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2页)

督学大人组织岁考,将会再定顺天府内所有秀才的等级,优劣排序,酌定赏罚,只有得了优等才能续任廪生,否则便会被别人替了去。

顺天府学共有五十个廪生名额,眼下已经超出六个,后面的人亦是虎视眈眈,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裴少淮又道:“替人手头宽松本是件善事,可选在这个时机不得不让人怀疑动机……你再想想,苏秀才找的都是何人替他抄书?”

江子匀这才想到,抄书的同窗们皆和他一样——已是廪生或可争夺廪生的寒门学子,生活有所改善但手头仍不宽松。

苦读多年,终于可以靠读书本事换些银钱,很容易就心动了。

可以抄书的穷秀才多了去,为何偏偏找到他们几个?

裴少淮最后道:“子匀兄把时间花在抄书上,耽误了温习,岁考若是落了下乘,被人替了,来年没有廪膳发放岂不是捡了铜板丢了银两?”

江子匀哑然,脸上又羞又惭,只能后退一步,朝裴少淮鞠躬作揖,感激道:“感谢淮弟点醒我,否则我不知道要摔多少跟头。”

江子匀又道:“我这便去提醒其他几个同窗,免得他们被算计耽误了功课。”

“子匀兄且慢。”裴少淮留住了江子匀,劝道,“子匀兄这般做,虽帮了他们,却也得罪了苏秀才,府学往后的日子还长。”秀才圈里还有圈,苏秀才是老滑头了,要抓弄为难新人也有颇多手段。

要对付一个小秀才,以裴少淮的身份自然容易,可他终究是他,江子匀是江子匀。裴少淮想帮江子匀,应当从江子匀的角度去考虑才对。

江子匀再次被点醒,脸上更加不好意思了。

“淮弟说得极是。”江子匀应道,“我只需在他们跟前好好温习功课,准备岁考,想来他们能领悟到的。”

“是矣。”裴少淮道。

回到自己房间以后,裴少淮不免唏嘘,有竞争的地方就有水深水浅,科举之路愈走到后面遇到的人愈聪明,竞争自然愈激烈。

往后的为官之路更是如此。

江子匀为人正直善良,学问踏实,但缺少阅历,裴少淮觉得是可以结交之人。

……

……

回到伯爵府,裴少淮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这一年多以来,裴秉元对裴少淮的态度在慢慢改变着,以前多把他当作孩子,信里每每敦促他踏实做学问,心无旁骛;自裴少淮成了秀才入读顺天府学后,裴秉元开始用商量的语气与裴少淮通信,信中内容也丰富起来,甚至还会不时发发牢骚。

这是把裴少淮当半个大人了。

譬如这次信里,裴秉元抱怨与府官的应酬太多,正是“上官如云,过客如雨”,幸亏林氏在东阳码头替他安置了几间铺面,不然当真难以应付得过来。又苦恼玉冲县的良田问题,说是许多被河沙覆盖的良田已经开始长芦苇了,来年若是还不治理,就真要荒成芦苇地了。

裴少淮颇喜欢父亲这样的来信,因为语气足够真实,仿佛能听见父亲在生闷气。

他想了想,取来信筏,落笔写道:“父亲常教导我与津弟,长袖善舞是虚的,学问才是实的,想来官场亦是如此,应酬虽不可免,但唯有治理功绩才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覆沙良田一事,裴少淮则写道:“吾闻徐大人言,去岁保定府秋粮缴纳白油麻五百又三十七石,属实是大丰收。玉冲县与保定府相距不远,皆平坦之地,覆沙田虽不能种粮,或可堆成田垄试植油麻……玉冲县免税三载,纵是收成不如保定之地,亦比荒成芦苇地强一些。”

“孩儿浅薄之见,或需父亲带人考察之后,方知是否可行。”

白油麻,即白芝麻。保定一片历来盛产芝麻油,玉冲县跟着种芝麻应当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