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2/2页)

二钱、五钱的银币仍以大庆民间流通为主,裴少淮选择印上大庆的大好河山——“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峨峨东岳高”,山与水本就是刻进大庆人骨子里的。

一两数额的银币,可能会随着开海商贸渐渐流通至万朝,并不拘于大庆之内,理应将大庆最为明显的标志镌刻在上面,裴少淮选择镌刻魏巍紫禁城的图案。

二两银币亦是如此,除了流通之外,天子赏赐银钱时,也常以二两为额,故裴少淮选择一个团龙戏珠的图案,龙行踏绛气,翻云布雨。

在硬铁中雕刻出圆形的模子,是一项十分细致的活,所幸大庆奇工巧匠辈出,几位老师傅精锤细凿之下,终刻出契合的模子。

下模为图案,上模为字样,两模相合,再施以外力冲击,素面的银元饼延展成型。模具打开,哐当一声脆响,一枚纹理细腻、银面光亮的银币落地。

为了检验防伪,裴少淮让工匠们以此银币为母币,用翻砂法试着铸造劣币。结果浇铸出来的钱币纹理粗糙,只得模糊形状,且钱币偏厚,两钱的钱币竟用了两钱五的银两。

若是伪造成本过高,造出来又失真,自然就少人会去伪造了。

几筐试铸出来的银币抬至日光下,银光四溢,烁人眼目,每一枚的精巧程度,堪比珠宝首饰,胜在银币质地。

张令义对裴少淮已是抱有极高的期待,可短短月余,当他看到这些铸造出来的银币,他又隐隐觉得,往后的期待或许可以更高一些。

张令义乐呵呵道:“小裴大人大才,本官预先恭贺一声。”这样的银币,岂有不受天子赞许的道理?差事办得漂亮,受赏是迟早的事。

“是座师大人筹划得当。”裴少淮谦道,又言,“钱币,泉水也,流通则汩汩不止,生生不息,若是屯于一处,不日则会成为死水一汪,泉眼枯竭……铸币之后,更重要的是让它流通于市,请座师继续助门生一臂之力。”

裴少淮在朝中根基尚浅,要让银币兑换尽快铺开,绝非他一个人可以做到的事情。

“这是自然。”张令义应道,“本官素来不算通晓银钱之道,这月余反复琢磨小裴大人当日廷议的话,才明白驭财亦是兵家之道也,造币者永远比用币者更具话语权……老夫必定竭尽全力推行此法。”

……

几日后,早朝之时大殿之上,张尚书出列道:“禀圣上,微臣与裴给事中试铸银币,已初得成效,请圣上过目。”

“准。”

礼部当值官员高呼:“呈!”

小官受捧端盘,铺着红绸,几枚银币依大小摆在其上,呈到天子面前。

朝上的文武百官们都抬头张望着,亦好奇新设的宝泉局会铸造出什么样的钱币,只可惜相距太远,他们只能见到皇帝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待皇帝逐一拿起银币,置于手中把玩,喜色愈浓。

皇帝收了几分威严,一时起兴,笑着吩咐道:“诸位爱卿且肃静。”

场下无声,一片安静。

只见皇帝拿着银币,像平民百姓验钱一般,在耳畔用手指弹了弹那枚大龙币。

大殿内有扩声之效,只闻“嗡——”的一声银鸣不绝。