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大结局(第2/3页)

同时,陆祯也回想起来那次在街上刚好开车经过,在给某个打电话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将一个背着书包孩子给撞到了。

仓促间的慌乱,让他短暂地失去了思维,错把油门当成了刹车,从那个孩子身上碾压过去,孩子当场死亡。

如果我当时再镇定一些,踩的是刹车,或许那个孩子就不会死。

他还只是一个孩子啊,背着书包放学的孩子。

这也是陆祯心里一直内疚的事情,几乎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总是会回想起来这件事情,回想如果自己是那个孩子的话,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很疼的吧。

还有濒死时候的无助,肯定也想要爸爸妈妈过来帮他的吧,可那孩子根本没撑多久,因为他太小了,当场死亡。

在陆祯的印象中,每次这个时段开车经过这里,总是会看见这个小男孩,知道同学们叫他的名字,知道他总是默默跟在一个女同学后面。

时间一长,陆祯就知道关于这个小男孩的朋友圈了,不过也只是仅限于知道。

当时撞了这个小男孩子的时候,陆祯下车,就看到了他那个叫殷夏的女同学跑了过来,然后那个小男孩的父亲也来了。

到这里,陆祯的记忆就中断了,心想如果没发生这间事情的话,那个叫陆祯的小男孩一定会好好活下去的吧。

后悔做了这样的事情,心里一直在自责,甚至现在回想起来,陆祯自己都会鼻酸流泪。

如果那个已经死了的小孩子叫陆祯,那我是谁?

陆祯本以为自己会慌,可内心却很平静,甚至感觉自己是谁都不重要了。

我不是陆祯,那是我谁?

现在他知道了,陆祯这个人只不过是自己在濒死体验中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而已,是因为生前的内疚。

所以就出现了陆祯这么一个人,在濒死的时候回顾往生,才有的这么一个人。

用陆祯这个人物的视角,在希望陆祯没有死掉的世界里,让陆祯过着在他心里陆祯应该过着的生活。

那些同学什么的,都是为陆祯虚构出来的,而他所见过的陆祯唯一一个同学,就只有那个叫殷夏的小女孩。

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世界中,殷夏都会存在,这是潜意识里的东西,谁也不能否定得了。

现在他还是用陆祯这个身份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因为他就是作为‘陆祯’从潜意识中出现在这里的。

嘀嘀——

‘陆祯’又听见了这个熟悉的声音,还有内心的倒计时,已经读秒到‘一’了。

他知道生命即将停止,而且仪器上显示的各项数值也开始下降,便开始想,如果数值都不见了,那‘陆祯’这个人也就从此消失了吧。

估计消失的不止我一个吧,‘陆祯’现在才明白,嘿嘿笑了两声。

不过这可不由得他做主了,仪器已经发出了警报声,然后‘陆祯’就听着警报声,感觉顺畅流淌进来的氧气一下子被阻断了。

还真被那个枯瘦的陆祯给说对了……

陆祯听着耳边的仪器警报声越来越长,最后就像是空袭警报,想不起来究竟在哪里听到过了,总之……

很闷,喘不上气,要死了。

‘陆祯’能感觉到生命中最后一秒钟,正在以千分之一秒飞速,然后变成了万分之一,最后变成了亿分之一,甚至更慢的速度在流逝……

咝——

‘陆祯’感觉自己能喘上气来的时候,一下子睁开眼睛,发现天已经黑了,自己就站在小门门口,不远处刚刚开走的一辆车。

聚会刚结束!

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会珍惜生的可贵,于是陆祯赶紧回到库房,拿到药瓶吞下了一粒药……

千万不能死。

完结感言

先为自己的完结撒花!

引用一段书评:

“路祯想去改变什么,可到头来什么都没如愿,甚至把他毁于一旦。

这是为什么?

我想这就是天道吧。这是一种规律,有得必有失,有鹿必有狼。

我思考之后否定了之前的想法,如果能回到过去,我想应该去当一名旁观者,不要去插手,祸福生死,必有其规律,当打破了这种规律,其结果就像路祯的城市一样毁灭。

那回到过去就没意义了啊,是的,没意义了,所以也没必要回去,况且我们也回不去。虽然回不去,但是我们还有现在,还可以迈向未来,忽然我明白了‘不要对过去负责’,没必要对过去负责,他已过去。”

本文的主旨就是时间,回到过去,但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去改变什么,本文采用回到过去也不过是我的一点寄托,谁都有后悔的事情,正如在书评中说过的那样,谁都希望能挽回那些错误。但事情发生就是发生了,已经挽回不了,只能想办法补救,这才生出我写了这个点子的缘故,我也有后悔的事情。

说说主角陆祯,从一开始二十多岁了还像个孩子的性格,不爱说话,不善于对事情的思考,渐渐变得机敏,善于洞察周围的事情,还有了一定的决策领导力,这都是主角的蜕变,本来想作为暗线给读者的,但似乎没有人发现主角在变化,而在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对立面的人物,陆崇。

人的性格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除非遇到了特别大的变故,但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点。主角陆祯的性格就像是我动笔设定的角色一样,也是在不断刷新设定的,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至于因为什么,就要在下一部作品中作出解释了,但我仍旧不会平铺直叙的说出来,还希望各位努力发掘才是,我认为看书,看懂的才算看过了,没看懂根本不能算作看过一本书。

再说说本文牵扯上前作《无限轮回》的故事线吧,如果没跳着看的话,那么你就会知道张小洒和陆祯的世界是共存的,只是时间的交点只有那么三天而已。而且文中也没有填为什么会出现张小洒这个坑,是我故意的,作为无限系列的三部曲,第三部中我会填整个两部前作的坑,当然是我认为的坑,一些小坑都已经用暗喻的方式来给出线索了,比如在评论中一直不明白的鲁医师,而莫医生的坑也没填,所以你懂的。

《时轮》联系前作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在8站开始连载《无限轮回》的时候就在有这个打算了,打算写个三部曲,可在最早14年动笔写《无限轮回》的时候,并没有这么想过。

《时轮》作为中间的第二部作品,可能承载的坑太多了,很多线索明暗不定,读者看着不爽,我个人写的时候压力也非常大,用第三人称才勉强能解释一些其他视角的东西和心理活动。还有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因为这是第三人称,不想知道也不行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