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证据(第3/4页)

什么,梅霜居然有可能会弃她,选择陈思雨做徒弟?

陈念琴为什么一重生,会那么恨思雨。

除了因为思雨长的漂亮,又天赋好,能歌善舞,还因为父母总在不停的念叨,说思雨的父母救了他们一家人的命,对思雨好就是在报恩。

但思雨的父母是怎么救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说过。

这就叫陈念琴总觉得所谓救命之恩是个谎言,她一直觉得父母在偏爱思雨,而到了下乡的时候,思雨不愿意去,要她去,父母居然也同意了,她就更恨思雨了,在乡下十多年,日子暗无天日,思雨下乡表演时,还故意躲着她,冯慧又经常给她写信,说一些思雨在空院伙食有多好,过得有多幸福一类的话,加深了对陈念琴的刺激,她就愈发恨上陈思雨了。

即使现在,她知道思雨的母亲确实死的很悲壮,即使她在观看舞蹈时热泪盈眶,可死的不是她的母亲,她是体会不到陈思雨的痛的。

反而,上辈子的回忆让她害怕,让她颤抖,而且,她觉得她上辈子吃了那么多的苦,陈思雨却吃香喝辣一生,那么,这辈子,陈思雨就该让着她。苡糀

斟酌言辞,她尝试着尽量淡化自己的嫉妒心,说:“梅老师,思雨在舞蹈一行已经很优秀了,而且她喜欢舞蹈,不喜欢唱歌。但我不一样,我决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歌唱事业……”鼓起勇气,她说:“我觉得您应该选我。”

梅霜的脾气,配得上她的名誉,把歌谱摔的啪啪作响,她吼问:“凭什么?”

曲团,许主任,龚小明,还有进来之后就一直悄悄坐在后面,没有打扰任何人的毛团长都被惊到了。

就连正准备回后台卸妆的陈思雨都被惊的回了头。

“陈念琴,你知道龚小明为了向我们推荐你,花了多大代价吗,如今可是粮票供应,谁家都没有余粮,她整整攒了一个月的粮票,才能请得起我们大家吃一顿饭,而请吃饭,就是为了推荐你!”梅霜先说。

再说:“你知道曲团和许主任为了说服我,说服部队文工团的领导们,花了多长时间吗?整整半个月,这半个月来,她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大冷寒天四处跑路,许主任甚至还摔过一跤,只是为了推介你!”

陈念琴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听梅霜这样说,连忙说:“谢谢龚主任,谢谢曲团长和许主任为我费的心,我以后会认真唱歌,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可她越这样说,梅霜就越生气。

一首歌,哪有那么容易能写出来的。

王老师用了两年的时间来琢磨歌词,一遍遍的修,一遍遍的改,那首歌里的每一句所饱含的,是他在艰苦岁月里,为自己描抹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他是在艰苦,辛劳的下放岁月中,怀着对远方故乡,妻子浓烈的爱,才能写出来的,那么饱满,浓烈的歌词,是那一句句的歌词,支撑着他在艰苦的的下放岁月中,能够一直撑着自己,有活下去的希望的。

如果不是梅霜回来了,如果不是梅霜四处为王老师奔走,能让他提前回来,也许这首歌会永从此埋没,也许到十年后,才能被人唱出来。

而龚小明,曲团,许主任,每一个求才若渴的女性,为了把同为女性,又有才华的陈念琴推上舞台,在这个艰难岁月里,出钱,出力,出心血。

陈念琴举报自己的妹妹有风纪问题,念在同是姐妹,免不了嫉妒心,梅霜可以忍的。

可她偷了别人的作品,非但没有一丁点的愧疚之心不说,还能如此镇定,且大言不惭的,就激怒梅霜了。

这个女孩子,她不但不知道别人为了她而付出了多少,还享受的理所当然。

而她这种作派,是在给女性群体抹黑,也正是因为有她这种人,女性才会被男性捉住把柄,编排,攻击。

导演组那边已经商量出结果了。

因为是元旦汇演,比较严肃,他们认为陈思雨的节目更适合上。

而陈念琴的《想亲亲》,他们同样没有放弃。

大家经过一致考虑,觉得情感浓烈的,欢快的《想亲亲》,更应该放在大年三十时给观众呈现,所以导演组已经决定,要让《想亲亲》上春晚了。

这时梅霜突然吵起来,导演组的人也全围过来了。

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而陈念琴,直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梅霜到底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终是毛团长发出了疑问:“小梅,你到底怎么了,干嘛对一个小女孩发这么大的火?”

梅霜站了起来,手指陈念琴:“她抄袭!”

这下,在场所有人,集体倒抽一口冷气。

抄袭,文艺界的大忌,这个才二十岁的小女孩,真抄了?

梅霜再说:“一个二十岁的小姑娘,一年能写三首歌,除非是天才,就是抄袭,而现在,我能断定她不是天才,她是在抄袭!”

陈念琴的自信,来自于她重生了,而刚才呢,陈思雨也含沙射影,暗示过她抄袭,她以为是陈思雨告了状,梅霜才会指责她的,忙辩解说:“梅老师,我和我妹之间闹过矛盾,又是竞争关系,她说我抄,是在给我泼脏水,我真的没有抄,我的歌全是自己写的。”

着急了,看龚主任,她说:“龚主任可以做证,我俩闹过矛盾,所以我妹才会说我的坏话,她原来也经常说我的坏话。”

龚主任正在翻梅霜给的歌谱,而歌谱的作者,王思华老师,是个很有名气的诗人,同时还是个二胡演奏家。

哪怕目前还没有证据,可是,一个富有才华的诗人,和一个二十岁的姑娘,龚主任会选择信谁。

她当然信王思华。

陈念琴是她推介给梅霜的,可被梅霜抓到她在抄袭,龚小明的脸往哪儿搁。

她已经气的在发抖了,把歌谱递了过去,说:“陈念琴,你跟我解释解释,为什么会有人会写出跟你一模一样的歌词来,还一字不差的?”

曲团接过歌谱在看,看完,默默的传给了许主任,许主任接过来正看着,毛团长伸手了,她于是赶忙递了过去。

陈念琴依然想不通,明明十年后才会发表的歌,怎么会现在就有歌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然,指人抄袭得有证据。

哪怕毛团长也更相信,这首歌是王思华王诗人写的,可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他还是说:“陈念琴同志,作为部队文工总团的团长,我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能放任抄袭这种恶习发生在文工团内部,你既说这首歌是你写的,能提供证据吗?”

北城文艺界的领导们,几乎全在这儿了。

一帮领导围呓桦成个圆,将陈念琴围在中间,目光灼灼,要看她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