄和李卫见驾!”

敢将朕当成冤大头,看朕不将你们的脑袋摘下来当球踢的。

“…喳!”

苏培盛看一眼又犯了较真毛病的四爷,不由担心起四爷的身子骨了。

四爷喜欢亲力亲为不说,他还是个非常感性的话唠。地方官员隔三差五的会送请安的折子进京,四爷不光都看了,还会写上辣么好长的批注。

先帝一个‘阅’,‘朕安’就能解决的事,四爷不,他能长篇大论写上好多话。

大事小事,什么事都要抓一回的四爷,一直在压榨自己的休息时间,从登基到现在人是肉眼可见的消瘦下去了。再这么熬下去,身体能吃得消才怪了。

先帝晚年疑心极重,对四爷等皇子一直极为防备,但对朝臣们却总要用上一些温和手段,优容朝臣的结果就是将某些朝臣的胆子养肥了,胃也养大了。

四爷是个待已严苛,待他人更严苛的人,他还极为别扭,较真,眼底不容一粒沙子。他早就看不惯先帝的某些作为了,此时登基了,自是要按着他的心意去对整个朝堂进行大清洗。

不给朕整得明明白白的,朕就让你们死得明明白白。

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不聋不哑不管家,可这道理在四爷这里却是行不通的。甚至是在四爷这里,功过是不相抵的。

你拿了朝廷的俸禄,干好了,是你的本份;干坏了,那就是你的过失。

这道理本就什么错,但看起来就很是薄情寡恩。

话又说回来,若非四爷是这个性子,李卫也不会这么卖力了。

可惜康熙末年,老康头对这些朝臣们太好了,太过放松的结果就是很多人都适应不了四爷的高压政策。

十二一直暗搓搓的想要给四爷添点堵,身残志坚的八爷也不想当个废人,于是两人都相中了四阿哥弘历。

再然后十二出手了,他在修玉碟的时候给四阿哥换了个生母。

直接从满妃所出的皇子变成了汉人所出的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