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3页)

薛宜宁只是哭着,不作声。

薛少棠松开她,坐到她身前看着她道:“纪家伯母和母亲说,已请好了媒人,下月来家中提亲,先将婚事定下,到时母亲也会请你一起过去,你想去看看吗?

“你想看看宜贞出嫁吗?明年母亲就四十五了,你想替她庆生吗?

“我前几天,结识了写下《小重山》曲子的临川先生,正想着引荐你认识他,他也听司徒先生提起过你,还说一直想见‘鸣玉’的新主人,你就一点也不期待了吗?”

薛宜宁仍未说话,但眼里有了几丝微微的光泽,薛少棠继续道:“阿宁,从前你与昭玉情投意合,这些你们本可以一起去看,去感受,可现在他不在了,你只能自己一个人去看这些,难道那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他的离开,让你连这世间都不再留恋,那我倒希望你们从没有认识过。”

薛宜宁垂泪许久,最后说道:“不管怎样,骆晋云既未杀我,也定会休我,我总是要被逐回家中去的。”

薛少棠否定道:“不,那证明你并不了解他,他若要休你,前日就已经将休书交到你手上了,既然到现在还没有,那就不会休你,他绝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

“可他是绝不会容忍……我有异心的。”薛宜宁说。

薛少棠回道:“稍后待他回来,我会与他谈一谈。他当初选择薛家,是因为选薛家对他最有益,现在也依然如此。以薛家在读书人眼里的地位,以你在外的贤惠名声,若他无故休你,也要承受那些文官的口诛笔伐;若他说出裴隽之事,对他自己也无益,所以我们的胜算很大。”

薛宜宁沉默着,薛少棠说道:“若他这次不追究,你就好好活下去,就当为了家人,好吗?”

薛宜宁不出声。

薛少棠继续道:“我听闻,许多前越遗民都聚集到了南方,那边兴许会有大动静,昭玉这次秘密来京城,应该是有所筹谋,所以他是朝廷重犯。阿宁,骆晋云能放过你,确实是仁至义尽,你就好好的,行吗?”

薛宜宁双目无神,形容萧索,并不回应。

但薛少棠知道,她能扛过去。

若当时没被父亲抓回,她确实已经和裴隽离开了。

但既然没离开,没殉国,她就会活下来,而不是真的一心求死。

日落时分,骆晋云回府,才入后院,骆晋雪便找了过来,还没开口,就一脸怨气地看着他。

骆晋云眉目冷肃,似乎将“心情不佳”几个字写在脸上,只淡淡看她一眼,没理人,继续往和正堂走。

骆晋雪追在他身后道:“大哥,听母亲说,你要休了大嫂?”

骆晋云仍是不回话,她追在身后,要开口,却见旁边有管事妈妈走过,便暂时闭嘴。

等人过去,才压低声音:“是真的吗?你真要休妻?母亲还说你编了许多不着调的理由,竟然还嫌嫂嫂无所出,善妒,大哥,你这人怎么这么没良心!”

“大人的事,你别管。”骆晋云回道。

骆晋雪仍不服气:“我是管不着,反正父亲早就不在了,你是一家之主,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就是忍不住要和你说,你要休了嫂嫂,无论娶谁,都比不上嫂嫂一半好!你一定会后悔的!”

骆晋云冷哼一声,似是不屑。

骆晋雪想了想,问他:“大哥,你一定要休嫂嫂,是不是因为那天晚上她出去了?我不相信她会做什么伤风败俗的事,她一定有她的苦衷,你又不关心她,至少总得弄清楚怎么回事。”

骆晋云这时停下步来,朝她道:“你不相信,你自以为了解她?”

“至少比你了解!”骆晋雪回道,“我那么说她,她也不记仇,还帮我退婚,这种事吃亏不讨好,我就知道她是真心为我好!而且她那么会料理家务,又会写文章,会作诗,长得还那么好看,天仙也不过如此了,你还想怎样?”

骆晋云偏过头去,没回话。

骆晋雪继续道:“还有,她真的对我很好,大哥,算我求求你了,你别休嫂嫂好吗?”

骆晋云终于正色道:“这事还没定,行了,你先回去吧。”

骆晋雪拉他衣服哀求:“就别定了,别休她,不信你去外面看看,谁也比不上她。”

骆晋云没理,径直去往和正堂。

才到院前,如意便说薛家舅爷过来了,听说他已下值,便过来拜见,正在里面喝茶。

骆晋云点点头,前往院内。

薛少棠果然在里面,见了他,从茶案前起身,态度温和而恭谦道:“元毅回来了,家母记挂阿宁,找人熬了些阿胶让我带过来,下午到她那里坐了坐,正好你下值,我便过来了。”

骆晋云和气道:“大哥客气了,早知大哥过来,夫人该让人去叫我,我也好早些回来与大哥喝一杯。”

听他这话,薛少棠心里便有了底,认定他没准备休妹妹。

若是已打算休了,就不会说这样客气的话。

这与他之前想的也相符,只是此时心中更有把握了一些,便越发笑意满盈,说道:“阿宁知道元毅定是为朝中之事焦头烂额,怎会如此不懂事,我听说她这几日怠惰散漫,不梳洗不理事,就在房中待着,便好好说了她一顿,她向来是知书达理的,想必过两日会有所改善。”

骆晋云回道:“大哥言重了,她若是身体不适,休息几日也无妨。”

薛少棠笑了笑,说起朝中的事。

“听说这两日御史台那边的刘伯俞上奏弹劾了你,虽是些捕风捉影的小事,但听着也让人心烦。家父得知后,今日一早就给他父亲写了幅字,过两日我给他送过去。他父亲刘老先生尤其爱家父的字,每次见了便夸赞不已,奉若至宝,若得了这字,想必也能训斥那刘伯俞几句,让他收敛些。”

骆晋云回道:“如此,就多谢岳父及大哥了。”

他心里明白,薛少棠并没有夸张。

薛谏以骈文和诗书闻名,在文人士子中的地位,在朝没几个人比得上。

据说薛谏每出一首新诗,不管是在朝官员,还是书院学子,都争相抄阅拜读,爱之如狂。

如今薛谏做了闲职,在朝中没了威望,但在读书人眼里却还如神明。

而文官,就是读书人。

薛少棠的意思是,骆家之于薛家,是需要依附的新朝权贵,而薛家之于骆家,也很重要。

他大概是知道了那晚的事,所以来找薛宜宁,来找自己。

他想稳固两家的姻亲关系,刚才那番话,是讨好,也是承诺。

讨好他,说岳父主动帮他。

承诺他,薛家会一直帮他。

两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同进退。

最后,薛少棠说起幺妹薛宜贞当嫁,已许配任国子监司业的纪家,下月纪家到薛家提亲,到时邀骆晋云与薛宜宁一起去薛家同聚,骆晋云承诺一定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