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塔(第4/9页)

希拉鲁姆听懂了,不由得感到震惊。“那些大山投下影子,下面就变成了黑夜。在地面,黑夜来得比这里更早。”

库答点点头。“你们可以眼看着黑夜顺着这座塔爬上来,从地面爬到天空。爬得很快,但你们还是能看见这个过程。”

他观察着球状的红色太阳,过了一会儿,又朝下方望去,然后手一指,“快看!”

希拉鲁姆和南尼向下望去。在巨塔的塔基,小小的巴比伦城已经笼罩在阴影中。紧接着,阴影顺着塔身向上蔓延,像一把华盖向上撑开。一开始,它爬得不是很快;希拉鲁姆觉得自己可以数清流逝的时间。但随着阴影接近,它变得越来越快。希拉鲁姆还没来得及眨一下眼睛,阴影已经掠过了他。他们身处黄昏之中了。

希拉鲁姆翻过身来,向上望去,刚好赶上看见夜色飞快地漫过上面的塔身。慢慢地,太阳朝遥不可及的世界的边缘沉了下去,天空黯淡下来。

“真壮观,对吧?”库答说。

希拉鲁姆什么也没说。平生头一次,他真正明白了黑夜是什么——它是这个世界投下的影子,投射在天空中。

继续攀登。又过了两天,希拉鲁姆渐渐习惯了高处。这里高出地面差不多一里格,他却可以鼓起勇气站在坡道边缘,向塔下张望。希拉鲁姆抱紧边缘处的一根梁柱,小心翼翼地仰起身子,向上望去。他发现这座塔不再像一根光溜溜的柱子了。

他问库答:“上头的塔身好像变宽了。这怎么可能?”

“看仔细些。那是伸在塔身外面的木头阳台。柏木做的,用亚麻绳子吊在塔上。”

希拉鲁姆眯缝着眼睛仔细打量。“阳台?要阳台干什么?”

“上面铺着土,可以种蔬菜。这个高度缺水,种得最多的是不需要多少水的洋葱。更高的地方雨水比较多,还能种豆子呢。”

南尼问:“既然比这儿高的地方有雨,雨水怎么不落到这里来?”

库答有些奇怪地看着他。“这还用问吗?没等落下来就蒸发了呗。”

“哦,确实如此。”南尼耸了耸肩。

第二天结束的时候,他们来到了那些阳台所在的地方。所谓阳台,其实只是平台,上面种满了洋葱。阳台用粗绳子吊在上面的塔身上,那些绳索上方则是上一层阳台。每一层阳台对应的塔身内部都有一些狭小的房间,拉车汉们的家就安在这里。妇女们坐在房门口缝缝补补,或者在外面的菜地里拾掇洋葱。小孩子沿着坡道上下追逐,在拖车间穿梭来往,绕着那些阳台边缘奔跑——毫无惧色!这些高塔里的居民一眼就认出了新来的矿工,所有人都朝他们微笑和招手。

晚餐时间到了。拖车全都停放妥当,食品和其他货物从车上卸下,供应给这里的居民。拉车汉们问候过家人,邀请矿工们共进晚餐。希拉鲁姆、南尼和库答一家子一同用餐。晚餐很丰盛,有干鱼、面包、椰枣酒和水果,大家吃得十分尽兴。

就希拉鲁姆所见,高塔的这一段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镇子,分布在上行下行两条坡道之间。镇子里有一座神庙,可以举办各种节日庆典和仪式。这里有排解纷争的治安官,有各种商店,它们的货物来自拖车队。整个镇子与车队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其中一个,另一个也无法存在。不过,从本质上说,车队意味着旅行,从一个地方开始,到另一个地方结束。所以,从一开始,这个小镇就不是一个永久性的居住地,它仅仅是一次长达数百年的旅行的一部分。

晚餐之后,他问库答和他的家人:“你们有谁去过下面的巴比伦吗?”

库答的妻子阿丽特姆回答道:“没去过。我们去那里干什么?需要爬上爬下那么多天,再说我们这儿什么都不缺。”

“你们就不想实实在在地在大地上走一回吗?”

库答耸耸肩,“我们住在通往天堂的大道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延伸这条大道。就算要离开这座塔,我们也会走上行坡道,走向天堂,而不是向下。”

时间一天天过去,矿工们不断攀登。到了这一天,他们发现从这里的坡道边缘探头望去,无论是朝上看还是朝下看,两个方向的高塔成了一个模样。往下看,塔身渐渐收缩,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它从视线中消失的地方离地面还远着呢。向上也是一样,矿工们仍旧远远望不到塔顶。上下两个方向,能看到的都只有长长的塔身。仰视和俯视都令人惶恐——让人心里踏实的连续性消失了,他们不再是大地的一部分。这座塔完全可能是悬在半空中的一段线头,向下踏不着大地,向上挨不着天堂。

在这一路段的攀行过程中,希拉鲁姆时常感到苦闷。他觉得自己身处异地,和整个世界隔绝开来。大地似乎因为他的不忠抛弃了他,而天堂又不屑于接纳他。他多么希望耶和华能显示一个征兆,让大家知道他支持他们的冒险之旅。如果没有一点好兆头,他们如何能在这样一个让人极度苦闷的地方坚持下去?

这个高度的高塔居民却一点也不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劲。他们总是热情地迎接客人,祝矿工们挖掘天堂窖底时一切顺利。这些人生活在潮湿的云雾中,上下两个方向都能看到暴雨,还在空中收割庄稼——却完全不觉得人类不应该住在这种地方。这些居民并没有获得来自上苍的许诺或者鼓励,却丝毫也不担心,泰然自若地生活着。

一周又一周过去了。现在,每一天攀爬时,他们都觉得太阳和月亮比前一天升得低了些。银色的月光泻在高塔南壁,闪闪发亮,仿佛耶和华的眼睛在观察他们。没过多久,他们便和月亮的运行轨道齐平了。这是他们够到的第一尊天体。大家侧着脑袋,注视着坑坑洼洼的月面,赞叹地看着它不依靠任何支撑优雅地移动。

接下来,他们靠近了太阳。时值夏季,太阳的位置几乎在巴比伦城的正上方,也就是说十分接近高塔的这一段。这个高度没有居民,也没有种植蔬菜的阳台,因为这里的太阳能把大麦烤熟。这里粘合塔砖的也不再是沥青,而是黏土。沥青会被烤软烤化,黏土只会越烤越硬。为了遮挡白天的高温,坡道的梁柱也大大加宽,几乎成了一道连续不断的墙壁,把坡道变成了一条隧道,只留下一条条窄缝,透进呼啸的狂风和一片片利刃般的金色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